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主要影響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者為學術界圍繞關于綜合性藝術教育的多層次、多維度理論探討與研究,二者為中小學藝術課程的改革實踐,三者則為高等師范院校試點開設的藝術師資培養(yǎng)新專業(yè)。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藝術教育”本科新專業(yè)就屬此類。作為全國少數(shù)首批開辦的先行者之一,其目標就是專門進行中小學藝術課程的師資培養(yǎng)。
彈指一揮間,十載倏忽已過,我們無法回避的是藝術課程與藝術教育專業(yè)仍然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的現(xiàn)實。究其原因何在?綜合性藝術教育又有何新理念、新成果?各地高校開辦藝術教育專業(yè)的經驗得失如何?帶著這些問題,也為了檢驗藝術教育專業(yè)的教學質量,為了倡議在中小學開設藝術課程,推廣與宣傳高校藝術教育專業(yè),杭州師范大學會同浙江省教育廳于2011年4月22—24日共同主辦了“全國高校藝術教育專業(yè)教學成果展演及教學經驗交流研討會”,與會代表共五十余人。會議上教育部師范司師資培養(yǎng)處李桂蘭調研員及省教育廳相關領導蒞臨并作重要講話;國內藝術教育領域多名權威專家、教授帶來了該學科的前沿學術信息;國內各相關院校則交流了自己的辦學經驗;一些基層教育行政主管領導及中小學藝術教師也到會學習并參與研討。對于略顯孤獨的高校藝術教育專業(yè)來說,這應該是第一次期盼已久的聚會,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藝術教育專業(yè)教學成果和辦學交流的盛會。綜合起來,筆者將會議豐碩的成果歸納為“一個理念”和“一個亮點”,具體如下所述:
一個理念——綜合性的大藝術教育觀
不管是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修訂,還是各高校藝術教育專業(yè)的開辦,應該說都決不是臆想與盲動,而是根源于藝術學科、藝術教育的國際潮流與理論趨勢,本次會議印證了這一點。會議所有環(huán)節(jié)都統(tǒng)一在“綜合性的大藝術教育觀”理念中。
1.關于“綜合性的大藝術教育觀”理論的本體探討
北京師范大學楊立梅教授在開幕式上從西到東、從古到今、由彼及此地講述了“綜合性的大藝術教育觀”的理論基礎、內容、科學性及藝術教育學科的學科定位、使命、基礎性,最后落腳于藝術教育的學科定位及教師培養(yǎng)的目標指向。在基礎上,她講到“自上世紀下半葉到本世紀初,綜合,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大趨勢,在西方學術界的各個領域中都無所不在?!痹趯W科定位上,她認為“我們應該明確地提出:基礎教育當中的藝術學科應該是有別于音樂學科、美術學科的學科定位。大藝術教育觀要藝術教育成為一個整體的學科概念?!弊詈笏f道“以藝術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學科定位會使我們教師培養(yǎng)的目標指向更明確,會使教師專業(yè)化有更明確清晰的內涵?!备=▋和l(fā)展職業(yè)學院的王福陽教授則對綜合性藝術課程作為學科及其本體存在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一方面從課程目標和內容決定學科及其本體的存在探討了藝術課程作為藝術大學科本體的現(xiàn)實和深遠意義,另一方面就藝術課程的學科位置及其本體的提出認為“從一級大學科類藝術層面上設置的課程應較為寬廣和綜合,它相對二級學科注重的是藝術的整體教育培養(yǎng)功能。能面向全體學生以人文精神為核心,來統(tǒng)領藝術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教與學的內容才是藝術課程的學科本體?!蓖歉=▋和l(fā)展職業(yè)學院的翁星霞教授則認為“綜合性藝術課程在于促進學生視覺、聽覺、形體、言語等多種能力的整體和諧發(fā)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李于昆教授則就藝術學升級為門類這一點觀察出“國家對藝術的定位已經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為藝術教育專業(yè)定位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我們想不綜合,那都是很難的了?!?
2.關于“綜合性的大藝術教育觀”理論的實踐探討
杭師大音樂學院院長田耀農在開幕式上以“新世紀新課程,新理念新專業(yè)”為題的演講中就藝術教育專業(yè)開設的可行性、必要性做了分析,首先他認為藝術教育專業(yè)的開辦從古人、近人、今人的實踐證明中是可行的,其次從藝術課程的必要性引入教學內容、教學實踐、課程目標的論述,指出藝術課程的必要性決定了高師藝術教育專業(yè)開辦的必要性;他最后分析了藝術教育專業(yè)設置在各方面受到的的阻力,并認為這些阻力也是音樂教育專業(yè)改革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在。楊立梅教授在會議的交流中則又一次以演講回答了“該怎樣綜合”的問題。她結合一些鮮活的案例,指出“以人文精神統(tǒng)領藝術教育,使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及各方面成長緊密聯(lián)系。在多種感官要素、多種藝術形式的關聯(lián)當中,促使學生產生藝術的通感、遷移,建構審美心理和正確的價值觀,初步獲得整體認識藝術的能力?!彼€要求“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看到分與合的形式,更要體會形式背后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分與合,都是統(tǒng)一在整體的藝術教育觀念之中?!崩铈冉淌趧t認為:“第一是改良。綜合不要求一步到位,先從單學科突破,也就是從單學科綜合開始。”她認為音樂課、美術課自己本身學科內都是孤立的,都沒有綜合好,如果學科內能先綜合起來,也未嘗不是一條道路。第二是面向世界吸收新經驗,如德國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和多科概念;奧爾夫教學中的人性解放;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等等。第三是從自己的專業(yè)開始去拓展、關聯(lián),慢慢達到融合、綜合。原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徐緒標教授深情地緬懷了他生命中幾個優(yōu)秀的多才多藝的老師,如李叔同、豐子愷等,加強了關于綜合性藝術教育之可能性的說服力。
一個亮點——教學成果展演和教學經驗交流
除了以上所述的理論研討以外,各校在辦學理念、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實踐交流和各校學生的表演展示、書畫展示則成為了一個鮮明的亮點,用實踐充實了會議內容和交流成果。
1.教學成果展演
展演包括了一場綜合演出展示和一個美術造型作品展。其精彩的演出和初具實力的美術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第一,演出和美術作品同時展示,這本身就證明了同學們的多才多藝與綜合。幾乎都是音樂專業(yè)出身的藝術教育專業(yè)同學的美術作品能達到如此水準,著實令大家感慨。作品的多樣化還體現(xiàn)著美術學科內部的有機綜合。第二,演出的高水平與綜合性。杭師大音樂學院藝術教育專業(yè)同學在過去的四年里所取得的藝術實踐成績(省級金獎12次,各級獎項五十余次,曾集體進入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2008年度總決賽,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西博會開幕式等重大演出等等)保證了演出的高質量。另外整臺節(jié)目以綜合的理念包含了音樂、舞蹈、小品表演、美術等藝術形式,比如小品《無題》在表演中融合了歌唱與舞蹈,《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將書法、美術與歌舞綜合在一起,還有本次演出的舞臺背景皆由藝術教育專業(yè)同學自己設計并手工制作,表現(xiàn)了其才藝綜合能力。
2.教學經驗交流
在交流研討會中,楊立梅教授還講到“建設藝術學科的關鍵在于教師,我們需要一支具有大藝術觀事業(yè)的教師隊伍”。那么既然是培養(yǎng)綜合性的藝術師資,我們的教學能否達到、怎樣達到培養(yǎng)目標?在教師教育上如何“綜合”呢?由于我們大家都是在摸索前進,因此彼此的教學經驗交流尤為關鍵,自然也成為本次會議的亮點。
杭師大音樂學院陳瓊副教授首先匯報了杭師大音樂學院藝術教育專業(yè)的建設經驗。他講述了培養(yǎng)方案與招生政策、教學改革與研究、藝術實踐與教學實踐三大方面,凸顯了該校培養(yǎng)方案和招生政策的綜合特色、課程建設的“整合、新穎”特色和教材建設的“師范、實用”特色、“課堂教授指導、課后輔導督促”的多重教學模式、以“多才多藝、積極實踐”為倡導的藝術實踐模式和“教學實踐導師制”為中心的教學實踐模式等辦學特色。其中課程的整合及培養(yǎng)方案的綜合都因“綜合”理念的體現(xiàn)得到大家肯定,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謝嘉幸教授就對此感嘆道“這個會議之所以在杭州,在浙江省,可能藝術教育是跟我們浙江的傳統(tǒng)有關系。因為李叔同、豐子愷、蔡元培都從這里走出”。福建兒童發(fā)展職業(yè)學院是國內較早、較全面建設藝術教育專業(yè)的院校之一,它們的藝術教育專業(yè)作為省級精品專業(yè)受到領導與學校的高度重視,它們在綜合性藝術教育的理論、實踐上也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王萍萍副教授代表該校以“探索與展望”為題做了藝術教育的實踐報告。報告從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實踐與探索、教學團隊建設、全面服務藝術事業(yè)大繁榮三方面全面介紹了該校的建設經驗與累累碩果。其中的藝術大類招生、“2+1”特色模式、核心系列教材和重視人才培養(yǎng)適應性、以精品課程為基礎推動專業(yè)建設等使大家受益匪淺。另外浙江師范大學幼兒師范學院李成副教授的關于該校專業(yè)建設的介紹中突出學前教育的理念,凸顯了他們的辦學特色。整體看來,對于整合性知識結構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綜合性課程、教材的建設是彼此的共同點,也是共同的收獲。
這次會議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它不僅僅是交流,它還是一次宣傳、一場行動、一聲號角。以開幕式上田耀農教授的一句話作為結尾:“綜合性藝術課程教學和高校藝術教育專業(yè)的今天雖然還處于料峭的春寒中,但藝術教育的春天還會遠嗎?”
(本文為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藝術教育”資助項目《藝術教育專業(yè)的探索與實踐》成果)
陳瓊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ㄘ熑尉庉? 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