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無法勝任的。而研究性學習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無疑是當今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如果把握好作文這一關,就實際上抓住了語文教學的“主干”。但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似乎像一道難以攻克的“堡壘”,許多學生面對寫作題目望而卻步,無所適從。那么,如何改變這一困境,讓學生輕松投入、愉快作文呢?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就是把作文這個龐然大物,從細微處進行分類研究、探索,就是要細化寫作方法,優(yōu)化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學生的過程、體驗和參與,使學生走出作文難寫的“沼澤地”。下面,筆者主要從寫作的審題和立意兩方面談一下。
首先,要邁好寫作的第一步——認真審題
寫作時,要抓標題中的關鍵詞(即題眼)。對于命題作文,題目屬于短語的,一般起修飾限制的是關鍵詞,如《一堂生動的語文課》中的“生動的”,《快樂的星期天》中“快樂”等。題目如果是并列短語的,則應注意和偏正短語的區(qū)別,如《我的老師》主要通過典型的事例來刻畫“老師”,“我”呢?可寫,也可不寫。而《我和老師》就應該寫“我”和老師之間發(fā)生的主要事件。如果題目是單獨詞語,那么它就是關鍵詞,如《松鼠》。有的詞還應該考慮到有無象征意義。如《路》《燈》等題目都富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審題時一定要想到。
對填空題目即半自命題作文,你填的那個詞就是題眼了。俗話說:“題好一半文”。首先要認真推敲,填好題目,力求創(chuàng)新避俗,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如《我學會了……》大多數(shù)同學覺得這樣的文體輕車熟路,大筆一揮填上了“做飯”“洗衣”“騎車”等。殊不如,這樣的內(nèi)容不少同學從小學寫到初中,早被讀者讀膩了。而有的同學就不同了:《我學會了尊重人》《我學會了思考》等,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同時,注意題目要求,確定文體。審題時要看清對體裁的要求,不能把記敘文寫成說明文,反之,亦是極大的失誤。對于文體不限的命題作文,像《良師》《書包》可寫成記敘文,也可寫成議論文、小說,不過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力求寫出個性鮮明的習作來。此外,一般作文在命題或提供材料后都有幾條明確的要求,審題時也不可忽視。要求一般對文體、字數(shù)、寫法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動筆和構思時一定不要“犯規(guī)”。俗話說,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審題的正誤往往關系到一篇作文的成敗。因此,我們必須仔細斟酌,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其次,平凡之中見新意——精心立意
元人程端禮說:“作文,以意為將軍,轉換開闔,如行軍之必由將軍之號令。”十分形象地論述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也就是確立主題或中心思想。古人強調(diào)“意在筆先”。因此,我們動筆之前先立好意,才能對全篇通盤考慮。
初中階段以訓練記敘文為主,而記敘文的本質(zhì)是“以情動人”,這個“情”須是真實的、自己的,不是虛假的、別人的。然而,不少學生以為作文就是“編造”,不是“吹”,就是“抄”,這怎么會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呢?因此,寫作文時,要指導學生從自己感受深切的生活中去選材立意,也就是寫平平常常的事,寫平平凡凡的人。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處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而言,這個世界并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發(fā)現(xiàn)?!彼?,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閃光點,于樸實中見真情,平凡中見新意。
比如寫半命題作文《我渴望……》,許多學生寫作時,不是寫我渴望考上高中(這太普通),就是寫我渴望祖國強大(這太大不好把握)。而一個學生寫《我渴望摘掉眼鏡》,從細處入手,寫的是自己最苦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從小學四年級起,厚厚的鏡片就爬上了鼻梁,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yè)的加深,鏡片也越來越厚,文章娓娓道來,樸實感人。最后他發(fā)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希望還自己和同齡人一雙清晰明亮、健康的眼睛!可以說,從“眼睛”這個小窗口,折射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社會主題。
魯迅先生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寫作文不能無病呻吟,要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去挖掘,將豐富的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zhì),只有這樣才能提煉出深刻、新穎的主題。
當然,寫作方法的訓練指導,還包括對學生進行選材、結構和語言等方面的訓練??傊瑢懽魇且环N綜合性很強的實際活動,要細化作文教學,積極有效地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有機地融匯到一起,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關注現(xiàn)實、品味生活、體驗人生、感受真情,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种菔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