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詠莉,何 菲,馮麗紅,欒子童
(1.2.3.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北京 100875;4.北京聯(lián)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3)
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及其在職業(yè)倦怠上的特征
蘆詠莉1,何 菲2,馮麗紅3,欒子童4
(1.2.3.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北京 100875;4.北京聯(lián)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3)
本研究采用《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量表》和《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量表》,對柳州和北京223名小學教師施測。通過聚類分析,將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分為和諧型、家庭型、沖突型、工作型。女教師和男教師在四種沖突類型的分布上差異均顯著,且前者更多地表現(xiàn)為家庭型、和諧型,后者更多地表現(xiàn)為和諧型;5年以下和20~40年教齡的教師在四種沖突類型的分布上差異顯著,且更多地表現(xiàn)為和諧型,11~20年教齡的教師在四種沖突類型的分布上差異顯著,且更多地表現(xiàn)為家庭型。四種沖突類型教師在職業(yè)倦怠的三個維度上呈現(xiàn)不同特征,情緒衰竭和非人性化上,和諧型的教師均低于其他類型;個人成就感上,和諧型與工作型高于家庭型和沖突型。
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職業(yè)倦怠
工作與家庭是成人生活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處理好二者的關系,無論是對個人身心健康、職業(yè)發(fā)展、家庭和諧,還是對于組織和社會的良性運轉(zhuǎn)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根據(jù)資源保存理論(COR理論),一個人所占有的資源 (如時間、精力等)總量是有限的,在一個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就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的資源投入。所以,個人不得不權衡生活中各方面的需要,在眾多的角色中做出取舍。當工作與家庭的矛盾難以調(diào)和時,就會產(chǎn)生工作-家庭沖突。
研究表明,工作-家庭沖突與職業(yè)倦怠、抑郁、物質(zhì)濫用等呈正相關 (Burke,1988;Allen等,2000;李超平,2003;唐芳貴和彭艷,2006;張玉,2008;Innstrand,2008;曾練平,2008;Patricia,2009;Rupert,Stevanovic & Hunley,2009)。可見,工作-家庭沖突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到個人和組織的發(fā)展。
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不同的職業(yè)群體都體驗到了一定程度的工作-家庭沖突 (Burke,1988;李超平,2003;曾練平,2008)。小學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年齡偏低,教師們不僅僅要承擔教學任務,還要承擔更加龐雜、瑣碎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時間等個人資源。與此同時,他們也必須承擔家庭所帶來的責任。面對工作與家庭兩種角色都提出的較高要求,小學教師不得不在工作與家庭的天平兩端做出抉擇,更容易產(chǎn)生工作-家庭沖突。有研究表明,小學教師的WIF顯著高于中學教師 (吳明霞、張大均等,2010)。增加對工作-家庭沖突的了解,將有助于教師個人和管理者及時做出調(diào)整,以降低工作-家庭沖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Greenhaus等 (1985)認為,工作-家庭沖突有三種形式:時間性的沖突 (Time-based Conflict)、緊張性的沖突 (Strain-based Conflict)和行為性的沖突 (Behavior-based Conflict)。于此同時,Greenhaus等(1985)把工作-家庭沖突分為兩個相互獨立的維度:工作干擾家庭 (WIF)和家庭干擾工作 (FIW):前者是因工作的時間、壓力等對家庭相關責任的干擾;后者是因家庭方面的需求而產(chǎn)生的對工作責任的干擾 (Netemeyer等,1996)。之后,Cutek等人 (1991)整合了前兩種觀點,基于工作-家庭沖突的方向和形式,將其分為六個維度??梢?,以往研究更多地從工作-家庭沖突產(chǎn)生的原因來劃分種類,但是,作為完整個體的教師,在社會互動的過程當中,往往同時體驗到這三種類型的沖突,即這三種類型的沖突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很難據(jù)此將教師歸為不同群體。同時,以往研究對于工作-家庭沖突的討論都是單方向的,即單獨討論家庭干擾工作或工作干擾家庭的情況。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干擾工作和工作干擾家庭這兩種情況是同時存在的,需要討論二者相互作用對小學教師群體產(chǎn)生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工作-家庭沖突的兩個方向和相互影響程度來對其進行類型劃分,將教師群體分為四個類型,初步建立工作-家庭沖突類型的模型 (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家庭沖突類型的模型
同時,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對于本模型的科學性進行驗證,并探討四種沖突類型的小學教師在人口學變量上的特點及其在職業(yè)倦怠上的特征。同時,為了驗證該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職業(yè)倦怠(burnout)這一在研究工作-家庭沖突領域中廣泛使用的結(jié)果變量,考察不同類型教師在職業(yè)倦怠三個維度 (情緒衰竭、非人性化、個人成就感)的具體表現(xiàn)狀況,以便管理者對不同教師群體采取不同的干預策略。
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上呈現(xiàn)出哪些類型?
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在人口學變量上有哪些特點?
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的不同類型在職業(yè)倦怠上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
采用整群取樣法,以柳州市三所和北京市四所小學的教師為被試,發(fā)放問卷262份,回收問卷246份。其中有效問卷22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是為94%和91%。樣本的人口學變量分布狀況如表1所示:
表1 被試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分布狀況
(1)《中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問卷》。采用由吳明霞,張大均,陳旭,余林和郭成 (2009)編制的中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問卷,包括工作干擾家庭 (WIF)和家庭干擾工作 (FIW)兩個維度,每個維度11個項目,共22個項目。采用7點評分,從0到6依次代表“從來沒有”到“總是”,得分越高表示沖突越嚴重。本研究中,WIF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90,F(xiàn)IW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92,總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2。
(2)《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問卷》。該量表由Maslach等人編制,伍新春等修訂 (2003)。它包括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和個人成就感三個維度,情緒衰竭指個體情緒和情感處于極度疲勞狀態(tài),工作熱情完全喪失。非人性化指個體以一種消極、否定、麻木不仁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的同事和來訪者。個人成就感指個體對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的評價。共計22個項目,采用Likert七級評分,由0到6依次代表“從不”到“總是”,情緒耗竭和去人性化得分越高,個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倦怠越嚴重。該量表的總體一致性系數(shù)為0.80,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和個人成就感的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93、0.66和0.84。
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收集后的數(shù)據(jù)經(jīng)手工編碼后,輸入計算機,由SPSS15.0進行統(tǒng)計處理。
對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的描述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小學教師工作干擾家庭 (以下稱WIF)總分的平均值M=2.68(SD=1.20);家庭干擾工作(以下稱 FIW)總分的平均值 M=1.57(SD=0.95)。
總體而言,教師在WIF和FIW上的總分均低于3,說明教師工作-家庭沖突未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較之家庭干擾工作 (FIW),工作干擾家庭(WIF)的程度更高。
教師在工作-家庭沖突的方向和干擾程度上呈現(xiàn)不同特點,可以據(jù)此對教師群體進行分類研究。
(1)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的聚類分析
以WIF和FIW的Z分數(shù)對教師進行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可以被聚為四類,可以分別將其命名為:和諧型、家庭型、沖突型和工作型。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教師工作-家庭沖突聚類分析結(jié)果
由表2可見,Z分數(shù)的符號和數(shù)值反映干擾程度。第一類在WIF和FIW的Z分數(shù)上均為負,即工作對家庭和家庭對工作的影響程度均較小,將其命名為和諧型;第二類在WIF的Z分數(shù)上為負,即工作對家庭的影響較小,而在FIW的Z分數(shù)為正,即家庭對工作的干擾較大,將其命名為家庭型;第三類在WIF和FIW的Z分數(shù)上均為正,即工作對家庭和家庭對工作的影響都較大,二者相互嚴重干擾,將其命名為沖突型;第四類在WIF的Z分數(shù)上為正,即工作對家庭的影響較大,而在FIW的Z分數(shù)為負,即家庭對工作的干擾較小,將其命名為工作型。
(2)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四種類型的人數(shù)及比例
對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四種類型教師的分析發(fā)現(xiàn),工作-家庭沖突類型中屬于家庭型和和諧型教師人數(shù)居多,分別為81人和75人,二者所占比例分別為36.3%和33.6%;工作-家庭沖突類型中屬于工作型和沖突型的教師人數(shù)分別為44人和23人,二者所占比例分別為19.7%和10.3%。(見表3)
對不同性別、教齡的小學教師在工作-家庭沖突四種類型上的分布做卡方檢驗,結(jié)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3 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四種類型的人數(shù)及比例
表4 性別和工作家庭沖突的列聯(lián)表及卡方分析事后檢驗
表5 教齡和工作家庭沖突的列聯(lián)表及卡方分析事后檢驗
男性教師中,教師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和諧型人數(shù)最多。女性教師中,教師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家庭型人數(shù)最多。
5年以下教齡的教師群體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人數(shù)分布集中在和諧型;6-10年教齡的教師群體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不顯著;11-15年教齡的教師群體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人數(shù)分布集中在家庭型;16-20年教齡的教師群體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人數(shù)分布集中在家庭型和工作型;21-40年教齡的教師群體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人數(shù)分布集中在和諧型。
以往研究一致表明,工作-家庭沖突可以有效預測職業(yè)倦怠。本研究具體考察這四個沖突類型在職業(yè)倦怠三個維度上的不同特點。(見表6)
表6 四種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在職業(yè)倦怠上的主效應分析
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在職業(yè)倦怠各個維度上的主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在情緒衰竭、非人性化和個人成就感上的主效應均顯著 (F=59.07,p<0.001;F=6.92,p<0.001;F=6.54,p<0.001)。于是對四種工作 -家庭沖突類型在各個變量上的差異性做事后檢驗。結(jié)果顯示:在情緒衰竭維度上,和諧型教師的情緒衰竭水平顯著低于其他三種類型的教師,家庭型教師顯著低于沖突型和工作型教師,沖突型教師和工作型教師在情緒衰竭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非人性化維度上,和諧型教師顯著低于家庭型和沖突型教師,但與工作型教師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工作型教師顯著低于家庭型和工作型教師,家庭型與工作型教師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個人成就感維度上,和諧型教師顯著高于家庭型和沖突型教師,但與工作型教師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家庭型與沖突型教師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沖突型教師顯著低于工作型教師。
從本研究的結(jié)果來看,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沖突水平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其中WIF水平較高,F(xiàn)IW水平較低。
這符合Pleck(1977)提出工作和家庭這兩個生活領域之間邊界具有不對稱的滲透性,家庭界線比工作界線更容易被滲透,因此WIF比FIW水平更高或更為普遍。個體可能會認為,在家庭承諾和責任上,自己擁有更多的靈活性。具體來說,雇傭契約或者組織通常己經(jīng)規(guī)定了明確的工作時間;而對于家庭時間,個體則有更多的自主權。因此,人們可能會更多地感受到工作對家庭的負面影響。
男性教師中,教師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和諧型人數(shù)最多。這跟家庭對男性的要求較少,男性在家庭生活中投入的資源相對較少,家庭很少會干擾在工作。同時,男性通常具有比較清晰的工作-家庭界限,所以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干擾較少,和諧型男教師居多。女性教師中,教師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家庭型人數(shù)最多。女性在家庭中被賦予更多的期望,承擔更多的責任,女性不得不在家庭上投入很多資源。所以,女性教師體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對工作的干擾。
在教齡上,5年以下的教師顯著地為“和諧型”,可以較好地處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系。由于這部分教師入職年限相對較低,家庭較為支持其工作,并為其分擔了家庭中的事務,同時該教齡段的教師多數(shù)也沒有孩子,家庭對他們的要求相對較低。在工作上,他們充滿熱情與好奇,投入較多資源。所以,教師們可以很好地處理兩者的關系。而在11年及以上的教師,更多地是“家庭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中老人日漸衰老,小學教師在家庭當中逐漸成為中堅力量,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同時,多年的從教經(jīng)驗使得專業(yè)技能及學生管理上都得到了較好地發(fā)展,教學及管理上的一些事情可以自動化處理,不需占用更多資源。于是,更多地教師將個人資源更多地投入在家庭上。稍有不同的是,16-20年的教師,“工作型”教師的數(shù)量僅次于“家庭型”,這可能由于這個階段的教師處于評“小高”的最佳時期,會有一部分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在20年以上的教師,更多地為“和諧型”,可以更好地處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系。
通過聚類分析,可以將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分為:和諧型、家庭型、工作性、矛盾型四類。并且,四種類型的教師在職業(yè)倦怠的三個維度上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
和諧型教師情感衰竭、非人性化水平比較低,個人成就感水平顯著較高。這些教師平衡了工作和家庭要求,游刃于工作和家庭角色,在為工作和家庭付出時間和精力等資源的同時也享受到工作和家庭生活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和諧型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水平最低。
家庭型教師情感衰竭水平較低,非人性化水平較高,個人成就感水平較低。這部分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等資源投入家庭,得到了家庭成員的回饋和支持,情感衰竭水平較低;相對來說,家庭型教師在工作上投入的資源較少,較少地關注到學生或同事的感受,非人性化水平較高;因為家庭的干擾而疲于應對工作,導致教師較低的個人成就感。
工作型教師情緒衰竭水平較高,去人性化水平較低,個人成就感較高。工作型教師更多地側(cè)重于工作而對家庭投入較少,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愛,表現(xiàn)出較低的去人性化,但是得不到家庭的資源補充,所以情緒衰竭較高。當教師將大量的心理資源投入工作,會獲得較高的工作績效,由此獲得更高的個人成就感。
沖突型教師情感衰竭、去人性化水平較高,而個人成就感較低。這部分教師游走于工作和家庭角色間,疲于應對工作和家庭要求,雖然同時在工作和家庭角色中投入大量資源,但卻因為工作和家庭的相互侵入,在工作和家庭領域都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導致資源不能及時的補給。資源的付出導致自身情緒衰竭,而為防止資源的進一步喪失,教師采用非人性的手段來保存自身資源。由于未能圓滿勝任工作和滿足家庭要求,教師體驗到挫敗和較低的個人成就感。
(1)總體而言,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的總分較低,未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在程度上,WIF高于FIW。
(2)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可聚為四類,它們分別為和諧型、家庭型、沖突型和工作型。
(3)男性教師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和諧型人數(shù)最多;女性教師在四種類型上的人數(shù)分布差異顯著,且家庭型人數(shù)最多。
(4)不同教齡教師在四種沖突類型的分布上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5年以下教齡和21-40年教齡的教師在四種沖突類型的分布上差異顯著,且更多地表現(xiàn)為和諧型,11-20年教齡的教師在四種沖突類型的分布上差異顯著,且更多地表現(xiàn)為家庭型。
(5)四種沖突類型教師的在職業(yè)倦怠的三個維度上呈現(xiàn)出不同特征,在情緒衰竭和非人性化上維度上,和諧型的教師均低于其他類型;在個人成就感維度上,和諧型與工作型高于家庭型和沖突型。
(1)促進教師工作與家庭和諧發(fā)展
教師的工作-家庭沖突與其職業(yè)倦怠呈現(xiàn)顯著相關,關注教師工作家庭的和諧發(fā)展,無論對教師個體,還是學校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教師個體,應該注重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發(fā)展,不可以偏倚其一,才能達到家庭工作的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當工作和家庭出現(xiàn)沖突的時候,應及時察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變沖突的狀況,以達到較好的和諧狀態(tài),使得家庭功能得以良好發(fā)揮,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得以順利進行。
對于教育管理者,要調(diào)整管理理念,關注教師工作的同時不能忽視家庭對工作的重要影響,應加強對教師的家庭生活的關懷,促進兩者均衡發(fā)展、和諧發(fā)展。通過雙管齊下的措施,降低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提升教師幸福感。
(2)對教師進行分類管理
本研究顯示教師的工作-家庭沖突分為和諧型、家庭型、工作型和沖突型四種類型,不同類型教師的面臨不同的問題和挑戰(zhàn)。作為管理者,應該基于不同教師群體的特點,靈活地選擇管理策略。
對于和諧型教師,管理者應該支持并幫助其維持現(xiàn)有狀態(tài),必要時,鼓勵其將處理工作家庭關系的成功經(jīng)驗進行分享,形成示范效應。同時,要注意這個群體內(nèi)教師的家庭和工作狀況的變化情況,當其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時及時予以關注,提供適當干預和調(diào)整,避免進入工作家庭相互干擾的不良循環(huán)。工作配置上,可以給以和諧型教師較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并提供較多的進修和晉升機會。
對于家庭型教師,學校管理者應對其家庭狀況予以更多關懷,如教師家庭出現(xiàn)實際困難,教育管理者可以提供適當幫助。同時,要注重提高這部分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和職業(yè)發(fā)展途徑,在工作中給予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對于工作型教師,管理者應減輕其工作負擔,引導其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引導其關注工作的同時也關注到家庭的需求。
沖突型教師是最需要關注的群體。一方面,管理者需調(diào)查造成此種狀況的具體原因,提供一些咨詢途徑,使這部分教師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與疏導。另一方面,提供處理工作與家庭關系的較優(yōu)方法和策略,鼓勵這部分教師調(diào)整原有的應對策略和反應模式,做出積極的改變。
[1]Bruck.C ,Allen.T.& Spector.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Satisfaction:A Finer Grained Analysis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2,60(3):336-353.
[2]Bakker.A.B,Hakanen J.J.,Demerouti,E.& Xanthopoulou D.Job Resources Boost Work Engagement,Particularly When Job Demands are High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99(2):274-284.
[3]Boyar.S.L.,Maertz C.P.& Pearson A W,et al.Work-family Conflict:A Model of Linkages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Domain Variables and Turnover Intentions[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3,15:175 -192.
[4]Carlson D.S.,Kacmar K.M.& Willams L.J.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Work - family Conflic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6:249 -276.
[5]Cinamon R.G.,Rich Y.& Westman M.Teachers’Occupation-specific Work-family Conflict[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7,55:249-262.
[6]宮火良,張慧英.工作家庭沖突研究綜述 [J].心理科學,2006,29(1):124-126.
[7]李超平,時勘,羅正學等.醫(yī)護人員工作家庭沖突與工作倦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2):807- 809.
[8]吳明霞,張大均,陳旭,余林,郭成.中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的測量 [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1):120-127.
[9]諶華,吳成軍,蘭亭等.高中教師工作家庭沖突與工作生活質(zhì)量的關系研究 [J].社會心理科學,2007,22(5):157-160.
[10]劉旺,田麗麗.城市中學教師的工作家庭沖突現(xiàn)狀[J].中國特殊教育,2007,(9):65-67.
[11]吳明霞,張大均等.中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議 [J].西南大學學報2010,36(6):120-124.
[12]周新霞.高校女教師工作家庭沖突類型及影響因素研究 [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A Study on Work-Family Conflict Type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Burnout
LU Yong-li1,HE Fei2,F(xiàn)ENG Li-hong3,LUAN Zi-tong4
(1.2.3.School of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4.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100023,China)
The study applied“Work-Family Conflict Invento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and“Burnout Invento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to investigate 223 primary school teachers.By clustering analysis,primary school teachers’work -family conflict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named harmonious type,family type,conflict type and work type.Teachers of both gender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types respectively.Females have larger number of family type and harmonious type,while males with larger number of harmonious type.Teachers of a teaching age lower than 5 and 20~40 both have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s of more harmonious type;while 11~20-teaching-age teachers show more family type.These four types of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burnout.
primary school teacher;work-family conflict type;burnout
G443
A
1672-5905(2012)03-0068-06
2012-02-25
蘆詠莉,女,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評價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本文責任編輯:石 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