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蔡邕奏議論略

        2012-12-18 06:44:18王啟才
        江淮論壇 2012年6期
        關(guān)鍵詞:奏議災異蔡邕

        王啟才 潘 霖

        蔡邕奏議論略

        王啟才 潘 霖

        (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阜陽 236037)

        蔡邕是東漢文史大家,其奏議現(xiàn)存23篇。較之碑文與辭賦,蔡邕奏議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本文從論政、議邊患、薦賢才、陳下情等方面探討蔡邕奏議的思想內(nèi)容,從借災異進諫、論理切直,抒忠憤之情、顯不平之氣,引經(jīng)據(jù)典、辭藻華美,文風典雅、結(jié)構(gòu)嚴密等方面,論述了其文學特點,并對其貢獻與不足作了評述,以期對蔡邕與東漢奏議研究有所助益。

        蔡邕 ;奏議;價值;貢獻

        蔡邕(公元132—192年)是漢末著名學者,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書法家和藏書家,一生著作宏富,“所著詩、賦、碑、誄、銘、讃、連珠、箴、吊、 論議、《獨斷》、《勸學》、《釋諱》、《敘樂》、《女訓》、《篆埶》、祝文、章表、書記,凡百四篇,傳于世”[1],其中見于《蔡邕集》、《后漢書·蔡邕列傳》、《后漢紀》、《續(xù)漢書》、《藝文類聚》、《御覽》、《書鈔》、《歷代名臣奏議》等書籍的奏議有《對詔問災異八事》、《戍邊上章》、《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讓高陽鄉(xiāng)侯章》、《薦太尉董卓可相國并自乞閑冗章》、《雜章》(殘)、《薦皇甫規(guī)表》、《為陳留太守奏上孝子程末事表》、《巴郡太守謝表》、《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諫用三互法疏》、《日蝕上書》、《被收時上書自陳》、《和熹鄧后謚議》、《朱公叔謚議》、《答丞相可齋議》、《歷數(shù)議》、《難夏育請伐鮮卑議》、《宗廟迭毀議》、《被州辟辭讓申屠蟠》、《上靈帝書》(殘)、闕名奏議(殘)等23篇。蔡邕在《諫用三互法疏》中自稱“官以議為名,職以郎為貴”,他曾任議郎,參預朝政、掌顧問應對,撰寫奏議是其職責所在,所以在東漢一朝所傳奏議篇數(shù)最多,但這些奏議被其碑文、辭賦、史學、藝術(shù)成就所遮蔽,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如《中國政論文學史稿》說:“現(xiàn)存蔡邕的奏疏中,大部分是朝廷例行文字,如謝恩表、上壽表、薦表、謚議之類。內(nèi)容既平庸,文辭亦無特色。”[2]一般散文通史或斷代散文史或一筆帶過,或只字不提,如《漢代散文史稿》說:蔡邕“政論散文只有幾篇奏疏,受經(jīng)學教條和神學迷信的影響較深,文學價值不高”[3],這種評價有失公允,本文爰就此略陳管見。

        一、蔡邕奏議的寫作背景與主要內(nèi)容

        蔡邕主要經(jīng)歷東漢順、桓、靈、獻四朝,正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政、皇帝闇弱,地震、日蝕、洪水、瘟疫、蝗災、雨雹、大旱、饑荒,鮮卑犯邊,叛亂、起義等天災人禍頻發(fā)的最黑暗時代。蔡邕身處亂世,生不逢時,為避黨錮之禍,賦閑在家。他一生曾兩次入仕:第一次是建寧四年 (公元170年),38歲的蔡邕因政壇稍穩(wěn),“辟司空喬玄府”,至光和元年 (公元178年)46歲 “以災異頻仍”,“被詔至金商門崇德殿上封事”事泄,受誣陷入獄,后“減死罪一等,與家屬髡鉗徙朔方”為止。47歲遇大赦,但又得罪五原太守王智,以后“亡命江海,遠跡吳會”達12年之久。第二次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57歲的蔡邕迫于董卓淫威,應辟入府,至初平三年(公元192年)60歲時“聞董卓受誅驚嘆”被王允治罪死于獄中為止。蔡邕奏議幾乎都寫于以上兩個從政時段內(nèi),這是其寫作的時代背景。從其內(nèi)容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論政

        蔡邕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作為議郎,參政、議政是其主要職責。蔡邕奏議論政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抨擊朝政腐敗與相對應的文化制度建設(shè)等方面。針對靈帝時自然災害頻發(fā)、宮中“妖異數(shù)變,人心惶惶”的現(xiàn)狀,蔡邕應詔作《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對詔問災異八事》等文。在《上封事陳政要七事》中,他認為災異頻發(fā)的根本原因是“夫權(quán)不在上,則雹傷物;政有苛暴,則虎狼食人;貪利傷民,則蝗蟲損稼”,揭露了外戚、宦官專權(quán),驕奢淫逸,殘害忠良。在《對詔問災異八事》中,他指出災異頻出的原因是“婦人干政”、“小人在位”:“災眚之發(fā),不于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虹蜺墮、雌雞化,皆婦人干政之致也……而乳母趙嬈,貴重赫赫,生則貲藏侔于天府,死則丘墓逾于園陵,兩子受封,兄弟典郡。過事既已,續(xù)以永樂門吏霍玉,依阻城社,大為奸邪……今日道路所言紛紛,復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風聲,將為國患。宜高為堤防,明設(shè)禁限,深惟趙、霍,以為至戒……”指名道姓地揭露了靈帝的乳母趙嬈、霍玉、程璜等權(quán)貴小人的奸邪、貪鄙行徑,這種指陳時弊筆力之雄健,令顯要為之側(cè)目。

        東漢末年,朝廷根據(jù)“州郡相黨,人情比周”的現(xiàn)狀,為防止官吏互相勾結(jié)庇護,制定了“三互法”,即諸州郡行政長官,不僅不能任用本籍之人,而且幽、冀兩州人士及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也不得交互任官。這一政策的意圖是好的,但在具體施行中卻出現(xiàn)了“禁忌轉(zhuǎn)密,選用艱難”,幽、冀二州的官員欠缺不補等問題。對此,蔡邕上《諫用三互法疏》,明確指出其弊端:“伏見幽、冀舊壤,鎧馬所出,比年兵饑,漸至空耗。今者百姓虛縣,萬里蕭條,闕職經(jīng)時,吏人延屬,而三府選舉,逾月不定”,要求解除禁令,“當越禁取能,以救時敝”,“臣愿陛下上則先帝,蠲除近禁,其諸州刺史器用可換者,無拘日月三互,以差厥中?!?/p>

        針對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漢靈帝設(shè)置鴻都門學,“舉召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蔡邕進行了激烈的批評,認為書畫辭賦是小技能,于治國無補,“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若乃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 ”

        針對朝政的腐敗現(xiàn)狀,蔡邕就文化、制度等建設(shè)問題提出了一些比較具體的建議:一是行祭祀禮,宜如故典?!懊魈迷铝?,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節(jié),迎五帝于郊,所以導致神氣,祈福豐年。清廟祭祀,追往孝敬,養(yǎng)老辟雍,示人禮化,皆帝者之大業(yè),祖宗所祗奉也……自今齋制,宜如故典,庶答風霆災妖之異?!倍菑V開言路,勇于納諫?!俺悸剣畬⑴d,至言數(shù)聞,內(nèi)知己政,外見民情……陛下親政以來,頻年災異,而未聞特舉博選之旨。誠當思省,述修舊事,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以解《易傳》‘政悖德隱’之言?!比且越?jīng)術(shù)取士,廣求賢才。針對鴻都門學的弊端,蔡邕主張以經(jīng)術(shù)取士,“臣聞古者取士,必使諸侯歲貢。孝武之世,郡舉孝廉,又有賢良、文學之選,于是名臣輩出,文武并興……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jīng)術(shù),聽政余日,觀省篇章……昔孝宣會諸儒于石渠,章帝集學士于白虎,通經(jīng)釋義,其事優(yōu)大……君子故當志其大者”。同時要求廣求賢才,“夫求賢之道,未必一途,或以德顯,或以言揚……宜擢文右職,以勸忠謇,宣聲海內(nèi),博開政路。”四是改革吏治,嚴明賞罰。發(fā)揮司隸校尉、諸州刺史督察奸枉的職能,賞賢懲劣,“宜追定八使,糾舉非法,更選忠清,平章賞罰。三公歲盡,差其殿最,使吏知奉公之福,營私之禍,則眾災之原庶可塞矣”;以考績定升黜,“墨綬長吏,職典理人,皆當以惠利為績,日月為勞,褒責之科,所宜分明。而今在任,無復能省。及其還者,多召拜議郎、郎中……豈有伏罪懼考,反求遷轉(zhuǎn),更相放效,臧否無章”;應慎重太子舍人的人選問題,“伏見前一切以宣陵孝子”擔任,“今虛偽小人,本非骨肉……情何緣生?而群聚山陵,假名稱孝,行不隱心,義無所依。至有奸軌之人,通容其中”,“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兇丑之人?其為不祥,莫與大焉。宜遣歸田里,以明詐偽”。五是歷數(shù)、宗廟迭毀、謚號等具體問題。在《和熹鄧后謚議》、《歷數(shù)議》、《宗廟迭毀議》等奏議中,蔡邕依據(jù)禮制、經(jīng)典,對一些重要而繁難的禮制、稱號問題進行了辨析、回答。

        2.議邊患

        北匈奴亡竄之后,在其故地鮮卑族逐漸興起。東漢安帝永初初年,鮮卑已成為一方邊患?;傅蹠r,鮮卑極為強盛。靈帝熹平六年 (公元177年)四月,天大旱,鮮卑再度進犯幽、并、涼三州邊關(guān),殺掠無數(shù)。護烏桓將尉夏育上書請求出塞襲擊,朝廷不許,后來中常侍王甫受請托又建議遣兵與夏育合力征討鮮卑,靈帝召集百官朝議,蔡邕遂上《難夏育請伐鮮卑議》。

        準確地說,蔡邕此文屬于針對夏育《上言討鮮卑》一文的駁議。夏育曾上書吹噓說,只需一冬兩春,即能將鮮卑消滅。蔡邕則上書闡述反對意見,列出五種不可征討的理由:

        孝武皇帝……夫以世宗神武,將率良猛,財賦充實,所拓廣遠,而猶有悔焉。況無彼時地利人財之備,而欲輕動!此其不可一也……以此時興議橫發(fā),一發(fā)不已,必至再三,諸夏之內(nèi),弱者伏尸,強者作寇……其不可二也……方今郡縣盜賊,劫摽人財,攻犯官民,日月有之。冠帶之圻,吏調(diào)政密,尚不能禁,況此丑虜,群類抵冒,心不受仁,膽不畏威,而可使斷無盜竊?昔者高祖乃忍平城之恥,呂后甘棄慢書之咎,方之于今,何者為甚?是其不可三也……乃欲越幕逾域,度塞出攻,得地不可耕農(nóng),得民不可冠帶,破之不可殄盡,而本朝必為之旰食,四海必為之焦枯。其不可四也。夫煎盡府帑之畜,以恣輕事之人,專勝者未必克,挾疑者未必敗,眾所謂危,圣人不任,朝議有嫌,明主不行。是其不可五也。

        蔡邕從天時、地利、人力、財力等方面,援古證今,把不可征討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又估計到了征伐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后果,最后得出 “案育一戰(zhàn),所獲不如所失”的結(jié)論。靈帝時,恰逢鮮卑強盛,漢則天災人禍不斷,財力匱乏,民不堪命,從戰(zhàn)略角度說,的確沒有打勝的可能性。蔡邕對時事的把握是準確的,識見也遠在夏育、王甫輩之上,可惜“帝不從,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將臧旻率南單于出雁門,各將萬騎,三道出塞二千余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帥眾逆戰(zhàn),育等大敗,喪其節(jié)傳輜重,各將數(shù)十騎奔還,死者十七八”[4],落得兵敗主辱、國勢江河日下的結(jié)局。

        3.舉賢才

        治國務在訪求賢才,《呂氏春秋·求人》說:“得賢人,國無不安,名無不榮;失賢人,國無不危,名無不辱?!辈嚏卟坏垩圩R才、愛才,如對年幼體弱的王粲“見而奇之”,“倒屣迎之”[5],并以藏書相贈,留下一段佳話,而且主動向上級、朝廷薦舉賢才。即使在流亡期間亦不忘為國薦賢,邊讓“少辯博,能屬文”,“議郎蔡邕深敬之,以為讓宜處高任”[6],于是作《與何進書薦邊讓》,給大將軍何進寫信推薦。此類奏議主要有《對詔問災異八事》、《被州辟辭讓申屠蟠》、《為陳留太守奏上孝子程末事表》、《薦皇甫規(guī)表》、《薦太尉董卓可相國并自乞閑冗章》等。如在《對詔問災異八事》中,他一方面點出奸佞小人的名字,另一方面向靈帝薦舉了郭禧、橋玄、劉寵等忠義正直之才。在《被州辟辭讓申屠蟠》中,他對“稟氣玄妙,性敏心通。喪親盡禮,幾于毀滅。至行美義,人所鮮能。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jié)。方之于邕,以齒則長,以德則賢”的申屠蟠十分看重,以至于蔡邕被州郡征辟時,謙恭辭讓,極力推薦,“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辭讓之”[7]。在《薦皇甫規(guī)表》中,他對“少明經(jīng)術(shù),道為儒宗,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論其武勞,則漢室之干城;課其文德,則皇家之心腹”的皇甫規(guī),請求皇帝“誠宜試用,以廣振鷺西雍之美。”皇甫規(guī),字威明,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人,是東漢名將,平羌功臣。他為官清廉,治民有方,不畏強暴,敢于在對策、上書中揭發(fā)專橫跋扈的梁冀與奸宦小人的惡行,所以懷才不遇。由此可見,蔡邕不但薦得其人,而且有膽有識。在《為陳留太守奏上孝子程末事表》中,對“年十四歲時,祖父叔病歿,末抱伏叔尸,號泣悲哀,口干氣少,喘息才屬……常在柩旁,耳聞叔名,目應以淚……末年十四歲,顏色瘦小,應對甚詳……其志行發(fā)于自然,非耳目聞見所仿效也。雖成人之年,知禮識義之士,恐不能及”的孝子程末,大加贊賞,“且鳥以反哺,托體太陽,羔以跪乳,為贄國卿。禽鳥之微,猶以孝寵,況末稟純粹之精爽,立百行之根原,其人殄瘁,而德曜彌光,其族益章”,遂上表推薦。蔡邕推薦程末的原因有二:其一,蔡邕本人就是大孝子,程末孝行易引起其共鳴;二是漢代以孝治天下,察舉孝廉,地方官有薦舉的義務,“臣前到官,博問掾史孝行卓異者”。

        4.陳下情

        這里的“情”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狀況,如情形、實情;二是心理狀態(tài),如感情,怨恨的情緒等。此類奏議主要有 《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被收時上書自陳》、《巴郡太守謝表》和《戍邊上章》。奏議屬于應用文體,是下情上達的工具,有的純粹是官場的應酬,如“賀表”、“壽章”、“謝表” 之類, 純屬表達個人私情,雖很有必要,但時過境遷,從內(nèi)容上看,除史料價值外,意義并不大,蔡邕《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讓高陽鄉(xiāng)侯章》,即屬此類。蔡邕還有兩篇奏議《被收時上書自陳》、《戍邊上章》屬于后世的“陳情表”一類,很有價值,其中前一篇對皇帝進行勸諫,表達的是因奏議失密而對皇帝的忠誠怨憤之情;后一篇寫于被流放朔方之時,他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處境與性命,而是不能完成續(xù)修漢史的事業(yè),陳述的是強烈的續(xù)修漢史愿望與焦灼惶恐之情。

        二、蔡邕奏議的文學特點

        蔡邕奏議既有東漢中后期奏議的一般特點,又有明顯的個性特點。

        1.借災異進諫,論理切直

        借災異進諫始于西漢董仲舒,至東漢末,夏侯始昌、眭孟、夏侯勝、京房、翼風、劉向、谷永、李尋、田終術(shù)等一脈相承,災異奏議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蔡邕內(nèi)心并不相信讖緯災異學說,如他在《歷數(shù)議》說:“有文于讖,無驗于今,未必為是。有驗于今,無文于讖,未必為非”,但由于西漢末至東漢以來,天人感應、讖緯迷信盛行,君主每逢較大災異出現(xiàn),都下詔求直言極諫,此時借災異談政治,以上天懲戒為借口,把平時不能說、不敢言的話說出來,能起到既有效地保護自己,又易打動皇帝的功效,如西漢宗室劉向就曾多次借災異向皇帝進諫。蔡邕此類奏議主要有《對詔問災異八事》、《上封事陳政要七事》、《日蝕上書》等。 如《上封事陳政要七事》開頭一段說:

        臣聞天降災異,緣象而至,辟歷數(shù)發(fā),殆刑誅繁多之所生也。風者,天之號令,所以教人也。夫昭事上帝,則自懷多福;宗廟致敬,則鬼神以著。國之大事,實先祀典,天子圣躬,所當恭事……夫權(quán)不在上,則雹傷物;政有苛暴,則虎狼食人;貪利傷民,則蝗蟲損稼。去六月二十八日,太白與月相迫,兵事惡之。鮮卑犯塞,所從來遠。今之出師,未見其利,上違天文,下逆人事。

        由于是災異頻發(fā)、應詔而答,蔡邕奏議多有無忌諱的直率之語,如《對詔問災異八事》以八種災異對應七種政治現(xiàn)象,將災異頻發(fā)的原因歸為宦官專權(quán)、婦人干政等具體的人事問題,把以災異批判政治的功能作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其批評的對象包括國君、外戚、宦官及一些政治現(xiàn)象,如該奏議不但直言不諱地把批判的矛頭直指當朝權(quán)貴趙嬈、程璜等人,而且還借助災異對靈帝的貪婪進行了批評:

        《河圖·秘征篇》曰:“帝貪,則政暴而吏酷。吏酷,則誅深而必殺,主蝗蟲?!被认x,貪苛之所致也。息不急之作,省賦役之費,進清仁,黜貪虐,分損承安,屈鉤省別藏,以贍國用,則其教也?!兑住吩唬骸暗贸紵o家?!毖杂刑煜抡?,何私家之有?

        可謂質(zhì)樸大膽,論理切直,文筆犀利!所以,借言消除災異之法大膽直白地抨擊時政,是蔡邕議政的一大特點。

        2.抒忠憤之情,顯不平之氣

        《后漢書》評價蔡邕的第一句話就是“意氣之盛,士所不能忘也?!辈嚏呤?“曠世逸才”,也是一個性本情真的文人,更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身處動蕩黑暗的漢末亂世,忠君愛國,憂國憂民,又仕途坎壈,命運多舛,所以內(nèi)心極不平靜,無論是創(chuàng)作辭賦,或是寫作奏議、碑文,往往以情緯文,以氣逞辭,將心中那種忠憤之情、不平之氣、批評之詞、哀怨之語毫無遮掩地噴薄瀉出,加之他在奏議中使用了 “憂懼”、“怖悸”、“慘慘”、“憂懼自?!?、“含辭抱悲”、“憂怖焦灼”、“慺慺之情,猶以結(jié)心”、“咸懼”、“誠恐”、“抱恨”、“惶怖愁恐”、“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仰愧先臣,傷肌入骨,不勝忪蒙流汗”、“怔營喜懼,精魄播超,恍惚如夢”、“常以汗墨,愧負恩寵”、“慚惶累息,無心怡寧”、“宵寢晨興,叩膺增嘆,心煩慮亂,喘呼息吸”、“憂心灼烜”、“猶且踧踖, 無心寧止”,“驚惶失守”、“征營累息, 不知所措”、“慘結(jié)屏營”、“夙夜寤嘆,寐息屏營,無顏以居,無心以寧”、“慘結(jié)屏營”、“不勝憤懣”、“憂悸怛惕”、“誠冤誠痛”等大量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因而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與很強的感染力,這既是蔡邕奏議的一個明顯特點,也是其富有文采和動人力量的原因。

        此類奏議主要有 《被收時上書自陳》、《巴郡太守謝表》、《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戍邊上章》等,其中最著名的當數(shù)《被收時上書自陳》與《戍邊上章》。如《被收時上書自陳》說:

        今年七月,召詣金商門,問以災異……預知所言者當必怨臣。陛下不念忠言密對,多所指刺,宜加掩蔽,誹謗卒至,便用疑怪,豈不負盡忠之吏哉?每有災異,詔書輒令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息譴,除兇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納之福,反被陷破之禍。今群臣皆杜口結(jié)舌,以臣為戒,誰敢復為陛下盡忠孝乎……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門戶,非復發(fā)糾奸伏、補益國家者也。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前無立男,得以盡節(jié)王室,托名忠臣,死有余榮,然防陛下于此,不復聞至言矣……臣對問時,質(zhì)為下邳相,不聞臣謀。今者橫見逮及,使質(zhì)恨以衰老白首,隨臣摧沒,并內(nèi)坑陷。以快言事,厭副其言,誠冤誠痛……臣一入牢檻,當為箠楚所迫,趣以飲章,辭情何緣復達?臣死期垂至,冒昧自陳。乞身當辜戮,免質(zhì)不并坐,則臣死之日,更生之年也。

        文中蔡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敢于大膽指責皇帝糊涂,以致不辨忠奸;陳述了自己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悲憤之情、不平之氣,直抒胸臆,言辭犀利,語氣哀痛,感情色彩濃郁。

        蔡邕曾與盧植等人撰補《后漢記》,并完成漢史《十意》。流放朔方后,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續(xù)修漢史的事業(yè),他擔心該事業(yè)會隨自己生命的終結(jié)而湮滅無聞,因作《戍邊上章》,并附大體完稿的《十意》,文中說:

        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遂不設(shè)施,謹先顛踣??茥l諸志,臣欲刪定者一,所當接續(xù)者四,《前志》所無,臣欲著者五,及經(jīng)典群書所宜捃摭,本奏詔書所當依據(jù),分別首目,并書章左。

        置身如此危險的境地,蔡邕所期望的卻是:

        觸冒死罪,披散愚情,愿下東觀,推求諸奏,參以璽書,以補綴遺闕,昭明國體。章聞之后,雖肝腦流離,白骨剖破,無所復恨。惟陛下留神省察。

        可見其對續(xù)修漢史愿望之迫切,責任感之強烈?!妒吷险隆芬晃碾m有對命運不公的無奈與感慨,但字里行間洋溢著他對國家社稷負責、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款款深情。其意切辭哀、沉郁婉轉(zhuǎn)的陳述,堪比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但二百多年前,司馬遷忍辱負重,留下史家之絕唱,名傳千古,可謂死而無憾;蔡邕僅留下零散的《十意》,抱憾終生。相比之下,蔡邕求寬恕一死續(xù)漢史而不得的哀憤不平情感,更加感人肺腑!

        3.引經(jīng)據(jù)典,辭藻華美

        兩漢是經(jīng)學的時代,受經(jīng)學影響,從西漢武帝至東漢桓、靈之前的奏議,引經(jīng)據(jù)典現(xiàn)象普遍。蔡邕是東漢經(jīng)學家,幼時即“覃思典籍,韞櫝六經(jīng)”,曾校書東觀,正定六經(jīng)文字,刊刻熹平石經(jīng),學殖深厚,其奏議一如其碑文、辭賦,引經(jīng)據(jù)典現(xiàn)象較同代人為甚。如《對詔問災異八事》針對詔問“連年蝗蟲至冬蛹,其咎安在”,以經(jīng)立議,征引《易傳》、《河圖秘征篇》、《易經(jīng)》的話解釋作答,其中“得臣無家”出自《易經(jīng)·損卦》的上九爻辭?!峨y夏育請伐鮮卑議》說:

        《書》戒猾夏,《易》伐鬼方,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獫狁,威蠻荊,漢有衛(wèi)、霍闐顏、瀚海、竇憲燕然之事,征討殊類,所由尚矣。

        這段話為了說明對異族入侵進行討伐由來已久,征引了《尚書》、《周易》經(jīng)典,連用了周宣王命令南仲、尹吉甫北伐玁狁,南服楚國;漢武帝派大將軍衛(wèi)青擊匈奴,至闐顏山,斬首萬余級;使霍去病擊匈奴,封狼居胥山,登臨瀚海;東漢和帝時期外戚竇憲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記功而威震天下等事典。出語簡括,運用自如,顯示出經(jīng)學大家的學養(yǎng)與功力。至于蔡邕征引經(jīng)典的方式,非常靈活,既有明引,也有暗用,既有文典,也有事典,甚至化用經(jīng)書語句也讓人覺得自然、妥帖,難怪劉勰對其推崇備至,《文心雕龍·事類》說:

        至于崔班張蔡,遂捃摭經(jīng)史,華實布濩;因書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東漢文風整體上有駢化趨勢,蔡邕奏議儷詞偶句,麗語之工,刻鏤之巧,幾與齊梁駢文相媲美,顯露出作者精雅整飭的創(chuàng)作意識與自覺追求,如《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說:

        伏惟陛下,應天淑靈,丁期中興。誕在幼齡,圣姿碩義,威儀孔備。俯仰龍光,顏如日星。言稽典謨,動蹈規(guī)矩。緝熙光明,思齊周成。早智夙就,參美顯宗。令月吉日,始加元服,進御幘結(jié),以章天休。臣妾萬國,遐邇大小一心,同歡同意逸豫,式歌且舞……陛下享茲吉福,永守皇極,通遵太和,靖綏六合,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這一段話多用四字句組成,錘煉精工,整齊勻稱,韻律感強,又氣勢貫通,自然流暢,中間亦有工整的對句,有征引,有用典,顯示出作者運用駢偶技巧的嫻熟與老道。

        蔡邕奏議對偶加密,駢化明顯,如《和熹鄧后謚議》說:

        是以尚官損服,衣不粲英;饔人徹羞,膳不過擇;黃門闕樂,魚龍不作;織室絕伎,纂組不經(jīng);尚方抑巧,雕鏤不為;離宮罕幸,儲峙不施;遐方斷篚,侏離不貢……事不稽古,不以為政,政不惠和,不圖于策。

        《薦皇甫規(guī)表》多使用工穩(wěn)華美的四六字句,用典精切,辭藻華美,聲韻和諧,已是高度駢儷化的作品,以致《文心雕龍·麗辭》說:

        自揚馬張蔡,崇尚麗辭,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韻具發(fā)。有人認為蔡邕是漢末駢文家,如此看來,也是有道理的。

        此外,語言的形象華美也是蔡邕奏議的特點,表現(xiàn)在使用了不少修辭手法:

        比喻句,如《對詔問災異八事》形容“黑氣”說:“黑如車蓋,騰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余丈,形狀似龍”?!蹲尭哧栢l(xiāng)侯章》說:“故曰使黃河若帶,太山若礪……夫山河至大,猶謂之小,重功輕賞,如此其至也。是以戰(zhàn)功之事,大有陷堅破敵斬將搴旗之功,小有馘截首級履傷涉血之難,勤苦軍旅,連年累歲,首如蓬葆,體如漆干,勞瘁辛苦。如此其重也……臣事輕葭莩,功薄蟬翼……且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小人之情,求足而已……況臣螻蟻無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僵沒之日,同壽松喬?!?/p>

        排比句:如《戍邊上章》說:“非臣無狀所敢復望,非臣罪惡所當復蒙,非臣辭筆所能復陳?!薄蹲尭哧栢l(xiāng)侯章》說:“非臣小族陋宗器量褊狹所能堪勝,非臣力用勤勞有所當受……非臣庸體所當服佩……非臣才量所能祗奉?!?/p>

        反問句:如《被收時上書自陳》說:“陛下不念忠言密對,多所指刺,宜加掩蔽,誹謗卒至,便用疑怪,豈不負盡忠之吏哉?……今群臣皆杜口結(jié)舌,以臣為戒,誰敢復為陛下盡忠者乎?……臣一入牢檻,當為箠楚所迫,趣以飲章,辭情何緣復達?”《諫用三互法疏》說:“……卒有他方之急,則役之不可驅(qū)使,自為寇虜,則誅之不可擒制,豈非可憂之難?……愚以為三互之禁,禁之薄者,以陛下威靈,申明禁令,對相部主,尚生畏懼,不敢營辨,況乃三互,何足為嫌?……張敞亡命,擢受劇州,豈顧三互拘官簿?”

        以上事例足以看出蔡邕奏議的辭賦之氣與文采。 《后漢書·蔡邕列傳》說蔡邕“辭綺”,所謂“辭綺”,就是辭藻華美,王勃《與契將軍書》說:“伯喈雄藻”,意思與此相近。 蔡邕是具有貴族意識的作家,其奏議明顯帶有辭藻華麗的特點。

        4.文風典雅、結(jié)構(gòu)嚴謹

        關(guān)于蔡邕奏議的文風,《文心雕龍·奏啟》說:“蔡邕詮列于朝儀,博雅明焉”,這是從其奏議的博采與用典方面說的?!恫怕浴氛f:“張衡通贍,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焙沃^“精雅”,劉師培《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說:“精者,謂其文律純粹而細致也;雅者,謂其音調(diào)調(diào)適而和諧也。”精雅就是精工和諧。換言之,則是和雅,或典雅。因為奏議是臣下對皇上進言之文體,臣下對君主行文要奉人臣之禮,用語要委婉,加之奏議引經(jīng)據(jù)典,音調(diào)和諧,所以有典雅的臺閣文風。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說:“凡欲研究蔡文者,應觀其奏章若者較常人為細……音節(jié)若者較常人為和,則于彥和所稱‘精雅’當可體味得之”[8]130,“蔡中郎之碑銘則有華有質(zhì),章奏亦得其中……欲求文質(zhì)得中,必博觀東漢之文,以蔡中郎諸人為法,乃可成家”[8]146。 張仁青《中國駢文發(fā)展史》說:“中郎章表文字,雍容典雅,矞皇凝重,遂為千秋效法,臺閣文風,從是遂扇矣”,又引譚復堂評論說:“中郎之文如中原大河,氣脈緜遠,神理出于詩書,經(jīng)術(shù)之士,為范百世,異時淫麗侵染,我思大雅之卓爾矣。 ”[9]

        《后漢書·蔡邕列傳》贊曰:“邕實慕靜,心精辭綺。 ”所謂“心精”,就是心思、神思,如袁枚《隨園詩話》卷七說:“……若作家,必如謝絕泛交,盡行麾去,然后心精獨運,自出新裁?!辈嚏咦嘧h一如其碑文、辭賦,有運思細密,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奶攸c?!杜f唐書·崔元翰傳》說:“元翰苦心文章,時年七十余,好學不倦……其對策及奏記、碑志,師法班固、蔡伯喈,而致思精密?!币部勺C明這一點。

        蔡邕23篇奏議在運思、結(jié)構(gòu)方面,篇篇不同,確實是大家手筆。如《難夏育請伐鮮卑議》全文共5個自然段,文章先回顧歷史,遠處起筆,再聯(lián)系現(xiàn)實,近處落墨,既分析了鮮卑強盛的形勢,又研判了東漢財力匱乏現(xiàn)況,通過敵我實力的對比,以“其不可一也”,“其不可二也”,“其不可三也”,“其不可四也”,“其不可五也”結(jié)束段落,既增加了文章的氣勢,又使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緊湊。文章最后峰回路轉(zhuǎn),以“五不可”來映襯忍讓堅守之“可”,顯示出作者以萬民為重的反戰(zhàn)思想。該奏議采綴史事,征引經(jīng)典,酌古御今,條分縷析,高屋建瓴,深切實際,運思細密,結(jié)構(gòu)謹嚴,顯示了作者的深謀遠慮與駕馭文章的高超能力,是蔡邕奏議中的精品?!渡戏馐玛愓呤隆废瓤偫漠愔谌耸轮P(guān)系,然后逐條引經(jīng)據(jù)典加以分析、評說,提出自己的主張建議,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栋涂ぬ刂x表》作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死,司空董卓專權(quán),董卓為裝潢門面,強征蔡邕到洛陽,將其職位在短期內(nèi)連連提升,由于受到勢利小人的妒忌,又被外放為巴郡太守。蔡邕懼禍,遂上此表婉辭。文章分別以“臣尚書邕免冠頓首死罪”、“臣邕頓首死罪”、“臣邕頓首死罪”,三次領(lǐng)起下文,逐層陳述,層層深入,情辭婉轉(zhuǎn),惶恐之心,感激之情,推辭之由,表達得非常充分,給人以思路清晰、情真意切、一氣呵成之感。

        三、蔡邕奏議的貢獻與不足

        在劉勰《文心雕龍》之前,蔡邕《獨斷》對漢代文體學貢獻很大,就奏議文體來說,《獨斷》從理論上對其作了歸結(jié):

        凡群臣上書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章者,需頭稱“稽首”,上書謝恩陳事詣闕通者也。奏者,亦需頭。其京師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聞”……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誠惶誠恐、稽首頓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zhí)異議者曰“駁議”,駁議曰:“某官某甲,議以為如是。”下言:“臣愚戇議異?!逼浞邱g議,不言議異。其合于上意者,文報曰:“某官某甲,議可?!?/p>

        蔡邕奏議不但章、奏、表、駁議四種類別俱全,如《戍邊上章》、《諫用三互法疏》、《薦皇甫規(guī)表》、《歷數(shù)議》等,而且還有上書、對詔、上封事等形式,如《日蝕上書》、《對詔問災異八事》、《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可謂種類俱全。蔡邕既然在《獨斷》中對奏議的文體格式、要求進行了理論總結(jié),其奏議也必然按規(guī)范的形式去寫,可以說蔡邕奏議禮節(jié)最周全,尊君卑臣色彩最濃,如“糞土臣”、“糠秕小生”、“頓首死罪”之類詞語最多,駢化最突出,格式也最規(guī)范。由于完整保存下來的漢代奏議篇數(shù)不多,加之后人編纂奏議側(cè)重其內(nèi)容,對其格式重視不夠,所以具有完整格式的奏議保存下來的就更少了,蔡邕《獨斷》及其奏議對后世奏議的寫作起到了規(guī)范作用,借鑒價值與意義顯著。

        蔡邕奏議在漢末至魏晉文風的轉(zhuǎn)變中起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蔡邕是漢末文史大家,也是當時文壇的領(lǐng)軍人物,其奏議既有繼承西漢武帝以來引經(jīng)據(jù)典、淵懿典雅的傳統(tǒng),又具有東漢黨錮之禍時期奏議切實婞直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其奏議麗辭偶句、崇尚華麗的自覺追求,對三國魏晉奏議華靡的文風,起到了示范作用和推波助瀾的影響。三國魏晉時期不少奏議刻意經(jīng)營與雕琢,對偶句出現(xiàn)更加頻繁,對仗更為工整與復雜,詩賦化與駢儷化特點明顯,其作者或是蔡邕的門生后學,或者受到蔡邕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包括奏議、碑文、辭賦在內(nèi)的蔡邕文章,其導夫先路的作用是不可輕忽的。

        當然,蔡邕奏議也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為:因作者天真而率性,已初見魏晉士人之任氣通脫,所以其奏議有時見解深刻,高瞻遠矚;有時不識時務,囿于感情,一吐為快,不講策略,不計利害,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其次,卑辭、敬辭用得過多,雖規(guī)范了君尊臣卑的禮節(jié),有助于維護皇上權(quán)威,但其對后世臣子奏議寫作積極性的發(fā)揮也是不利的。奏議屬于實用的公文,經(jīng)邦濟世、下情上達是其主要功能,感情、文采若運用得當,是有助于其功能發(fā)揮的,也使文章流傳久遠;但若運用過頭,反有害于公文。蔡邕奏議時有文勝于質(zhì)之感,然白璧微瑕,其價值與貢獻仍是主要的。

        [1]范曄.后漢書·蔡邕列傳(第七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2007.

        [2]張嘯虎.中國政論文學史稿[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2:287.

        [3]韓兆琦,呂伯濤.漢代散文史稿[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309.

        [4]范曄.后漢書·烏桓鮮卑列傳(第十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2993.

        [5]陳壽.三國志·魏書·王粲傳(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597.

        [6]后漢書·文苑列傳(第九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2646.

        [7]后漢書·申屠蟠列傳(第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1751.

        [8]劉師培.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9]張仁青.中國駢文發(fā)展史(上)[M].臺北:中華書局,1970:228.

        (責任編輯 文 心)

        I207.6

        A

        1001-862X(2012)06-0152-007

        王啟才(1966—),男,安徽阜陽人,文學博士,文獻學博士后,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潘霖(1989—),女,阜陽師范學院2011屆畢業(yè)生。

        猜你喜歡
        奏議災異蔡邕
        飛白的創(chuàng)新
        知識窗(2023年6期)2023-07-06 04:27:30
        謝國楨《江浙訪書記》辨誤一則
        讀書(2020年6期)2020-06-11 00:32:47
        明代目錄書中《包孝肅奏議》的嬗變
        天理與國法:災異譴告話語中的慎刑之道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20
        蔡邕聽琴
        《清史稿》災異卷及《聊齋志異》的形象設(shè)定
        淺析西漢災異思想
        文教資料(2016年11期)2016-07-19 08:08:56
        蔡文姬辨琴
        論中國古代書目中“奏議”類目立類的源流及原因*
        天一閣文叢(2016年0期)2016-03-16 03:09:39
        《詩經(jīng)》災異詩述論
        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在线|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丰满人妻无套内射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老熟妇精品观看| 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蜜臀AV| 日本高清长片一区二区|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澳门毛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av大片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亚洲区在线|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日韩有码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女同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浪潮av |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无码AV午夜福利一区| 日本精品久久不卡一区二区|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女人天堂av人禽交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人妻中出精品久久久一区二| 日韩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