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小學生,個個都是“掌上明珠”,平時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曾有學者做過抽樣調查,18.5%的學生贊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1.4%的學生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天經地義?!睆囊陨蠑祿梢钥闯?,在教學中進行責任教育是勢在必行的。為此,筆者從知、情、行三個方面,淺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知、情、行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一般的說,“知”的培養(yǎng)是基礎,“行”的實現是關鍵和標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劑”的作用。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必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促進四要素統一和諧地發(fā)展。
一、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學生認知越豐富,明理就越深刻,情感就會越深厚。
1.教學內容促情,責任感知
教學內容是實施責任教育的主陣地,在研究過程中,著力落實它的主陣地作用,力所能及地發(fā)揮教育實效。在教學內容中涉及的責任教育內容,讓它們發(fā)揮應有的責任教育的作用。
2.朗讀比賽激情,責任延伸
讓學生在激情朗讀中感知故事內涵;在動聽的樂曲中感受人類的是與非、善與惡;在激烈的辨析當中找到真正的自我,為自己的人類旅行找到真正的航線。
3.宣傳板報煽情,責任導航
對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的說教是毫無作用的,而色彩艷麗的板報卻能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去品味其中的內涵。力求在板報的促動下,使其促動學生各方面的責任心形成起到導航的作用。
二、以情育情,以情動人
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發(fā)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緒。
1.利用班會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情懷
當今有些少年兒童各種意識淡薄,不能理解和認識真正的責任心。為了提高學生良好的責任心,在班會中可以通過歌曲、故事、詩朗誦、三句半等多種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弘揚偉大的責任情感,就會使學生真正產生共鳴,收到預想的效果。
2.利用故事會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情懷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情懷,可以適時地開展故事會活動,使學生在深入了解故事含義的同時產生共鳴。故事會不但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能讓學生明白做人要有責任意識。這樣的人,才是社會上真正有用的人才。
3.利用圖片和辯論會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理念和責任心
小學生對各類事物的對與錯、好與壞等正處在認知階段,尤其是對“責任”二字根本不太理解。為此,在育學的同時,更要重視育人。利用圖片教育、“誰是誰非”辯論會活動,對學生的各種行為進行導航,使他們明白簡單事物對與錯的比較,深層次樹立學生的認知理念,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責任心”。
三、以行育情,以情導行
實踐是情感形成和轉變的基礎,也是情感發(fā)展的動力。
1.跟蹤測試檢行,以行治行
學生心里如何想的誰也不知道,況且年齡就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誰也無法跨越。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為了能洞察學生心里的想法,跟蹤測試及試后的客觀分析就很有必要。在測試中可以發(fā)現學生內心的真正想法,對于不健康的行為、想法做及時的具有針對性的糾正,這樣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2.知識競賽問答,激情導行
在設計知識競賽問答時,要進行兼容學科知識與責任心的試卷檢測。其目的是讓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勿忘身邊的環(huán)境、人物,同樣需要他們去關心、愛護,需要他們用一顆赤子之心去包容、去體諒。
3.交流成長記錄袋,羨慕賽行
成長記錄袋中所記錄的是每位學生身上光芒四射的亮點,人人都想在別人面前炫耀一番,這并不是件壞事,相反倒是激發(fā)責任心的有利契機。讓學生在攀比中激發(fā)自身潛能,使其責任得以更有力的施展。
4.寫字、查字典比賽,以行促行
此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和“鐵杵磨成針”的真正內涵。激發(fā)引導學生要從小立大志,培養(yǎng)勇于攀登的責任心。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紅崗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