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重要的途徑,也是一線教師不斷改革實踐、用力最多的領域。那么,如果在語文教學中實施閱讀教學呢?
一、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對學習材料的獨特體驗,但也要重視教學內容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要敢于向不正確的導向說“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同時強調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如,《狐貍和烏鴉》一課的教學,在最后擴展訓練中,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明白了什么?大部分學生均落在狐貍騙人可惡、烏鴉愛聽奉承話才吃虧上當?shù)暮诵脑⒁馍?。只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喜歡狐貍的聰明,它能想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泵鎸@樣的獨特體驗,教師夸獎說這位同學角度獨特。試想,對于這樣的獨特體驗,如果教師不對他加以正確引導,對學生今后為人處世、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會有多么不利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到他今后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錯誤價值觀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否定。因此,語文教師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要敢于向不正確的導向說“不”。
二、閱讀教學應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但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實踐活動,要種好課內閱讀指導這塊田
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感悟來說,如果沒有教師對學生針對性的點撥、指導和訓練,學生學會理解感悟句子的方法需摸索多久呢?課程資源應和語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有效補充課堂教學,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但不能喧賓奪主,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還是要讓學生憑借課本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tǒng)訓練,指導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引導學生將廣泛接觸各種語文材料的機會放在課外,這樣,課內課外相得益彰,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會快速提高。
三、閱讀教學要注重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機整合
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更為生動形象,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然而,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手段,在學生理解感悟困難時或在調動情感時適時用一下會事半功倍,但如果讓它取代語文實踐活動則會使學生語文學習膚淺化、語言實踐形式化。語文教學還是要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根本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要充分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服務。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昆區(qū)包鋼二十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