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英,李 莉
(浙江省淳安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1700)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還與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密切相關。根除HP是臨床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一線治療方案,但近年來HP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逐漸上升,使HP根除和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面臨嚴峻挑戰(zhàn)。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筆者對136例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采用雷貝拉唑三聯(lián)法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門診及住院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136例,均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DU)或胃潰瘍(GU);HP檢查均為陽性[胃黏膜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切片染色(Warthin-Starry銀染色或改良姬姆薩染色)、幽門螺旋桿菌培養(yǎng),3項中任意1項陽性];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糞便抗原檢測陽性;血清HP抗體檢測陽性提示曾經(jīng)感染(HP根除后,抗體滴度在5~6個月后降至正常),從未治療者可視為現(xiàn)癥感染;治療前15 d內(nèi)未服用抑酸劑、抗生素及鉍劑,且肝功能正常。均排除伴有嚴重的肝、腎、肺等器官功能障礙、全身性疾病、有關藥物過敏史及4周內(nèi)接受抗生素或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將13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8例。治療組中,男48例,女20例;平均年齡(42.6±6.9)歲;平均病程(7.8±5.2)年;上腹痛55例,腹脹35例,噯氣20例,反酸36例;十二指腸潰瘍28例,胃潰瘍40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23例;平均年齡(45.3±8.7)歲;平均病程(7.0±5.8)年;上腹痛57例,腹脹33例,噯氣23例,反酸38例;十二指腸潰瘍23例,胃潰瘍4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患者口服雷貝拉唑(江蘇豪森制藥有限公司)10 mg,阿莫西林(香港聯(lián)邦制藥有限公司)1 g,克拉霉素(揚子江藥業(yè)有限公司)0.5 g,均每日2次。對照組患者將雷貝拉唑換為口服奧美拉唑(金華康恩貝制藥有限公司)20 mg,每日2次。兩組根除HP均以7 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治療組繼續(xù)口服雷貝拉唑10 mg,對照組繼續(xù)口服奧美拉唑20 mg,均每日1次,共21 d。治療結束后4周、1年后復查內(nèi)鏡,取黏膜活檢并行快速尿素酶試驗,觀察HP根除和消化性潰瘍治療情況。囑患者戒煙酒,忌食辛辣刺激物,注意休息,避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藥物。記錄患者癥狀平均緩解時間。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測定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隨訪,統(tǒng)計治療1年后潰瘍復發(fā)情況。
以胃鏡檢查結果為主要療效判斷依據(jù)。治愈:患者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消失,潰瘍由活動期轉為疤痕期或消失;有效:患者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消失,潰瘍由活動期轉為愈合期,潰瘍面積縮小大于50%;無效:患者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減輕,潰瘍面積縮小小于50%。以治愈加有效合計為總有效。癥狀性復發(fā)的判斷:治愈患者1年后再次出現(xiàn)上腹灼燒樣疼痛、反酸、腹脹等消化性潰瘍癥狀時,來我院復查內(nèi)鏡及組織活檢為陽性患者。
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
結果見表1??梢姡委熃M患者1年后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考慮到有舊菌復發(fā)和二次感染兩種可能,未對HP感染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療效、HP根除率、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治療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2例,頭暈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88%;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3例,頭暈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3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均無因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的病例,均未發(fā)生肝、腎功能損害及血尿常規(guī)異常。
消化性潰瘍是以反酸、噯氣、腹痛、腹脹、上腹部燒灼感等不適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常見疾病。其發(fā)病原因除胃酸分泌過多、胃腸黏膜保護減弱等外,HP感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HP分泌的毒素(VacA,CagA等)、毒性酶類(尿素酶、粘液酶、磷酸酶、蛋白酶等)、致炎因子等通過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引起組織損傷,導致糜爛,最終形成潰瘍[2-3]。根除HP感染是治愈消化性潰瘍、防止?jié)儚桶l(fā)的關鍵。因此,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病主要是應用抑制胃酸分泌和抗HP的藥物。
對以雷貝拉唑或奧美拉唑為基礎的1周三聯(lián)療法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進行Meta分析發(fā)現(xiàn),與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比,雷貝拉唑三聯(lián)療法具有起效迅速、臨床癥狀緩解快、HP根除率高、潰瘍愈合時間短等優(yōu)點[4]。本試驗結果與上述研究基本吻合。
克拉霉素的體內(nèi)活性是紅霉素的6~10倍,對HP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具有耐酸、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長、耐藥低等優(yōu)點。阿莫西林是青霉素類廣譜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在酸性條件下穩(wěn)定,胃腸吸收率達90%。兩者都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抗菌藥物。雷貝拉唑是繼奧美拉唑后最新一代的苯丙咪唑替代劑,為較強的質子泵抑制劑(PPI),通過抑制胃壁細胞的H+-K+-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分泌。雷貝拉唑為壁細胞尖端分泌膜內(nèi)質泵的強抑制劑,具有較高的解離常數(shù)[5],在體內(nèi)不依賴CYP2C19酶基因型,因而在抑酸方面,與其他質子泵抑制劑相比,雷貝拉唑受藥代動力學影響較小,療效穩(wěn)定,個體差異小,對各種細胞色素酶基因型的患者都能提供相同的胃酸抑制效果,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穩(wěn)定[6]。
綜上所述,采用雷貝拉唑三聯(lián)療法和傳統(tǒng)的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均能緩解臨床癥狀、促進潰瘍愈合和根除HP,但雷貝拉唑三聯(lián)療法療效更顯著、復發(fā)率更低,是目前治療HP陽性潰瘍及根除HP較理想的方案,值得臨床推廣。
[1]胡伏蓮,胡品津,劉文忠,等.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8(3):13-18.
[2]D Elios MM,Andersen LP.Inflammation,immunity,and vaccin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J].Helicobacter,2009,14(Suppl 1):21-28.
[3]Sugimoto M,Yamaoka Y,F(xiàn)uruta T.Influence of interleukin polymorphisms on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and peptic ul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10):1 188-1 200.
[4]周子曄,王陳翔,張秀華.雷貝拉唑或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Meta分析[J].中國藥業(yè),2009,18(19):17-19.
[5]趙存新,張銀華,李龍霞,等.國產(chǎn)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90例近期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2007,2(2):78-79.
[6]Hokarik,sugiyama T,kato M,et al.efficacy of triple therapy with rabeprazol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cyp2c19 genetic polymorphism[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15:1 479-1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