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愛華
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廣大體育教師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合作、探究,充分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快樂。然而,有的教師未能透徹地理解和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學中存在生搬硬套、追求形式的現(xiàn)象,在實踐中走了樣。因此我們需注重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
充實是指有可教的和可學習的內容。說白了就是要有運動技能的教學,如果沒有了運動技能的教學這一載體,體育課的特征也就沒有了。但筆者反對用純競技的成人化的要求來訓練學生。一是效率,表現(xiàn)在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掌握程度上。主要看:①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如學生參與活動時的神情、興趣、注意力、自信心、好奇心、進取心及積極性等。②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如參與學練活動的人數(shù)、學練活動的形式、學練活動的時間等。③學生參與的深度:如學生能提出有意義的或有個人見解的問題;能按正確要求進行練習或能按正確要求改變方式、方法進行練習;能夠傾聽;練習中相互協(xié)作;共同分享等。④在鍛煉方法或技術上全班有多少學生掌握了,對好、中、差的學生是否都有收益和提高;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的課不是好課,有效率的課是充實的有內容的課。這課上的效果是否明顯,不明顯的就是效率不高的。評課的第一著眼點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筆者認為大于60%就是合格的課,大于70%就是良好的課,大于80%就是優(yōu)秀的課。
教師要有旗幟鮮明的學法指導意識,且能圍繞學法指導設計教學過程。通俗地說,就是教學生從 “懂”到 “會”再到 “用”的過程。三者之間隔著幾重山水,整個教學學生自主學練或小組學練的過程,就是指導他們練就跋山涉水的本領,不僅教會他們技術和技能,還要教會他們學習和運用這些技術和技能的方法。好的策劃才能出好戲,教學也是如此。沒有新穎的教學創(chuàng)意的課肯定是不吸引人的。在一堂成功的體育課中,教與學的活動安排至少要有一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與其它體育教師上同一內容時有明顯的一兩個創(chuàng)新點。如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王仲生老師利用低頭看天等游戲銜接教前滾翻,讓人看了有我怎么沒想到的感覺。其實創(chuàng)新點是來源于自己對教材內容教研的獨到見解。有教學創(chuàng)新點,即有教學個性,因為個性是特色的標志,教學特色成長為教學特長;個性是創(chuàng)造的因子,教師有了個性這個創(chuàng)造的基因才會靈動出教學創(chuàng)意。 有教學創(chuàng)意的課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上,能折射出教師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思維培養(yǎng),審美教育和人文關懷等。即有教學動情點,或者叫教學亮點。如一次公開課上有位教師示范跨越式跳高,第一次很順利地過去了,第二次加了一個高度,橫竿掉了下來,他也摔倒了,學生們和聽課的教師笑了起來。這位教師不慌不忙地爬起來,對學生說: “跨過一個高度是多么的不容易,生活中,學習上都一樣,這就是跳高比賽的魅力所在?!鳖D時,課堂上爆發(fā)出一掌聲,接下來這位教師笑了笑,又說: “一次不成功沒關系,再努力!”這一次他順利地越過橫竿。教學亮點能打通學生的感官,使思維產(chǎn)生共振,能引起聽課人的共鳴,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此時的教學效果最佳,有教學高潮的課聽起來過癮。
一節(jié)體育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體育課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通過雙方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師生人格、精神整體性相遇、相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理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過程。在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的生成。 “課堂的價值在于通過師生、生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課要有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味道,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的簡單告訴,更要點撥、開竅?!边@樣的課可以稱為豐實的課,內容豐富,多方活躍, 給人啟發(fā)。體育學習的快樂是戰(zhàn)勝自我,超越對手或發(fā)現(xiàn)的過程,如果有發(fā)明成分課就更好了。
體育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學生參與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藝術、駕馭教材能力和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是體育課學習的主持人、啟發(fā)者、引導者、參與者,不是領導者、灌輸者、旁觀者。設計的練習手段或輔助練習手段要有梯度,有針對性(對某些易錯的有糾正的效果),對掌握運動技能或學習的方法要有價值,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激活學生練習欲。學生能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擇最佳練習的方式積極進行練習。結束后先問問學生上完課后的切身感受,收獲是什么?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上與不上就是不一樣,就是好課。因為學生認為自己有所收獲且念念不忘喜歡上的體育課筆者認為就是好課。再看看聽課同行是不是在認真的聽或看課(指公開課),如果大部分都已自覺地參與其中,說明課上得有看 “頭”的,是成功的。
總之,一堂好課是課標的要求與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養(yǎng)成的有機結合,是教師主動點化,支持、配合學生學練的實錄。體育教學要求新,但更要求實、求活。 “新”是新的方法, “實”是體育的基本功, “活”是教學的藝術。求實是求新的基礎,求活是由求實到求新的路徑,求活、求新是為了更好地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