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學生,以文明的儀表影響學生,以親和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面對應試教育,我們關(guān)注成績,迎合素質(zhì)教育,我們更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師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從經(jīng)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zhuǎn)變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多關(guān)注學生學習中的認知區(qū)域的發(fā)展。
我們在教學中常會遇到一種現(xiàn)象:在課堂上,有的學生不怎么聽課,但他的成績還可以。智商除外,這里有一個自學的成份。自學者和其他學生的區(qū)別不在于知識的廣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異。教育和學習必須有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必須有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有學習者的明確目的性。否則,積極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產(chǎn)生,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體驗就不可能出現(xiàn)。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動學生的心,動學生的情,才能抓住學生的魂。教師也只有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在教中育,學生才能在育中學。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學習加工過程,提高學生的認知加工能力,對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一節(jié)課,為什么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xiàn)。除智力因素外,學生的認知還存在差異。課堂上有互動、有反饋、有交流的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會更好。而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識加工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有一個誤區(qū),只知道學生不會,卻沒有認真想過他們?yōu)槭裁床粫<词褂羞^疑問,也歸結(jié)為學生不學,對學習沒興趣。可為什么不學?為什么沒興趣?我們沒有做深入的探究,只想過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有那樣一句話:學生劣根性根源在家庭,顯現(xiàn)在學校,危害在社會,這是事實。但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是不是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這是我們很少考慮的事情。以前我不太明白,為什么我的兒子小的時候不愿意和我一起逛街。從認知的角度看,我逛的是服裝店,小孩子對服裝沒有品位,只能從色彩上了解,新穎程度質(zhì)量都不在他們考慮的范疇。就像一條魚和青蛙生活在水里,它們從來沒有到陸地上去。而當有一天,青蛙到陸地上看到了奶牛,回來后,它給魚描述奶牛的樣子。魚在心里勾勒出的就是這樣的奶牛形象:青蛙的腦袋,魚尾巴,四只粗壯的腳,身上是黑白的斑點。因為在魚的認知世界里沒有奶牛的形象,它只會把奶牛想象成青蛙的頭和自己的尾巴。而孩子在和你逛街的時候只能看到大人的腿,他感受不到你有的樂趣。學生的學習何嘗不是呢?所以教學過程不是你講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認知的學習過程。這一點也正是我以前教學中認識的誤區(qū)和盲點。有這樣一句話: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利用到教學中,就是教師的引領作用。我很震撼的是,小學數(shù)學課本那樣的富有情趣:數(shù)字2是一個整體一只大山羊和一只小山羊,這是2的集合概念。而5+2=?有四種算法:一種是5個手指加2個手指,第二種是心理記住5再加上2個手指,第三種是爸爸的5塊糖加媽媽的2塊糖,第四種是7能分解5加2。第一種是全直觀記憶,第二種是半直觀記憶,第三種是形象記憶,第四種是抽象記憶。第四種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其思維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除了有感性經(jīng)驗外,也真的要有科學的理論方法做引導。教師的引導需要精心選擇切入口,否則引導很可能成為一種對學生思維的粗暴踐踏。一般的老師教知識,好的老師教過程,卓越的老師教智慧。我們更應該用我們的智慧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
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應該站在另一個高度去重新審視和規(guī)劃自己的教學實踐。平時忙著“低頭拉車”,被無盡的批改、上課、備課等所累,很少真正靜下心來“抬頭看路”。教師的思維決定教師的行為,行為決定學生的存在。思維方向錯了,越努力離目標越遠。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否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和支撐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們能夠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卻沒有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去解讀,去認同教育價值。我們占有了知識,不等同于我們擁有了智慧。有時候發(fā)覺自己走得很遠了,卻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么出來了。的確,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教育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一定是學生的發(fā)展、家長的肯定和他們的真情回報。我們感受這個職業(yè)的從容、寧靜,不需要過多地糾纏于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同的風景,用世俗的心態(tài)看這份職業(yè),越看越泄氣,因為這份職業(yè)帶不來巨額的財富。用欣賞目光看這份職業(yè),就會覺得自己的職業(yè)是一個親歷若干人成長過程的職業(yè),還有什么比這種經(jīng)歷更讓人感到幸福呢?我們教育者從早到晚,從春到秋,從家到校,從心到情。我們不在萬人之上,卻與萬人同行。放下手中的負累,改變思維,關(guān)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走進孩子心靈的世界,讓我們的教育輕盈起來。
最后讓我們以“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紫羅蘭卻把芳香留在了腳后跟上的”理性的寬容,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起用教育者的智慧托起明天教育的太陽。
?。ㄗ髡邌挝?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缸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