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霞,潘志國
(1.溫州大學體育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對籃球?qū)m棇W生動作穩(wěn)定性的影響
鄭 霞1,潘志國2
(1.溫州大學體育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本研究通過實驗考查時間壓力及自我意識兩個因素對于籃球?qū)m棇W生動作穩(wěn)定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時間壓力影響精細動作操作,高時間壓力下操作成績更差;自我意識水平影響精細動作控制,高自我意識條件下的操作成績更差;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的交互作用邊緣顯著,個體處于高自我意識水平下進行精細動作操作,其成績有較少受到時間壓力影響的趨勢。
時間壓力;自我意識;動作控制
籃球作為一項技戰(zhàn)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運動項目,運動員在任何時刻的動作穩(wěn)定性對比賽成績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關鍵球的處理上。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在職業(y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在關鍵時刻絕殺的精彩瞬間,這種精彩的絕殺都源于運動員在高壓應激環(huán)境下對動作的精確控制。通過觀察職業(yè)籃球中多次絕殺情景我們可以看出,時間知覺壓力和自我意識控制對關鍵球的處理非常重要。受職業(yè)籃球比賽的啟發(fā),我們體育院系籃球?qū)m椊虒W也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作穩(wěn)定性的訓練,尤其是在關鍵球的處理上。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本研究擬探究籃球?qū)m棇W生對在時間壓力知覺和自我意識控制這兩個因素共同影響下的動作穩(wěn)定性,為籃球?qū)m椊虒W實踐中的心理調(diào)控和技術發(fā)揮提供可操作的建議。
本研究選取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籃球?qū)m?年級學生共58名參與實驗,其中男生39人,女生19人,平均年齡19.58歲(SD=1.17)。研究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各個組中進行實驗。其中因為猜測實驗意圖或未能按要求完成實驗任務,有5名研究參與者的數(shù)據(jù)被剔除,最后進入分析階段的數(shù)據(jù)來自53名研究參與者。將研究參與者按抽簽方式隨機分配到4個組中,3個實驗組分別為時間壓力高自我意識情境、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情境、無時間壓力高自我意識情境,一個控制組為無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情境。
首先研究參與者觀看由電腦幻燈片播放的實驗任務要求。每位參與者均被告知本研究的目的為考察不同性別的動作穩(wěn)定性差異,自己所在性別組目前以微弱優(yōu)勢領先。隨后以圖文方式展示任務要求:從左往右依次完成插針任務,在插入和拿出過程中若碰及孔壁,儀器發(fā)出蜂鳴聲,此時必須重新完成這一孔的插針任務。蜂鳴聲響一次研究者記錄其失誤一次。以完成動作任務過程中的總的失誤次數(shù)為因變量指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持探針的手臂任何部分不能觸及儀器或桌面。
動作穩(wěn)定器(九孔儀),可測手臂動作穩(wěn)定能力,在考察精細動作的操作時可間接測量情緒穩(wěn)定性。
自編時間壓力體驗問卷,測量研究參與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感知到的時間壓力大小,采用7級李科特量表計分,其中“1”代表“完全沒壓力”,“7”代表“壓力極大”。
狀態(tài)焦慮問卷,選自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的分量表S-AI,主要用于評定即刻的最近某一特定時間或情景的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jīng)質(zhì)的體驗或感受。
本研究為2×2的組間設計。自變量分別為時間壓力(高時間壓力/低時間壓力)和自我意識水平(高自我意識/低自我意識),因變量為動作操作成績,采用九孔儀的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失誤次數(shù)為指標。失誤次數(shù)越多,操作成績越差。
對實驗組(高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和控制組(低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在時間壓力問卷評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顯示,高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組(M=4.48,SD=1.19)比低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組(M=2.88,SD=1.75)體驗到更大程度的時間壓力(t=2.73,p=0.011,ES=0.75)。
對實驗組(低時間壓力、高自我意識)和控制組(低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在狀態(tài)焦慮量表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顯示,低時間壓力高自我意識組(M=43.23,SD=7.57)較之低時間壓力低自我意識組(M=35.72,SD=5.57)有更高的焦慮水平(t=2.83,p=0.008,ES=0.19)。
表1 不同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水平下的失誤次數(shù)
圖1 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的交互作用趨勢
以任務完成過程中的錯誤次數(shù)為因變量指標,時間壓力和自我意識為自變量,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時間壓力水平下高自我意識組和低自我意識組研究參與者的錯誤次數(shù)見表1。
時間壓力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45)=7.35,p=0.007,ηp2=0.15。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高時間壓力下的平均失誤次數(shù)顯著高于低時間壓力。失誤次數(shù)的多少反映了研究參與者動作任務操作成績的好壞,失誤次數(shù)越多,操作成績越差。由該結(jié)果可知,與低時間壓力情境相比,高時間壓力下的操作成績更差,時間壓力影響了精細動作任務的完成效果。
自我意識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45)=5.45,p=0.026,ηp2=0.13。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高自我意識水平下的研究參與者失誤次數(shù)明顯多于低自我意識水平,即高自我意識條件下的操作成績更差,自我意識水平影響了精細動作任務的完成效果。
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的交互作用邊緣顯著,F(xiàn)(1,45)=2.97,p=0.08,ηp2=0.08。如圖1所示,可觀察到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兩個因素交互作用趨勢。低自我意識水平的研究參與者失誤次數(shù)受時間壓力水平的影響更大。
結(jié)果顯示,高時間壓力下的精細動作操作較低時間壓力下的操作成績更差。參加實驗的研究參與者先前都沒有相關任務的經(jīng)驗,也沒有經(jīng)過練習,因而可以認為是這一動作操作的新手。實驗中發(fā)現(xiàn),處于高時間壓力條件下的研究參與者傾向于加快其動作頻率,這樣會降低他們用于準備動作的時間(Koedijiker et al, 2010)。Beilock等人(2008)認為時間限制有損新手集中注意于任務本身的能力(限制其技能關注度)。新手在面臨時間壓力時會減少其準備時間,這一策略阻礙了他們對自己動作的有意識的監(jiān)控,而這種監(jiān)控動作完成的關鍵期是很重要的。已有的實證研究表明,在有時間限制、要求提高速度的條件下,新手表現(xiàn)出更差的精確性,本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Beilock et al,2004)。
動作穩(wěn)定器可以間接測定研究參與者的情緒穩(wěn)定性。前人研究證實情緒穩(wěn)定性水平高時個體更傾向于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任務,并且表現(xiàn)得更好(Judge et al,2007)。時間等資源的富足使個體對于操作能力產(chǎn)生積極的感知,因而用于完成任務的時間可以強化這種情緒與任務表現(xiàn)之間的聯(lián)系(Tabak,2009)。根據(jù)實驗后的主觀報告得知,隨著時間越來越緊迫,探針碰到孔壁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研究參與者變得煩躁、焦慮,個體的情緒穩(wěn)定性降低。時間資源的減少對情緒與動作控制間的聯(lián)系起到消極作用,此時的研究參與者可能開始懷疑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繼而影響自我的動作控制。
此外,隨著時間壓力的提高,籃球?qū)m棇W生的注意范圍產(chǎn)生明顯的縮小現(xiàn)象(呂中凡,2010)。因此,當研究參與者處于高時間壓力情境時,其注意范圍可能變小,這種變化導致其精細動作控制受到消極的影響,進而表現(xiàn)出更差的操作成績?;@球作為一項技戰(zhàn)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運動項目,其項目特征決定了學生需要具備臨場隨機應變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設高時間壓力的情景,通過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學生的注意力資源擴大,提高動作的穩(wěn)定性。
與低自我意識相比,個體處于高自我意識水平時,其精細動作的調(diào)節(jié)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這一結(jié)果也與前人的多項研究結(jié)果一致(Jackson,2006;Kinrade et al,2010)。實驗指導語部分為研究參與者營造了一種比賽的情境同時,主試助手在場攝像的行為提高了研究參與者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通常會負面地作用個體認知,使個體對自我環(huán)境很敏感,這種敏感性會進一步導致自我注意,而自我意識會損害某些任務的操作成績(王進,2005)。
Baumeister(1984)認為,通過提高喚醒水平的方式增強了個體的自我意識水平,這種注意力的集中會影響技能操作。此時的個體意識到正確完成某個動作是非常重要的,意識試圖通過監(jiān)控動作的完成過程來確保操作行為的準確性,但是意識中并不包含這些動作技能的相關知識信息,因此反而會降低其監(jiān)控的有效性,從而當意識有意控制行為時反而會降低操作的成功幾率。
此外,操作性檢查發(fā)現(xiàn),高自我意識組具有更高程度的焦慮水平。根據(jù)加工效能理論(Processing Eff i ciency Theory),焦慮會消耗注意資源,如果沒有足夠的注意資源來保持有關任務的注意,操作成績就會受到損害(Cooke, A., Kavussanu, M., Mcintyre, D. & Ring, C., 2010)。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在籃球?qū)m椊虒W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景,讓學生在高自我意識情景下進行籃球的專項練習,進而提高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提高動作的穩(wěn)定性,培養(yǎng)學生的果敢作風。
本實驗的結(jié)果中,時間壓力與自我意識的交互作用邊緣顯著,高自我意識組的操作成績受時間壓力的影響較小。實驗中時間壓力的處理是有主試提示時間,高自我意識條件下,個體可能更多的將有限注意資源指向內(nèi)部(王進,2005),用于加工外部信息的資源較少,因而時間這一外部刺激帶來的影響力相對變?nèi)?。通過這一結(jié)論,在籃球?qū)m椊虒W實踐中,教師應該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只有自我意識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水平,提高動作的穩(wěn)定性。
相對于低時間壓力,高時間壓力下籃球?qū)m棇W生的動作操作成績更差;相對于低自我意識水平,高自我意識水平下籃球?qū)m棇W生的精細動作操作成績更差;處于高自我意識水平下進行動作操作籃球?qū)m棇W生,其成績有較少受到時間壓力影響的趨勢。
[1] 洪曉彬,姚家新.壓力下籃球運動員“choking”現(xiàn)象心理機制的實驗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5):404-409.
[2] 呂中凡.時間壓力對不同水平足球運動員注意范圍影響研究[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2):267-269.
[3] 王進.解讀“反勝為敗”的現(xiàn)象:一個“choking”過程理論[J ].心理學報,2004,36(5):621-629.
[4] 王進.壓力下的“choking”:運動競賽中努力的反?,F(xiàn)象及相關因素[J ].體育科學,2005,25(3):85-94.
[5] 張錫萍.散打運動員壓力下choking的實證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6] Baumeister, R. F., Hutton, D. G., & Cairns, K. J. (1990). Negative effects of praise on skilled performance.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1,131-148.
[7] Baumeister, R. F. (1984). Choking under pressure: 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6(3),610-620.
[8] Beilock, S. L. & Carr, T. H. (2001). On the fragility of skilled performance: What govern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0(4),701-725.
[9] Beilock, S. L., Carr, T. H., MacMahon, C., & Starkes, J. L. (2002).When paying attention becomes counterproductive: impact of divided versus skill-focused attention o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performance of sensorimotor skil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8,6-16.
[10] Beilock, S. L., Bertenthal, B. I., McCoy, A. M., & Carr, T. H. (2004). Haste does not always make waste: Expertise, 10direction of attention, and speed versus accuracy in performing sensorimotor skills. 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11,373-379.
[11] Beilock, S. L., Bertenthal, B. I., Hoerger, M., & Carr, T. H. (2008).When does haste make waste? Speed.accuracy, tradeoff, skill-level, and the tools of the trad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14,340-352.
[12] Cooke, A., Kavussanu, M., Mcintyre, D. & Ring, C. (2010).Psychological, muscular and kinematic factors mediate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 Psychophysiology,47,1109-1118.
[13] DeCaro, M. S., Carlson, K. D., Thomas, R. D., & Beilock, S. L. (2008, November). Attention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kill failure and success under pressure.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Chicago IL.
[14] Evans, D. R., Baer, R. A. & Segerstrom, S. C. (2009). 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 and selfconsciousness on persistenc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7,379-382.
G841
A
1674-151X(2012)06-065-03
投稿日期:2012-03-14
鄭霞(1966 ~),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