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紅旗
(安徽工商職業(yè)學院,合肥 230041)
略論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與發(fā)展前景
印紅旗
(安徽工商職業(yè)學院,合肥 23004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是這一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其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的每一筆一畫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諸如造字當時的文化思潮,社會發(fā)展狀況、經(jīng)濟活動等。漢字也是世界上最穩(wěn)定的文字體系,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仍在現(xiàn)實中被廣泛使用并不斷發(fā)揚光大,經(jīng)過歷代書法家的努力,漢字書法已成為高尚的藝術(shù)。
中華文化;漢字內(nèi)涵;書法藝術(shù)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是這一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有豐富的內(nèi)涵,它的每一筆一畫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諸如造字當時的文化思潮、社會發(fā)展狀況、經(jīng)濟活動等。經(jīng)過歷代書法家的努力,漢字書法已成為高尚的藝術(shù)。
眾所周知,世界三大古文字是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書體),以及中國的漢字。這三大古文字都曾在歷史舞臺大放異彩,而到如今,前兩種古文字都已走進了博物館、展覽館,只能供人們憑吊、觀賞,唯獨中華民族的漢字,經(jīng)歷了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邁著蹣跚的腳步,如今卻老當益壯,仍然作為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文字。并神彩奕奕,大步走向世界舞臺,展現(xiàn)出動人的燦爛光彩。在所有的古文字中,唯獨漢字碩果僅存,不間斷地延續(xù)下來,絕非僥幸、偶然,它的美好,奧妙和豐富的內(nèi)涵值得探索。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睆目茖W角度來看,這只是遙遠的傳說。但從“文化人類學”來看,傳說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許多真實的存在。傳說倉頡是遠古時代黃帝的史官,是一個半人半神的人物,有四只眼睛。他從天上帶來這種文字時,上天也喜悅地祝福,并降下小米來慶賀。而妖魔鬼怪看到人類有了文字,有了智慧,再也無法愚弄操控,只好連夜抱頭痛哭。人們?yōu)榱烁兄x倉頡的貢獻,從兩漢時期起,“倉頡”就和“至圣先師孔子”一樣,受到中國人的膜拜。
“倉頡造字”是一個美好的傳說,就如同“蒙恬造筆”一樣。事實上倉頡也不可能在某個早晨一覺醒來,靈機一動就造出了千千萬萬個漢字,他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廣大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各種原始文字加以總結(jié)、改進提高,然后才歸納出系統(tǒng)的文字。所以說倉頡是集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結(jié)晶的大成者。當然,在中華文明的造字史上“倉頡”也是功不可沒的。
漢字在歷史上擁有神圣的地位,例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就因為書寫漢字美觀、工整、流暢、瀟灑,并開創(chuàng)了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而被尊稱為“書圣”(書寫漢字書法的圣人)。在民間,寫過漢字的一張小紙片都不能隨意丟棄。直到今天,在臺灣保存?zhèn)鹘y(tǒng)文化較多的“客家部落”,標明敬惜字紙的“敬字簍”隨處可見。
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博物館。西方的所有拼音文字,不論是英文、俄文、拉丁文等等,它們的文字只能記錄聲音,失去聲音,就沒有任何涵意。漢字,是當今唯一能表意的文字,它的一筆一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許許多多的先民秘密都蘊含在漢字的筆畫當中,真實地保留了先民們的生活面貌。走進漢字,就如同走進了中華文化的博物館,足以讓你流連忘返。以下將舉例說明。
我們來看人一生中很重要的“姓”、“婚”、“姻”這三個字。我們常常問人:“貴姓?”“姓”代表一個人的來歷、出生。那么,大家的姓是跟著父親還是跟著母親來呢?絕大部分是跟著父親姓,那為何要用女字旁呢?而婚姻是人生大事,是男女雙方的大事,那么至少其中一個字要用男字旁??!其實,歷史上傳說:上古有母,不知有父。這就是遠古的母系氏族社會,中國的漢字就保留了這一時期的歷史文化信息。
有些人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歧視女性,他們的根據(jù)是,有很多不好的字是“女”字旁的。如“奸”、“妖”、“妒”等等。但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片面而已。我們再來看“安”、“好”、“妥”這組字 和“奸”、“妖”、“妒”這組字相比較,看起來很矛盾。但歷史在往前走,漢字也在變化著。在商朝甲骨文中只有“安”、“好”、“妥”,沒有“奸”、“妖”、“妒”三個字,這是后來封建社會男性掌權(quán)后所造出來的字。
再如“家”這個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家丑不可外揚”,這些話人們耳熟能詳,要造一個共同認可的“家”字還真不容易。從甲骨文的“”字里我們看到了什么呢?甲骨文的“家”字上有個房子“”,房子里有頭“”(豬)。家當然要有自己的房子才溫馨,放一只豬干什么?難道是豬窩嗎?其實真正的意義是“家”在農(nóng)業(yè)社會里不只是吃吃睡睡的地方而已,家是一個經(jīng)濟生產(chǎn)單位,有生產(chǎn)力家道才會興旺。牛、馬一年只能生一只,豬一次可以生十余只,一年可以生兩次以上,家中有豬不但生產(chǎn)力旺盛,更象征著百子千孫,子孫綿綿。以上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限于篇幅不一一列舉了。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橋梁,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走進漢字你才能走進中華文化的堂奧,走進漢字,絕對讓你滿載而歸。經(jīng)過歷代書法家的努力經(jīng)營,漢字書法已成為高尚的藝術(shù)品,在日本,書法就被尊稱為“書道”。
漢字從商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到戰(zhàn)國時的大篆,秦代的小篆,漢代的隸書,晉、唐的楷書、行書、草書等,幾經(jīng)變化,字形筆畫有變胖、有變瘦、有變繁、有變簡、反映出不同的時代思潮。例如從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有些字體不但沒簡化,還變得復雜、對稱、美觀了。例如“集”“齒”兩個字:
正反映出周朝人重視文采禮儀的要求。而秦朝力推“書同文”、“車同軌”禁止六國有自己的文字,而以秦之“小篆”代之。正反映出秦朝的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一思想,講究效率的精神。隸書的出現(xiàn),反映漢代的政治狀況:法多,規(guī)章制度多,官吏隸人(從事文字書寫的低級小吏)文書往來頻繁,為求快速書寫而有了隸書。到了唐代,中華文化高度發(fā)展,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四方各國遠來朝貢,文學藝術(shù)、科學技藝都登峰造極。此時,方方正正,端莊大度的楷書正是泱泱大國之風范的展現(xiàn)。楷書從晉代定型、唐代達到藝術(shù)頂峰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雖然俗字、簡體字、異體字不斷產(chǎn)生,簡化是潮流,但從總體來看,楷書簡化得較少。因為漢字歷經(jīng)五千年的演變、使用,已經(jīng)成熟,接近盡善盡美了。“楷”就是端正,楷模的意思,所以楷書也叫“正書”因而楷書再簡下去,就要傷害到漢字的精華了。其實,歷史上唐代就有簡體字,太平天國曾推出一百多個簡體字,國民黨“教育部”1935年也曾公告了400多個簡體字,不過不到半年就廢止了。簡體字書寫快速,但缺乏漢字的內(nèi)涵,所以不能替代正體漢字。漢字經(jīng)幾千年的演變,不論繁化或簡化,其目的都在充實漢字的內(nèi)涵,方便更多的人使用,進而使?jié)h字發(fā)揚光大。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藉著漢字,一脈相傳數(shù)千年,若失去漢字,中華文化也將失去依托,一群沒有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百姓,就會讓人任意操縱、愚弄。當年日本人占領(lǐng)我國東北時,在小學校里強制推行日文,禁止中國學生學習中文,其目的就是借消滅漢字阻斷小學生們與中華文化的聯(lián)系,精神上變成真空,最后達到奴化東北人的目的。
漢字是一個生命體,文字的變化,反映這個時代的思潮。金文的對稱美觀,反映周朝人的重視禮儀、文采;楷書的方方正正,反映漢唐盛世,堂堂正正的國風。
在世界各大文字中,漢字的穩(wěn)定性最高。而拼音文字,隨著語言的不斷變遷,它的文字也在不斷改變。所以,現(xiàn)在英國的大學生已很難看懂三百年前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小說原著,而中國的小學生卻能對一千多年前的唐詩朗朗上口。1911年進步學者梁啟超來到日據(jù)時代的臺灣,訪問抗日文學家林獻堂,啟發(fā)林獻堂以文化抗日。他們一個說粵語,一個說閩南語,但兩人相見甚歡,交流毫無障礙,因為他們是用漢字筆談,漢字成為他們交流思想、化解隔閡的和平使者。
通過漢字,我們可以直接“聆聽”孔子的諄諄教誨,可以吟詠李白、杜甫的豪放詩篇,可以欣賞顏真卿、柳公權(quán)氣勢磅礴的書法。“楷書”從晉代定型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但被改變的較少,因楷書已是很簡捷的了。武則天才智過人,她花了十五年時間才造了十八個新字,到今天也只有她的名字“”這個字留存下來,可見造字、改字之莊嚴和不易。漢字的其它特點還有諸如工整美觀、書寫快捷,象形、會意、形聲等等,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目前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使用簡體字,一是圖簡體字書寫快捷,另外是對正體漢字不太了解。但目前漢字學界已逐漸認清了一個事實:即只有正體漢字(簡體漢字之前的繁體漢字)才符合學術(shù)研究的要求。有些人平時干脆就使用正體漢字,以顯示自己的文化水平較高。
漢字歷經(jīng)歷史上的種種考驗,展現(xiàn)出它頑強鮮活的生命力。那么,現(xiàn)在它走到哪里了呢?從2006年起,全美國將有2400所高中開設(shè)“大學中文學分預修課程”,繁體正字和簡體字并行。加之近年來我國政府在世界各國開設(shè)多所孔子學院,鼓勵各國朋友學習中華文化、中文漢字。這是一個轉(zhuǎn)機,中華文明及漢字的再弘揚將是必然趨勢!讓全世界使用漢字的人都了解正體漢字的美妙和內(nèi)涵,促進漢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就是我們要為之努力的。
[1]陳廣忠(譯者).淮南子·本經(jīng)訓 [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方 勇(譯者).荀子·解蔽篇 [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啟 功.書法概論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4]朱崇昌.書法 [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9.
[5]楊玉龍,董 亞.書法基礎(chǔ) [M].合肥: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96.
[6]游國恩.中國文學史 [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7]王 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0.
[8]黃伯榮.現(xiàn)代漢語 [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Yin Hongqi
the Chinese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wisdom of working people,it has abundant connotation,its every strok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At that time,such as making cultural trends,so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activities.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world's most stable text system,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is still in wide use and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the work,after successive calligrapher,calligraphy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come a noble art.
Chinese culture;Chinese characters meaning;the art of calligraph y
H1-0
A
1673-1794(2012)03-0029-03
印紅旗(1958-),男,江蘇揚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地理學、文字書法。
20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