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普遍存在,也很重要。如何把握好課堂提問中的“度”是每一個教師要面臨的問題。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減少學習疲勞。
關鍵詞:提問;學習疲勞;難度;密度
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及時地提出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思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數學教師都十分注重對問題的設計,從而用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改革觀念的引領下,各學校也在逐步落實相關的理念,特別是對引導學生學習方面有了具體的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勤于動手、樂于探究,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方法成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所要密切關注的重點。教師提問對于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意識的形成和能力的發(fā)展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很多教師對于課堂提問不夠高度重視,只是把它當做一種簡單的教學形式,而沒有深入地對自己的課堂提問進行精心設計,更沒有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這樣的提問往往隨意性較大,缺乏針對性,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受到了抑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把握好提問的“度”。
一、教師要掌握好問題的難度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并非千篇一律,應該有難易差別,其設計的根據是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基準的。數學課堂提問難度要適中,如果設計的內容過于簡單,則起不到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如果難度系數較大,也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信。為此,設計課堂問題應該以學生所具備的認知水平為出發(fā)點,并且問題還要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課堂提問問題的難度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難易適中,重而不至于出現學生無所適從,或者提問價值不大,激發(fā)不了學生興趣的現象。而問題的設計是否難易適中關鍵還在于教師在備課前要注重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熟知新課標,進而在課堂上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師要注意調節(jié)好問題的密度
雖然說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但是問題的設計并非越多越好,關鍵還是要看所提的問題對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否對于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對實現思維的飛躍起到了促進作用。事實證明,在課堂上教師如果提問過多,學生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應付教師的問題,精神過度緊張,這樣極易造成學生的學習疲勞,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但是如果提問過少則又不利于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也不會了解到學情。因此,課堂提問要貫穿始終,把握好度。
(作者單位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大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