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賢,劉華東,徐艷存,張傳志
(湘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湖南湘潭411101)
化療是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是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短期的不同程度抑制,引起全血細胞數(shù)目的減少,伴發(fā)感染、貧血、出血等危重癥狀[1]。因此,尋求一種靈敏可靠的指標來反映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不同療程化療過程中骨髓的造血功能情況,對幫助臨床醫(yī)師選擇化療時機、科學合理用藥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研究對87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前后外周血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shù)、血小板(platelet,PLT)計數(shù)、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比(RET%)進行了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湘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測確診施行化療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87例,男72例,女15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53歲。其中胃癌患者26例,肝癌患者25例,膽管癌患者13例,腸癌患者23例。
1.2 化療方案 選用藥物是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氫葉酸鈣(CF)、羥基喜樹堿(HCPT)、順鉑(DDP)、依托泊苷(VP-16),聯(lián)合化療藥物組合有三種:①5-FU,CF,HCPT;②5-FU,CF,PDD;③5-FU,CF,VP-16?;焺┝颗c每一個靜脈化療周期量相同,即5-FU每個周期2.5~3.0 g,CF 100~150 mg/d(使用5-FU當天前2~4 h應用),HCPT每個周期40~50 mg。PDD每個周期100 mg,VP-16每個周期300~500 mg,輸入腹腔的液體量為2500~3000 mL。
1.3 檢測方法
1.3.1 儀器及試劑 ①18°×4扇形窺盤由劉志賢[2]自行設計,并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為 ZL 200720062751.1,由江蘇世泰實驗器材有限公司制作,網(wǎng)織紅細胞染色液為改良網(wǎng)織紅細胞染色液[3]。②日本東亞公司生產(chǎn)的SYSMEX XT-20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所用試劑均為進口原廠配套。
1.3.2 質(zhì)量控制 全血質(zhì)控物為進口原廠配套。每日開機后預熱30 min進行室內(nèi)質(zhì)控,分別測定三種濃度的全血質(zhì)控物,兩次測定的結果均在允許范圍內(nèi)方可測定患者標本,嚴格按儀器標準操作程序文件操作。
網(wǎng)織紅細胞手工計數(shù)質(zhì)量控制方法[4]:18°×4扇形窺盤法變異系數(shù)值控制在10%以內(nèi),具體方法如下:①試劑不變質(zhì)。購買的煌焦油藍染液有效期較長(4℃可保存2年)。②網(wǎng)織紅細胞充分染色,染料與血液之比 2∶1,充分混勻,置 37℃染色15~20 min。③避免網(wǎng)織紅細胞頭部低、尾部高,用壓片橫抹法,趁熱制片,立即干燥,使紅細胞分布均勻。④計數(shù)紅細胞的數(shù)目參照陳寶梁[4]的建議。⑤識別標準,即任何無核的或有兩個以上的相當于RNA藍染物顆粒的紅細胞或有明顯著色的細粒狀或細網(wǎng)狀物者為網(wǎng)織紅細胞。
1.3.3 標本采集和檢測 患者化療前和化療后第7、14、21天分別采集其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EDTA-K2抗凝,用XT-20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WBC、PLT。用18°×4扇形窺盤計數(shù)RET%。WBC、PLT和RET%的參考范圍分別是(4.0~10.0)×109/L、(100~300)×109/L、0.5%~1.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各療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前與化療后各項參數(shù)測定結果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明顯受到抑制;第1~6個療程第7天WBC、PLT和RET%于化療后明顯降低,第14天降到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4個療程第21天僅PLT恢復正常,第5個療程第21天WBC和RET較化療前降低,第6個療程WBC、PLT和RET%均較化療前降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化療是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但是化療沒有辨別能力,往往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細胞產(chǎn)生殺傷作用,從而導致機體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影響治療進程?;煶R姷牟涣挤磻?①骨髓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出現(xiàn)WBC、PLT減少,使患者易患細菌、真菌和病毒感染。②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味覺受損等。③毛發(fā)脫落、皮膚黏膜改變。④血尿、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梗阻或慢性出血等。其中又以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對機體所造成的影響最為嚴重,可引起WBC和PLT數(shù)目的減少,伴發(fā)感染、貧血、出血,危害極大。因此,該項研究通過87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前后外周血WBC、PLT和RET進行檢測,尋求反映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各療程治療過程中骨髓造血功能情況的可靠指標,用以指導臨床選擇化療時機和科學合理用藥。
對于基層醫(yī)院來說,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它能判斷貧血的類型,評價骨髓造血能力,觀察貧血療效,對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預后判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項研究結果顯示,WBC、PLT和 RET%第1~6個療程呈進行性下降,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明顯受到抑制,各療程第7天WBC、PLT、RET%于化療后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1、2個療程第14天 WBC、PLT、RET%最低,差異較第7天增大,RET%開始恢復,第21天各項指標恢復正常,但WBC較化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 RET%比WBC 和 PLT 恢復快,與顧瑛等[5]和蕭劍軍等[6]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不同療程之間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WBC、PLT和RET可作為基層醫(yī)院評價不同療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開始恢復的敏感指標,對臨床醫(yī)師能準確把握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骨髓抑制狀態(tài),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不失時機地給予各種支持療法及化療時機的選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托馬斯.臨床實驗診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877-878.
[2]劉志賢.一種新型18°×4扇形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窺盤[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07,11(3):215-217.
[3]劉志賢,李劍鴻,袁雯.改良網(wǎng)織紅細胞染色液的應用評價[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09,13(3):247-250.
[4]陳寶梁.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推薦的網(wǎng)織紅細胞活體染色顯微鏡計數(shù)法[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3,16(2):196.
[5]顧瑛,劉薇芬,雷鳴.腫瘤患者化療過程中網(wǎng)織紅細胞參數(shù)的動態(tài)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28(12):1136-1137.
[6]蕭劍軍,彭杰文,何潔冰.網(wǎng)織紅細胞在乳腺癌化療前后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8,15(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