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教學實踐經(jīng)驗,談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新課程理念體現(xiàn)的方法與手段。
關鍵詞:思想教育;師生互動;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課內課外相結合
當前,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領悟、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針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認真分析,提高學生思想重視程度,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過程,并進一步拓展立體教學空間,促使教學成效提升。筆者長期從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究與嘗試,本文將進行簡要論述。
一、強化思想教育,解決學生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
目前,由于信息技術不屬于中考應試學科,許多教師、學生在思想上重視不足,尤其是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目標意義理解方面存在偏差,有些學生將信息技術課作為娛樂課、電子游戲課,學習方向出現(xiàn)了偏頗。對此,筆者經(jīng)常性地開展思想教育活動,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信息技術在當前社會經(jīng)濟與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到國防科技、外太空技術,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信息技術設備的支持,讓學生端正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態(tài)度。其次,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讓學生將學習的重點回歸到知識掌握和能力訓練方面,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注重師生互動,解決教學過程不夠優(yōu)化問題
一直以來,造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成效低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部分教師沒有兼顧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還是以自己的講解示范為主,較少地給予學生參與和發(fā)揮的空間,導致教學活動呈現(xiàn)單向的過程,沒有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對教學活動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將單純的教師講解為主設計為師生互動模式。例如,在教學圖像的處理相關內容時,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設計要求,以教師提供的圖像為素材,分組進行討論研究,開展操作,在分組學習制作結束之后,逐個上臺演示并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活躍起來,不僅是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生也能夠充分動起來,相互點撥研究,教學目標在學生互動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深化和鞏固。在學生開展自主研究設計制作的過程中,筆者還進行了巡視點撥,及時糾正了學生錯誤的操作,對學生的成功之處予以表揚,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提升了教學互動的成效。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學生能力發(fā)展欠缺的問題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在操作中也局限于教材范疇,導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缺乏。面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妥善處置,盡可能地選取一些與學生學習生活距離較近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學Falsh動畫制作內容時,筆者事先進行了相關準備工作,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設計,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地調動起來。筆者還要求學生講述自己的學習體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要點,同時提高了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效果較為明顯。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應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實踐化,以此實現(xiàn)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的同步發(fā)展。
四、課內課外結合,解決信息教學空間受限問題
IT技術是一門發(fā)展與更新速度較快的科學,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充分借助于網(wǎng)絡等媒體,及時了解、搜集、獲取信息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在課外開展各類趣味小組、研究小組活動,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有效滿足,擺脫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筆者在教學之余,指導學生開展了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活動,學生參與興趣較高,不僅在活動中深化了學習內容,而且在操作中鍛煉了實踐能力,也增強了對信息技術學科的了解。除此之外,筆者還充分發(fā)揮了競賽活動的作用,將學生的日常練習設計為競賽形式,采取模塊任務學習模式與分段競賽模式相結合的途徑,讓學生在每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之后,都開展效果好的學習競賽活動,學生在這樣充滿競爭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研究,不僅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教學成效的深化與鞏固。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關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時了解最新科技行情,增加對IT行業(yè)的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有效優(yōu)化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拓展課外活動空間,為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北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