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述了語文是高中生重要的文化必修課,在其全面發(fā)展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高考重壓之下的學生,往往重分數(shù)忽略了自身職業(yè)語文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采取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加強高中生聽、說、讀、寫、評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為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培養(yǎng);聽說讀寫;職業(yè)語文能力;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fā)展?!雹?/p>
我們的高中生除了要應對高考之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yè)語文能力,這也為他們今后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語文教師除了圍著高考轉外,還得樹立為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的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適合各專業(yè)的職業(yè)語文能力。
語文教育的社會性決定語文與生活共存,凡是有人類生活的地方都有語文和語文學習。人們就是借助語文來參與生活,進行社會交際,同時在生活、交際中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本文通過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的探究,旨在努力做到理論與實踐、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以實用有效為標準,培養(yǎng)和提高適合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職業(yè)語文能力。
一、讓學生愉快地“聽”
為了讓學生愉快地“聽”,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有“語文課為將來的就業(yè)服務”的指導思想,要拋棄傳統(tǒng)的教師填鴨式的課文內(nèi)容講解和學生枯燥乏味地“聽”,注重他們職業(yè)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聽話能力是口頭語言能力,是學生進入社會后直接影響到他工作能力的要素。為了學生今后有更好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聽話能力,可通過嚴格地訓練和讓學生參加社會交際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話能力。(1)結合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得到實踐體驗。比如,采取聽記比賽、爭當“優(yōu)秀秘書”、聽讀辨析、聽讀辨正誤等方法,提高聽記技能,對所知材料的主旨、正誤、類別、美丑等進行比較準確的辨析。(2)通過語言聲調高低、快慢的變化、停頓位置的不同,從而辨別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含義,從而正確理解話語內(nèi)容.(3)采用開主題班會做主持總結、聽內(nèi)容龐雜的講話錄音整理表述等方法,在聽話過程中逐步掌握邊聽邊歸類,并組合成一段有條理的話的本領,提高聽話組合能力等等。
這學年本人從高一開始帶新生,更加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組織了課前三分鐘演講,材料也可從電視新聞訪談甚至期刊報紙尋找,也可以學生自找,但每周限定一個主題,類似于話題、材料小作文,有一名學生進行演講,然后請三名學生進行點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演講學生聽新聞、評時事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其他學生“聽”和“評”的能力。
二、讓學生自由地“說”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從踏進校門到將來的就業(yè)應聘,以及以后工作中的協(xié)調、溝通、合作和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等,都需要他們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說”的權力主要由老師主宰,學生說的主動權很少。
良好的“說”是學生良好思維水平和口頭表達完美結合的表現(xiàn)。教學中,可采用“課本劇表演”“即興演講”“自我介紹”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量多的說的機會,讓他們敢說、會說、能說,這樣口語表達能力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具體操作還可以在課堂中體現(xiàn)。如,高一必修一第三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的專題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材料。有許多事物能喚起我們對故園的懷想:老樹、老街、老房子,庭院門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風箏……讓學生把自己置身于某個情境之中,以“靜聽回聲”為主題,回歸精神的家園,寫片段進行交流、評述,這既是對本單元課文內(nèi)容的深化理解,也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評析能力。同時,要鼓勵學生抓住各種機會參加演講比賽,如校級、縣級、市級等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演講比賽等。
三、讓學生廣泛地“讀”
“讀”是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力在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中處于基礎地位。閱讀能力的強弱,不但制約、影響著學生表達、分析能力的高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語文教師更有必要對高中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訓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②
文章的閱讀能力可分為理解和分析綜合兩個層次,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在這兩個層次之上再加一個鑒賞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打好語文知識的基礎外,還要盡力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1)憑借課本的范文進行閱讀教學,掌握一套閱讀各種作品的方法和步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擴大閱讀量。只有增加閱讀量,才能見多識廣,觸類旁通,文章讀得多了,自然會明白文章的規(guī)律。這叫“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我校每天有早讀和晚自修,早讀安排以課本為主,背誦經(jīng)典詩文,晚自修前則以報紙雜志等課外材料為主。同時,本人在語文教學中,每學期均會結合教材選文,推薦一些課外優(yōu)秀讀物給學生。同時在班中征集隨筆來反映學生的閱讀情況。每學期開展“好書推介會”和閱讀心得交流。另外,還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閱覽室閱讀一些報紙雜志,吸收“新鮮營養(yǎng)”。
四、讓學生流暢地“寫”
“寫”是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流暢地“寫”的能力,也是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一個重要步驟,為將來職業(yè)生涯的順利發(fā)展奠定基礎?!皩憽辈皇仟毩⒌?,學生有了“聽”“說”和“讀”的基礎,原來被動地寫可以轉變?yōu)橹鲃幼栽傅貙懀爼r思說,說時思讀,讀時思寫,這樣寫作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1.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較差,尤其害怕寫作,主要是覺得無話可說。于是,本人面對現(xiàn)實,竭力扭轉學生把寫作僅僅當成一種作業(yè)、一道考試題的觀念和認識,引導學生寫實事、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借此,讓學生明確寫作的功用,強調訓練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本人較為重視的是每周隨筆,要求學生每周一篇,筆頭要勤奮,主要目的是為了今后不至于用筆生疏。高一開始時,周記的寫作要求并不高,內(nèi)容不限,一周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皆可,以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有的高中生甚至連寫張請假條都不會,所以,語文教師為了能基本滿足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充分穿插落實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各種實用文體知識,讓學生略知一二,如,單據(jù)、便條、書信、合同、產(chǎn)品說明書、廣告、計劃、總結、調查報告、記錄、簡報、新聞、通訊等。
2.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都有書法藝術的感受、欣賞能力,并通過感受欣賞書法藝術,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時滿足學生中書法愛好者的學習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他們的書寫能力,促進他們書法水平的提高。”③
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字是一個人的“門面”,將來學生應聘填張表格,連字都寫得歪歪扭扭,不是第一關就過不了嗎?
筆者的一個同學在辦公司,想招幾個員工,面試辦法就是讓他們填一張履歷表,看看哪幾個應聘者的書寫能力強就錄取哪幾個,結果沒幾個人使他滿意……對于若干年后或者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高中生來說,書寫可能是他們實際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職業(yè)語文能力,如果填一張生平履歷表,連名字都寫不好,寫一張申請報告單,連基本格式都有問題等等,用工單位會如何看待?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書寫能力仍舊是一件不能忽視的事情。
我們學校是高中新課改的基地學校,現(xiàn)在開展了硬筆書法選修課,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同時也推進了高中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升了他們將來應對社會的語文職業(yè)能力。
以上是本人從事語文教學的一點膚淺思索,旨在通過日常語文教學的研究,使我們的學生不再成為單純的考試機器,教師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開展聽、說、讀、寫的強化訓練,一方面給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功底,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語文能力,使其具有綜合的、歷史的、開放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職業(yè)能力和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主動地發(fā)展,以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化、網(wǎng)絡化、社會知識化的新時代,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
注 釋:
①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39.
②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47.
③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39.
參考文獻:
[1]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5),2008(4),2008(9).
[2]職教論壇,2008(7).
[3]職業(yè)技術教育:教研版,2008(6-10).
[4]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7-01.
(作者單位 浙江省象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