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鴿
(安徽理工大學教務處,安徽淮南,232001)
面對日益激烈的各種競爭壓力,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為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天津大學首先提出并建立班級“心理委員”,[1]之后“心理委員”這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衍生的班級干部迅速在全國各個高校建立起來,其它高校也相繼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它的成立,使心理健康知識得到廣泛宣傳,彌補了高校缺乏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不足帶來的問題,提前預防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但與此同時,心理委員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制約著他們工作的順利開展。[2]
根據(jù)對相關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的訪談和調查發(fā)現(xiàn),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存在以下幾個問題:[3]
理工科學生為了考取自己滿意的大學,苦戰(zhàn)題海,人文知識功底不深厚,缺乏人際溝通能力,接受新思想速度較慢。進入大學以后,高校主要開設一些和自然科學相關專業(yè)的課程,再加上專業(yè)課程和各種證書考試繁多,時間緊張,他們對流行于社會上的新思潮、前衛(wèi)的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甚少,思想意識模糊,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它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病態(tài),更不用說主動與班級心理委員主動交流,所以要在充斥嚴密邏輯和專業(yè)理論的理工科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園文化基礎還較為薄弱。
理工科高校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的專業(yè)大多為電氣、機械、材料、化工、土木等自然科學專業(yè);而文科師范類院校的學生,文、史、哲本來接觸得就多,進入到高校后的專業(yè)大都是外語、營銷、歷史、教育學、政治、心理學、馬哲等人文專業(yè),這些專業(yè)差別,導致理工科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了解也各有不同,這些不同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不利于理工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班級心理委員工作的開展。
目前,國內各高校為了調整盲目招生給就業(yè)帶來的問題,同時考慮根據(jù)考生自身的特長培養(yǎng)考生,有60%的理工科院校選擇了按學科大類招生,即學生在大二結束后重新選擇專業(yè)、重新分配班級、重新改選班委,這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輔導員還要重新認識學生,班委的重新改選,特別是大一選定的、經(jīng)過學校培訓的班級心理委員,面對分專業(yè)、班級調整不得不再做調整,心理委員不穩(wěn)定的換屆選舉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經(jīng)驗的代際傳遞,也使得班級心理工作的“保密性 ”和“持續(xù)保密性 ”受到學生的質疑,更加重選拔培養(yǎng)工作的負擔。因此,保持班級心理委員工作的穩(wěn)定性,也成為理工科院校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4]
理工科院校,新入學選拔的心理委員以前幾乎沒有系統(tǒng)地接受過專業(yè)心理學培訓,進入大學后,沒有太多的工作經(jīng)驗可以參考與借鑒,高校進行的培訓,大多也都是進行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的灌輸,沒有明確高校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也沒有對心理委員開展工作的方法和步驟進行切實可行的指導,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很多班級心理委員被訪談時認為“崗位虛設,工作無力”。心理委員的培訓,在大一、大二還能堅持,但到了大三、大四,特別是分過專業(yè)心理委員調整之后,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培訓基本停滯,面對高年級中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班級心理委員工作不知所措,由于培訓的間斷而失去指導性的心理委員,開展工作更是困難重重。[5]
目前,全國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從機構設置、師資建設、財力、場地上多方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而且還通過校報、校園網(wǎng)、廣播等多種形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及相關人文、社交、職業(yè)規(guī)劃等課程也走進了學生的課堂,這些都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拓寬了道路,進而減少心理委員開展工作的阻力。但是,以下幾個方面在改善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時的作用不容忽視。
心理自主管理是指高校學生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同時與個人的自我管理目標相結合,達到心理自助和自主、自救。心理自主管理有強大的教育力量,其內涵是在管理者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大學生自覺地對自己的生理、心理及實踐活動進行內部調節(jié),以提高思想水平、認識能力和心理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如果學生心理自主管理失敗,就會出現(xiàn)心煩、急躁、頹廢等心理問題,這時需要主動找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來輔助管理。
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心理自主管理機制后,就可以改善目前理工科高校學生自主管理被動狀況,學生會在自主管理失敗后積極主動尋求輔助管理者解決問題,掌握學生心理問題的主動權便會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阻力將會大幅度降低。
圖1是目前各理工科高校對學生心理問題普遍采用的方式,自始至終都是班干部、心理委員、輔導員主動聯(lián)系問題學生談心,同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領導也時常找輔導員了解班級學生的各種情況,以防意外隨時發(fā)生。
圖2是建立理工科高校學生心理自主管理機制后,這種被動了解班級學生問題的情形,就變成問題學生主動找班干部、心理委員、輔導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領導溝通、咨詢,如果當面不好意思溝通,還可以打電話、發(fā)郵件溝通。
圖1 學生被動聯(lián)系網(wǎng)絡結構
圖2 學生主動聯(lián)系網(wǎng)絡結構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高尚的人格、職業(yè)道德、相關的心理知識需要為病人保密,不能隨便泄露病人隱私等。
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和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必須遵循這些職業(yè)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學生信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所以在選拔班級心理委員和培訓時,要切實落實做好這項工作,班級心理委員要公開承諾保密學生隱私,并在實際工作中體現(xiàn)出來,這樣才會贏得班級學生的信任,學生有問題才會主動尋求班級心理委員幫助。
理工科院校按學科大類招生,心理委員不穩(wěn)定的換屆選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班級心理委員工作的保密性和穩(wěn)定性遭到質疑,為維護心理委員工作的保密性和穩(wěn)定性,對于沒有重大過失的班級心理委員,在每年度的班級干部更換和分專業(yè)班級干部調整選舉中一般不予調整和更換,這樣既利于他們的工作保密性,又可以參加連續(xù)的培訓,使心理委員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具有連貫性和全面性,更有助于他們專業(yè)素質的逐步提升,對個人發(fā)展和工作開展大有益處。
各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剛選拔上任之后,進行過幾次專業(yè)性培訓,但這遠不能滿足班級心理委員實際工作的要求。特別是當時的培訓,多數(shù)都是心理學多項課程生硬學習,這種培訓缺乏針對性,使得心理委員工作起來缺乏方向性和實踐性,工作開展不得力。為改善這種情況,理工科高校要根據(jù)各年級學生特點,對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及時連續(xù)、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培訓。[6]
首先,培訓內容可以根據(jù)年級特點分類。對于新生心理委員,主要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心理委員工作的目的、原則、內容、方法;對大二、三年級可以針對班級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形式;對大四年級可以開展職業(yè)指導、就業(yè)心理等主題培訓。
其次,培訓內容還可以根據(jù)各院系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如對于理工科女生開展女性心理、情感、職業(yè)選擇等主題培訓;對于理工科男生開展進行學習適應、端正戀愛觀、考試焦慮、戒除網(wǎng)癮、團隊協(xié)作等內容的培訓。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培訓,內容都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避免過于專業(yè)和理論化的培訓;內容要盡量全面實用,能夠幫助心理委員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7]
總體上看,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面臨很多問題,為了切實加強和改進班級心理委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面臨的問題,高校必須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健康的校園氛圍,努力完善理工科高校心理委員選拔、培訓及后繼教育工作的運行機制,建立理工科高校學生心理自主管理機制,為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在學生中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防患學生心理疾病做出積極貢獻。
[1] 林海,劉莉湘君.對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學院學報,2009,22(4):109-112.
[2] 何思彤.如何發(fā)揮班級心理委員的能動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1):51-53.
[3] 周璠.淺談高校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現(xiàn)狀及其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6):43-44.
[4] 張金健,朱正中.高校設置班級心理委員實踐探析[J].中國校醫(yī),2008,22(4):460-461.
[5] 張雯謙.班級心理委員制度的實踐與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09,2(175):137-139.
[6] 范曉嵐.高校班級心理委員的選拔與培訓[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2):53-55.
[7] 徐浩.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