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教學內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自己身上發(fā)生的、周圍同學的故事、其他學科的知識等都是寶貴的資源庫。這些資源的靈活運用,是課堂教學的酵母,對于豐富學生的課堂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在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注意搜集生活中的素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快融入新集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第一、二兩個單元的設計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現(xiàn)狀,剛剛進入一個新的集體,相互之間還不認識,靈活運用身邊素材可以幫助學生融入新集體,積極適應初中生活。在積極的課堂探索中,教師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引領學生融入新集體,認識新同學。
為使得第一、二兩單元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需要收集的資料比較多,這些資料有一個共同特點,講述的都是現(xiàn)在教師面對的群體、所在的環(huán)境、發(fā)生的事情。以下都是今年收集的資料:學校的外觀圖和軍訓班級合影、語文老師推薦的第一篇作文《我》、學生的《成長足跡》相關對比資料、身邊的美景圖片、學生飼養(yǎng)的動植物、年級組教師旅游時拍的照片……
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一單元《笑迎新生活》包括兩課:《珍惜新起點》和《把握學習新節(jié)奏》。進入第一課第一框《新學校,新起點》的學習時,教師呈現(xiàn)了學校的外觀圖和軍訓的班級集體照。兩張圖片的相同點都是教師親自去拍的,不是學校的宣傳圖面,是學生眼中見到的不加修飾的模樣;不同點是學校外觀圖和軍訓的切入點不同,學校外觀圖展示的是學校的外貌,學生已經來學校報到,感覺比較親切。當軍訓圖片展示出來的時候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于是本來因為陌生還比較沉悶的課堂開始活躍起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開始了?;钴S的課堂氣氛為接下來的自我介紹打下良好的基礎。結合語文老師推薦的《我》的截取片段,可以采取圖像處理,也可以用文字來做游戲,讓大家猜猜描述的這個同學是誰。教師對這些資料收集時也會對學生有一個先期的認識,而學生也會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從而能更好地融入集體。
第一課第二框《創(chuàng)建新集體》,課堂的一開始,教師和同學一起制訂班級公約,呈現(xiàn)班級文化的布置圖片,學生覺得這門學科不像想象中那樣難而畏懼它。在講“各盡所能,發(fā)揮所長,奉獻集體”這一內容時,教師采用的是班級衛(wèi)生的分工負責問題,從學生身邊最細碎的事情說起,讓他們關注到這樣的細節(jié)就是關愛集體、奉獻集體。
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jié)奏》第一框《學習新天地》,教師展示本班學生安靜上自習的照片,一下子切入主題,而不是紙上談兵。第二個身邊的素材使用的是學生的《成長足跡》,《成長足跡》是學生記錄家庭作業(yè)、午自習和晚自習情況的專用本子。政治教師通過對《成長足跡》晚自習一欄的研究,匿名作出對比,讓學生來進行評價,明白如何做學習的管理者。
第二單元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師展現(xiàn)的素材是自己飼養(yǎng)動物的小故事,現(xiàn)身說法。教師的故事對于孩子本身就有一種神秘感,尤其是教師生活中的故事,學生會很愿意去傾聽,這樣的分享要比直接給學生一些名人大家的故事要好得多。教師用真情在課堂上詮釋了生命需要相互關愛,富有激情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活用身邊的素材,教師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被課堂吸引,對這門學科也沒有了那種遠距離觀望的心態(tài)?;钣蒙磉叺乃夭?,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收集信息,并且對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學科之間能互相溝通,把現(xiàn)有的材料為我所用。在教學過程中有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出第一手的資料,學生在課堂上看到自己的照片、自己的作文、自己的作業(y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事情被展示出來時,心情是很激動的,這種愉快的被重視的體驗在課堂上刺激著他們的興奮神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教學時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這將有效地改變學生學習和現(xiàn)實相脫節(jié)的狀況,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