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昕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 200032)
藥歷是客觀記錄患者用藥史和藥師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所采取的措施,是藥師以藥物治療為中心,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藥物相關問題的技術檔案,也是開展個體化藥物治療的重要依據。其作用在于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便于藥師開展藥學服務[1]。
SOAP藥歷模式是美國臨床藥師協(xié)會推薦的藥歷書寫格式。具體指:S(Subjective),即主觀性資料,包括患者的主訴、病史、藥物過敏史、藥品不良反應史、既往用藥史等;O(Objective),即客觀性資料,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臨床各種生化檢驗值,影像學檢查結果,血、尿及糞培養(yǎng)結果,血藥濃度監(jiān)測值等;A(Assessment),即臨床診斷以及對藥物治療過程的分析與評價;P(Plan),即治療方案,包括選擇具體的藥品名稱、給藥劑量、給藥途徑、給藥時間間隔、療程以及用藥指導的相關建議。這也是臨床藥師進行藥學服務時常采用的模式[2]。
筆者在醫(yī)院藥房小學期實踐活動時,以真實的SOAP藥歷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參與藥歷的用藥討論,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將理論與臨床實際用藥相結合,加深他們對藥物用法的理解,建立合理用藥概念,為今后從事臨床和藥學工作打下基礎。
藥學院或醫(yī)學院五年制和七年制學生,教學活動在醫(yī)院藥房小學期實踐活動中進行。學生需完成藥理學、診斷學等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
選擇臨床藥師查房中遇到的真實病例?;颊卟∏榫哂械湫托?,診斷明確,用藥不能太復雜,但必須使用兩種以上類別的藥物,以便于學生分組討論。病例所涉及的應是常見疾病和常用藥物,并要在整個教學中涵蓋糖尿病、高血壓、抗感染藥物等相關內容。
教師將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檢驗指標和用藥情況及思考題提前兩周印發(fā)給學生。學生自由組合成2~3組,針對患者所用的不同類別的藥物,查閱資料,分析藥歷中的用藥情況,并制作成PPT。
先讓各組選派1名代表,花10~15min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并回答問題。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講述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并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藥物的理解。在課程結束前,再次考查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程度。
在課前和課后,讓學生回答相同的問題,計算回答問題正確率,并進行比較,以考查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能力。課后讓學生填寫調查問卷,便于下次課的改進。
我們在2011年6—8月共對學生進行了5次基于藥歷的教學活動,每次1個半小時,平均每半月1次。主要教學內容見表1。
2.2.1 學生課前和課后問題回答正確率比較(見圖1)學生課前基本能正確回答2/5以上的問題,說明課前準備工作十分重要;經授課后,學生回答正確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達到了授課目的;且在后幾次授課前,學生回答正確率不斷提升,說明學生也在逐漸適應本授課模式,前期工作做得越來越完善。
表1 藥歷教學內容
圖1 5次藥歷教學課前和課后問題回答正確率
2.2.2 不同知識背景學生問題回答正確率比較 醫(yī)學背景學生對于藥歷相關的問題比藥學背景學生有更好的認識,尤其是七年制醫(yī)學生掌握得更好(見圖2)。說明針對不同教學對象,應靈活選用不同教學內容。
圖2 不同背景學生課前問題回答正確率
2.2.3 學生課后調查問卷分析 學生基本上都喜歡這種授課模式,原因是覺得十分實用且生動。但6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難度,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難度在于臨床資料不易理解(53%),治療指南不知曉(76%),藥品信息不明確(45%),等等。
臨床藥學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藥學服務,是醫(yī)院藥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011年,國家衛(wèi)生部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了《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guī)定》,明確“臨床藥學工作應面向患者,在臨床診療活動中實行醫(yī)藥結合。臨床藥學專業(yè)技術人員應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方案設計,建立重點患者藥歷,實施治療藥物監(jiān)測,逐步建立臨床藥師制?!币虼?,藥歷在醫(yī)院藥學服務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臨床藥師必備的文書資料,臨床藥師和其他醫(yī)務人員可以共享患者藥物治療相關信息,并可當做證據,用于教學、研究以及質控。
為了加強學生對藥歷的了解,我們嘗試在醫(yī)院實習的學生中開展以藥歷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其課程設計受到基于案例的PBL教學的啟發(fā),是豐富藥房教學活動內容的一種嘗試。
在藥歷教學中,教學內容主要基于臨床上的常見病,涉及的藥物也是常用藥物,且是真實的案例,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事先分發(fā)材料、設定問題,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能積極參與討論,主動思考;教師再進一步引導,促使他們聯(lián)系理論課所學知識,認真思考藥歷所涉及的各類藥物的特點、選用原則和藥物經濟學的因素。課后的教學效果評估表明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很好,且十分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今后實踐工作的一個預演,可促使他們了解自己,在今后能更加有目的地學習。同時教師通過這種教學形式,能不斷充實自己,彌補不足。這種嘗試具有一種創(chuàng)新性。但在教學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和不足。
(1)學生在分析時,不善于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資料多為從網上搜索而來,不注意文獻的質量,導致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權威性。
(2)學生較注重知識點的掌握,但缺乏為患者服務的理念。應讓學生從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這也是目前醫(yī)院藥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3)由于是在醫(yī)院藥劑科進行的教學活動,常常有不同程度、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同一時段進行見習,因此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參差不齊,導致教學上的困難。比如本次進行的教學活動,醫(yī)學背景的學生就比藥學背景的學生更容易掌握。
(4)教師自身知識水平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很大。比如,新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欠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些不足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背景,同時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充分發(fā)揮在醫(yī)院進行藥學教育的優(yōu)勢。
[1]張慶,程遠雄,林艷云.臨床藥師培訓藥歷書寫模式的探討[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0,10(2):105-108.
[2]楊慶敏,王慧斌,劉瑞,等.實例說明SOAP式藥歷的書寫方法[J].中國藥房,2007,18(10):78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