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油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中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1300)
單純性腸梗阻常指由于腹部手術后引起的腸粘連導致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道。以往采用胃腸減壓等常規(guī)療法,但療效欠佳。近來研究[1]證明常規(guī)治療加用生長抑素輔助治療單純性腸梗阻可大大提高療效。為探討生長抑素輔助治療單純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筆者對近來我院收治的單純性腸梗阻患者采用了常規(guī)療法聯合生長抑素(奧曲肽)進行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共72例,均來自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單純性腸梗阻患者,均經腹部立位平片檢查確診。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 23~83歲,平均(48.9±4.6)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禁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抗生素和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生長抑素(奧曲肽),0.6mg+50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日,連用3d。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漿D-乳酸、內毒素水平及胃腸引流量變化。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2.0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血漿 D-乳酸和內毒素濃度相當,但治療后24h觀察組血漿 D-乳酸和內毒素濃度相對于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或P<0.01);兩組胃腸減壓管的引流量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
表1 兩組血漿D-乳酸、內毒素水平、胃腸引流量比較
單純性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發(fā)病率僅次于急性闌尾炎、膽道疾病,占第三位。發(fā)病多因腹部手術后引起腸粘連,腸內容物不能通過腸道所致,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可有效的緩解梗阻,有效解除梗阻。相關研究[2]表明早期使用生長抑素可有效的抑制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延緩腸蠕動,增加水電解質的重吸收,與常規(guī)治療聯合可快速有效的降低腸內壓,緩解腹痛、腹脹,改善胃腸減壓引流量,恢復腸道排氣,解除腸梗阻,這與國外動物研究實驗[3]報道一致。Bastounis 等通過病理學分析證實,未加用生長抑素治療的單純性梗阻患者,其梗阻部位近端的腸管更易出現嚴重的擴張和壞死。腸梗阻發(fā)生后,腸運動幾乎停止,消化道的分泌物大量堆積在腸腔內,促進腸黏膜分泌增加,導致腸腔內壓力升高,而血漿D-乳酸、內毒素水平是衡量腸道黏膜功能的硬性指標,生長抑素能顯著減少消化道分泌,通過抑制胃、腸、膽、胰等整個消化系統的分泌,較少腸黏膜分泌,降低腸腔內壓,緩解腸梗阻的病理發(fā)展程度。同時,腸梗阻使分泌物大量堆積,腸腔內的細菌大量繁殖,分泌大量內毒素,導致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喪失,且產生炎癥,生長抑素通過刺激肝臟的單核-巨噬系統產生大量的巨噬細胞吞噬內毒素 ,避免對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損害,有效抑制肌體炎癥的發(fā)生[4]。筆者為探討生長抑素輔助治療單純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血漿 D-乳酸和內毒素濃度相當,治療后24h觀察組血漿 D-乳酸和內毒素濃度相對于對照組顯著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胃腸減壓管的引流量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使用生長抑素輔助治療,可有效的改善腸道黏膜功能,降低腸內壓,解除腸梗阻。
總之,生長抑素用于治療單純性腸梗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高云峰.生長抑素對單純性腸梗阻的輔助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8):182-183.
[2]王巖.生長抑素對單純性腸梗阻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影響[J].交通醫(yī)學,2010,24(5):528-529.
[3]Balongo GR,Alconero FF.Intestinal wall damage in simple ileus in rab-bits: immune-modulator role of somatostatin [J].Hepatoga stroenterology,2009,51(58):1030-l036.
[4]張宇光.生長抑素與大乘氣湯聯合治療腸梗阻112例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