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也曾讀過愛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學校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不是專家學者,而是培養(yǎng)和諧的人,但一直未對它去深入的揣摩、領悟,直到那一次——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期許,讓我真正地讀懂了它:原來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然、和諧的環(huán)境。
周六,一位愁容滿面的父親坐在我的面前說:“老師,我的孩子……表現(xiàn)得怎么樣?”一看就知道家長對他孩子的在校情況有所了解,只不過想借老師的嘴再核實一遍罷了。我怎么答復他?他的孩子康人品不壞,但遲到的是他,罵人的是他,打架的是他,惹是生非的是他!頭腦聰明,課堂上舉手最積極的是他,但不完成作業(yè)的是他。整天把作業(yè)和試卷藏起來以逃避作業(yè)的是他,考試不及格的是他??傊嗌献钫{(diào)皮的孩子就是他!看到那位父親充滿煩惱、傷心的眼睛和那雙拿著煙卷不斷顫抖的手,我忽然感到要把上面的情況告訴他,是一件多么殘酷的事。我默然了,整理了一下思路,問他:“你對孩子最迫切的希望是什么?”他立刻眼中充滿了渴求:“我不希望他學習要好到什么程度,只想讓他做一個惹人喜愛、讓別人看得起、能和同學搞好關系、別處處招人嫌、會讓人尊重、會處理問題的人……”聽著他詞不達意地說了這么一大通話,旁邊一位老師插話說:“你不就是想讓他變成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嗎?”他連連點頭:我不會說,就是這個意思!”聽了家長的話,我陷入了沉思:要把一個從小學就讓周圍同學反感的康調(diào)教出來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憑著多年學生管理的經(jīng)驗,我知道這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但為了這三口之家的“小太陽”我要好好地想想……
我先交代康的父親:要想讓康變好,關鍵在于家校要配合好。先陪他把周末的家庭作業(yè)做了,一定要把好關。每個星期都這樣做,然后加以適當?shù)奶嵝?。康的父親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連連點頭,去找他的孩子回家了。我召集各任課老師,把情況一說,老師們深有感觸,責任感彌漫在每個人的心頭,達成共識:要用欣賞、激勵點化康這塊“頑石”。
周一一到,老師們像瞄準獵物的獵手一樣把康的作業(yè)抓到手里,拼命想從那潦草依舊的作業(yè)里尋到可表揚的蛛絲馬跡。上午課一結束:捷報頻傳——作業(yè)質(zhì)量大有進步,四節(jié)課的頻頻點名,使他找到了成就感。他在同學驚訝的注目禮中像個扭捏的姑娘羞紅了臉,他的聽課效率有了明顯提高。老師擊掌盟誓:再接再厲,不改造好康不罷休!
康在一點點平穩(wěn)進步,這令老師和家長欣慰不已。但真的會如此順利嗎?我心里懷疑著、關注著,像個農(nóng)民在憂慮地看著田里柔弱的莊稼。果然,一個周三的早晨,學生敲響了我家的門——“老師,康的頭流了很多血,被送醫(yī)院了!”我的頭一下大了,和家長聯(lián)系之后馬上去看康。在醫(yī)院他的頭皮被縫了三針,處理完后,康來到了我的辦公室,問起事件起因,幾乎又和以前一樣———康給別人起綽號,別人以牙還牙,康想動手,站起時頭撞在了門閂上……家長看到頭上的繃帶心疼不已,想要找“兇手”理論,康倒顯得平靜。在聽完老師的情況介紹后,康的家長依然不依不饒。把康支出去以后,老師和家長交換看法:這件事?lián)Q一個角度處理是不是可以讓康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更高大一些,這不也是家長期望的嗎?他的家長接受了老師的建議。在老師的點撥下,康終于認識到:言行與校規(guī)、班規(guī)不和諧,將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危害。鼓勵他勇敢地向那兩個被起綽號的同學道歉,而那兩個同學也深為自己的沖動處理不妥向康說了“對不起”,并保證照顧好康生病期間的生活。我讓學生談一下這次事件中的收獲和啟發(fā),學生從遵紀、自律、團結、寬容等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康也很受啟發(fā),特別有幾位學生的發(fā)言明顯觸動了康——“我從來不知道康具有寬容、理解他人的品質(zhì),看來我們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并學習……”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康抿緊了嘴唇,用勁說出了一句話:“望老師和同學們看我的行動,我不會是以前的那個我了?!?/p>
看著康和同學們?nèi)谇⒌叵嗵幹以絹碓绞軞g迎,我又設計了一個活動:給同學過生日。碰巧康的生日就在11月份,我臨時調(diào)整了自己的課堂——改為活動課,給11月份出生的學生開一個小型生日party!班里沸騰了,全班50名學生中有8位是在11月出生的。學生唱完《生日快樂》后,開始向8位“小壽星”獻賀詞。為了避免有學生受冷落,我把全班分為8個小組,每組由組長執(zhí)筆,其他學生擬詞向指定的一位獻詞:可以是祝福語、卡片或一首歌……生日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進行著,每一份祝福送出后都有“小壽星”的答謝詞??档拇鹫Z令我深深感動:“謝謝老師和同學們?yōu)槲疫^生日,雖然沒有蛋糕和蠟燭,但卻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我會永遠記住這個13歲的生日……”
生日Party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結束了,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幸福,因為我開啟了學生心中那扇帶來美好的窗子,感受到了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對孩子成長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單位 山東省寧陽二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