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群 占玲玲
(湖北工業(yè)大學商貿學院基礎課部 湖北武漢 430079)
對第十七屆世界杯足球賽中韓兩隊常規(guī)技術的分析①
張超群 占玲玲
(湖北工業(yè)大學商貿學院基礎課部 湖北武漢 430079)
通過對中國隊、韓國隊在第十七界世界杯足球賽中的常規(guī)技術的分析,揭示了中國隊與同組歐美球隊在常規(guī)技術上的差距及韓國隊成功的原因,提出了解決中國隊技術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第十七界世界杯 中國隊 韓國隊 常規(guī)技術 分析
在現(xiàn)代足球比賽中,技術是戰(zhàn)術的基礎,技術越全面,戰(zhàn)術越豐富、靈活。足球運動本身就是一個講究技術的運動,未來足球運動的發(fā)展也將更加技術化,足球基本技術是足球比賽取勝的關鍵。本屆世界杯,中國隊在外籍教練米盧的帶領下,首次獲得決賽權。但在小組賽中三戰(zhàn)皆負,一球未進,令人十分失望。而同屬亞洲的韓國隊在世界杯賽上的表現(xiàn)卻非常搶眼,取得了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中、韓兩國在政治、信仰方面雖然不同,足球運動的發(fā)展規(guī)模也不盡相同,但在身體素質、身體條件等方面應該沒有什么差距,在某些方面中國隊還有一定的優(yōu)勢,那么中國隊為什么會失利呢?本文通過對第十七屆世界杯中、韓兩隊基礎技術的統(tǒng)計,旨在分析中國隊在小組賽中失利的原因和與同組的歐美強度的差距,及韓國隊的成功經驗,為我國足球隊今后的訓練提供一些參考。
第十七屆世界杯足球賽中、韓兩隊參賽的九場比賽的技術數(shù)據和錄像資料。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第十七屆世界杯的統(tǒng)計資料和相關報道。
錄像觀察法:對中、韓兩隊參賽的九場比賽的技術進行錄像分析。
比較分析法:將基礎技術分為射門、傳球次數(shù)、傳球準確率、搶截、控球等五個方面,對所獲得數(shù)據,分類、歸納、整理、分析、比較。
表1 中國隊所在的C組基本技術統(tǒng)計
表2 韓國隊所在的D組基本技術統(tǒng)計
C組4隊比賽成績如下:巴西隊比賽7場全部取勝獲得冠軍,土耳其隊比賽7場,4勝1平2負獲得季軍,哥斯達黎加隊比賽3場,1勝1平1負列小組第3名,中國隊比賽3場全負,列小組第4名。
D組的韓國隊:共比賽7場,4勝1平2負,獲得第4名,小組賽韓國隊2勝1平,積7分以小組第一出線。八分之一決賽韓國2比1勝意大利進入8強,四分之一決賽韓國5比3勝西班牙進入四強,半決賽韓國0比1負德國無緣決賽,季軍爭奪戰(zhàn)韓國2比3負與土耳其獲得第四名。(如表1表2)
2.2.1 進攻能力不強
射門次數(shù)是一個隊進攻能力的重要標志,是足球比賽的關鍵部分,足球比賽可以說是圍繞射門而進行的,射門的成功與否更是直接決定著比賽的勝負。
從表1中所列出的射門次數(shù)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隊除了與哥斯達黎加持平外,少于同組的土耳其、巴西。這說明中國隊的進攻能力不強,巴西隊和土耳其在對中國隊的比賽中射門的絕對數(shù)雖然也不高,分別為10和8次,卻分別打進了中國隊4球和3球,顯示了兩隊在進攻中極高的效率,中國隊在小組賽中3場比賽卻未進1球,進攻能力在今后急待改善。
2.2.2 傳、控球能力較差
傳接球是足球運動最基礎的技術,傳接球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進攻效率和對比賽節(jié)奏的控制,也是一支隊伍組織能力最客觀的反應??厍驎r間則體現(xiàn)出一支球隊誰能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從表1中的數(shù)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隊在傳接球次數(shù)、傳球成功率、控球時間上除了略優(yōu)于哥斯達黎加外,與同組的土耳其、巴西有著巨大的差距。
2.2.3 搶截能力較差
搶截次數(shù)及成功率體現(xiàn)出一支隊伍由守轉攻的能力,控球時間則體現(xiàn)出一支球隊誰能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兩項數(shù)據與巴西、土耳其也有著一定的差距。
2.2.4 防守能力極差
現(xiàn)代足球比賽強調攻守平衡,一支球隊不僅要攻擊銳利,而且要有堅固的防守,從比分上看中國隊在分組賽中3場比賽一球未進,分別被巴西、土耳其、哥斯達黎加隊攻進4球、3球、2球,得失球數(shù)為0:9,在歐美強隊面前,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的中國隊的防線未經受住考驗,防守能力差的弊病得到充分的暴露。雖然中國隊在基礎技術上與哥斯達黎加不相上下,甚至在有些方面略優(yōu)于哥斯達黎加隊,但中國隊還是以0比2失利,除了防守能力差外,還與中國隊急與從對方身上拿分,心態(tài)失衡未擺正自己的位置有關。(如表3表4表5)
2.3.1 進攻能力較強
表3 八分之一決賽
表4 四分之一決賽
表5 半決賽
從表2中所列出的射門次數(shù)我們可以看出,韓國隊在射門次數(shù)上大大超過同組的波蘭、美國、葡萄牙,從比分上看韓國隊3場比賽共攻進4球,顯示出較強的進攻能力。
2.3.2 傳、控球能力強
從表2中可以看出韓國隊在傳球次數(shù)和控球時間上大幅度的高于同組其它3隊,在傳球成功率上略低于美國隊,高于波蘭隊和葡萄牙隊,顯示出極強的控球能力和進攻組織能力。
2.3.3 搶截能力略差
搶截能力是本屆韓國隊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僅強于波蘭隊,與美國和葡萄牙隊有一定的差距,本屆比賽中、韓兩隊在搶截能力上都不如歐美強隊,可能與亞洲人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條件與歐美人的差異有關。雖然如此,韓國隊卻能很好地做到揚長避短,發(fā)揮自己技術的優(yōu)勢,取得了成功,而中國隊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因而,止步與小組賽。
2.3.4 防守能力較強,攻守平衡
從比分上看,韓國隊3場比賽共攻進4球,失一球,得失球數(shù)為4比1,顯示出防守能力很強,攻守較平衡,與韓國隊小組賽同組的波蘭、葡萄牙都屬于歐洲老牌勁旅,沖擊力強,打法兇悍,韓國隊未讓他們攻入一球,防守能力可見一斑。
總的來說,韓國隊在射門次數(shù)、控球能力、傳接球上都已經明顯的優(yōu)于同組的波蘭、美國及葡萄牙。所以韓國隊能在小組賽中2勝1平積7分,以小組第1出線。
韓國隊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意大利隊進入八強,也是因為在基礎技術方面全面優(yōu)于意大利隊,韓國隊能夠戰(zhàn)勝三屆世界冠軍意大利隊決不是偶然的。
韓國能夠險勝西班牙進入四強,也是因為其基礎技術略優(yōu)于西班牙隊。
韓國隊之所以輸給德國隊止步于半決賽,是因為基礎技術差于德國隊。
(1)由于中國隊在基礎技術:射門、搶截、控球能力、傳接球的次數(shù)與準確率等方面明顯差于同組的巴西、土耳其隊,因此小組賽的失利不是偶然的。
(2)由于韓國隊在基礎技術方面優(yōu)于美國、波蘭、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因而能在小組賽取得好成績,并且最終進入半決賽。
本屆世界杯中國隊的3場比賽再次驗證了我國足球技術水平的粗糙,高水平的足球比賽不能沒有堅實的技術基礎,一支技術粗糙的球隊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杯上走的很遠。韓國隊在引進荷蘭人希丁克的技術派打法后,成為唯一能夠戰(zhàn)勝歐洲傳統(tǒng)強隊,進軍8強的亞洲球隊。因此,良好的基本技術是立足世界足壇的前提和首要保證。中國隊主教練南斯拉夫人米盧雖然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辦法,但受制于中國隊技術條件的限制,無法取得與希丁克同樣的成績。
表6 中、韓兩隊小組賽積分表
(1)縱觀本屆世界杯中國隊的整體表現(xiàn),隊員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但基礎技術與歐美強隊有一定的差距,技術是足球運動的四大基礎要素之一,中國足球要想在世界杯上取得好成績,必須重視技術,結合速度和力量,走技術足球的道路。
(2)國家隊的技術水平跟青少年梯隊建設直接關聯(lián),青少年階段是發(fā)展技術的黃金階段,中國足球必須從青少年抓起。
搞好足球普及工作,在中小學和高校開設足球課程,迅速擴大足球人口數(shù)量。大力開展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yǎng),與教育部門聯(lián)手,在中小學和高校開展分層次、分年齡段以地區(qū)為中心的各級聯(lián)賽,提高足球人口的技術水平,成立學校三級聯(lián)賽的管理機構,從而為中國足球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
在青少年培養(yǎng)工作中,應注重選拔滿足中國足球技術風格與打法,符合中國人的生理、心理特點運動員,建議選材的主要條件為:①技術全面,尤其是具備一流的傳球技能、開闊的視野和出色的預見性;②腦快、腳快,思維敏捷、身體靈活;③增強好勝、攻擊性強,思維活躍、有團隊精神、勇于奉獻,壓力下情緒穩(wěn)定、自控能力強。
在青少年的訓練中,必須強調按照年齡組大綱的基本要求,把訓練比賽技術作為核心內容,把完成控、傳、運、射、搶等觸球次數(shù)和戰(zhàn)術配合的次數(shù)作為訓練方法的主要指標,要特別強調對運動員1對1攻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得分能力突出的射手;要通過戰(zhàn)術理論的講授和訓練比賽實踐,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對現(xiàn)代足球比賽的理解力。
(3)一個國家足球技術風格的形成必然受到其文化、民族傳統(tǒng)、性格特點、氣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我國的民族特點來看,快速、靈活是我們的特點,國家隊必須向韓國隊學習,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術風格,并發(fā)揚光大。
[1]龔智敏.第十七屆世界杯足球賽中、日、韓3國足球隊技戰(zhàn)術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8):44~46.
[3]潘泰陶.第十七屆世界杯足球賽C組各隊進攻特點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2):39~42.
[4]楊一民.我國足球水平與當前訓練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3,23(2).
G843
A
2095-2813(2012)03(b)-0092-02
張超群(1964,7~):男,漢族,湖北鐘祥人,就職于湖北工業(yè)大學商貿學院基礎課部,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及足球訓練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