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濤
(黃淮學院 體育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體育運動對城中村居民焦慮與抑郁水平的影響研究
楊俊濤
(黃淮學院 體育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研究城中村居民運動行為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關系,為縮小城中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距,加速城中村居民向現代城市化居民轉變提供依據。
城中村居民;體育鍛煉;焦慮;抑郁;相關分析
城中村是我國城市快速發(fā)展中形成的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農村的特殊居住形態(tài)。由于城鄉(xiāng)二元的管理體制,城中村仍然保留著農村的管理模式,其經濟、社會與建設發(fā)展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發(fā)展體系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研究城中村這一特殊群體的焦慮與抑郁狀況與運動鍛煉的相關關系,以人為本,統(tǒng)籌城鄉(xiāng)關系,縮小城中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距,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和加速城中村居民向現代城市化居民的轉變有著重要的作用。
1.1研究對象
以河南16個省轄市城中村居民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18歲以上的1600名居民為研究樣本。
1.2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問卷一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等編制的《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2006年),該量表的總量表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a在0.74-0.97之間,Guttnan分半信度在0.69-0.93之間,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在0.70-0.93之間,表明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內容效度系數在0.77-0.89之間,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1]。
問卷二采用中國群眾體育調查課題組制定的《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活動情況調查問卷》的指標,根據本研究需要選取調查內容。
在問卷調查前,對選取生源地所在調查市的32名學生進行培訓,隨后于2011年1月-2011年2月按照預定的16個地市隨機進行入戶問卷調查。要求以“城中村”常住居民為調查對象,當場收回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600份,回收問卷1600份,剔除不符合本研究目的或問卷內容不全的問卷43份,有效問卷1557份,有效率97.31%,有效問卷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和書刊、報紙等途徑,搜集、閱讀、整理有關“城中村”居民健身鍛煉與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資料,并歸納整理。
1.2.3 統(tǒng)計分析法
對調查所獲取的數據資料,運用Excel2003和SPSS 17.0軟件包處理分析。統(tǒng)計方法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F檢驗)和Spearman相關分析。
2.1城中村居民焦慮與抑郁水平分析
表1 性別分析
依據《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的說明,城中村居民在焦慮水平上與全國成人常模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lt;0.01);在抑郁水平上有顯著差異(Plt;0.05)(表1)。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與僅獲得戶籍制度性保障而從農民轉變?yōu)槭忻竦某侵写寰用?,其文化程度及價值觀念并沒有隨之實現同步轉換。城中村居民僅為名義上的“城市人”,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在就業(yè)、醫(yī)保、低保、養(yǎng)老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2]。雖然城市生活為他們提供了更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但城市生活的快節(jié)奏及競爭壓力遠比農村要高得多,心理上沒有歸屬感,出現所謂“城市人不像城市人,農村人不像農村人”的尷尬局面[3]。綜上所述,城中村居民的焦慮與抑郁狀況不容樂觀,要提升城市素質,就必須關注城中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把城中村的各項發(fā)展納入到城市整體規(guī)劃體系中,使城中村居民在文化和社會心理上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促進城中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的協調發(fā)展。
2.2城中村居民鍛煉人群與非鍛煉人群的焦慮與抑郁現狀對比
表2 體育運動的影響分析
體育運動能使人體內的內啡呔的含量增加,產生欣快感,達到心理平衡,明顯改善有心理障礙人群的低落情緒和焦躁不安的狀況[4]。從表2中可以發(fā)現:在1557名樣本中,有57.7%的城中村居民從不參加任何健身活動,參與鍛煉的659名城中村居民的焦慮與抑郁水平與全國成人常模相比有顯著差異(Plt;0.01),與非鍛煉人群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lt;0.01);說明參與鍛煉的人群水平高于非鍛煉人群。
2.3城中村居民體育鍛煉次數與焦慮、抑郁水平的相關關系
表3 鍛煉次數的影響分析
對城中村居民每周鍛煉次數和焦慮與抑郁狀況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F檢驗)和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焦慮、抑郁因子的得分情況與參與每周鍛煉次數有非常明顯的相關性(Plt;0.01),焦慮相關程度達到0.2以上,抑郁相關程度在0.3以上,說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人際關系的改善[5],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降低抑郁癥狀,緩解焦慮,從而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狀態(tài)。
2.4城中村居民持續(xù)鍛煉時間與焦慮、抑郁水平的相關分析
表4 鍛煉時間的影響分析
注:◆表示Plt;0.01,說明相關性顯著。
表4數據表明:城中村居民在焦慮、抑郁因子得分與不同持續(xù)鍛煉時間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Plt;0.01),且鍛煉時間在50min以上的鍛煉人群得分普遍低于鍛煉時間在30min以下的人群,說明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對改善焦慮與抑郁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5城中村居民運動量大小與焦慮、抑郁水平的相關分析
表5 運動量的影響分析
注:◆表示Plt;0.01,說明相關性顯著。
從運動量大小的均分來看:城中村居民的焦慮、抑郁水平與鍛煉的運動量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lt;0.01),說明鍛煉的運動量大小對焦慮與抑郁水平的影響具有非常顯著意義。表5的數據還顯示:中等運動量的均分普遍低于大運動量和小運動量的均分,說明中等運動量的身體鍛煉能增加或改善鍛煉者對身體的滿意程度,有益于積極心態(tài)的形成[6]。此結果支持了Berger(1992)[7]、Steptoeamp;cox (1988)[8]等的研究“有規(guī)律地從事中等強度的鍛煉,每次活動20~60min有助于改善焦慮、抑郁、緊張和疲勞,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情緒具有抵抗作用”的結論。
1)城中村居民有24.86%的人群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高于全國城市居民近5個百分點,在焦慮水平上與全國成人常模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lt;0.01),在抑郁因子上有顯著差異(Plt;0.05)。
2)從每周不同鍛煉次數來看,焦慮相關程度在0.2以上,抑郁相關程度達到0.3以上;從不同持續(xù)鍛煉時間上焦慮、抑郁相關程度得分與鍛煉時間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Plt;0.01),且鍛煉時間在50min以上的鍛煉人群各因子得分普遍低于鍛煉時間在30min以下的人群;而不同運動量對焦慮、抑郁的影響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lt;0.01)。因此,運動時間在50min以上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能有效地降低城中村居民的焦慮和抑郁水平 ,這對預防城中村居民易發(fā)的心理疾病有積極性作用。
3)城中村鍛煉人群與非鍛煉人群全部出現非常顯著差異(Plt;0.01),說明體育鍛煉對參與者的焦慮、抑郁水平的促進是積極的、有效的。把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及社會支持等手段結合運用,效果會更加顯著。
[1] 王極盛,韋筱青,丁新華.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與其標準化[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137-138.
[2] 劉夢琴,傅展.城中村:一個特殊的三農問題[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9):22-25.
[3] 賀建平,劉娟,常燁.城中村農轉非居民身份認同與人際關系傳播探析[J].新聞界,2008,12(6):60-63.
[4] 顏軍.體育心理論稿[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1:386.
[5] 趙綱.體育活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1(3):114-116.
[6] Skrinar G.S, Bullen B.A,Greek J.M,McArthur J.W,et al.Effect of endurance training of body-consciousness in woman[J]. Perceptual and Sport,1986,62(20):483-490.
[7] Bergre,B.G.Introduction[J]. Internation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3(24):87-93.
[8] Steptor A,Cox S.Acut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Mood[J]. Health Psychology,1988(7):329-340.
TheResearchofHowSportsAffectIntra-CityVillageResidents’AnxietyandDepression
Yang Juntao
(P.E. Department of Huanghuai College,Zhu Madian 463000,Henan)
Throug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intra-city village residents,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ground information o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city dwellers and intra-city village resident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tra-city village residents to modern urbanized residents.
Intra-city village residents;physical exercises;anxiety;depression;relevant analysis
G804.8
A
1672-1365(2012)04-0089-03
2012-04-19;
2012-05-25
楊俊濤(1973-),男,河南汝南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