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昱葦,綻雁翎
(張掖醫(yī)學高等??茖W校,甘肅 張掖 734000)
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改革與探討
何昱葦,綻雁翎
(張掖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張掖 734000)
為探索三年制臨床專業(yè)新的兒科學教學模式,分別采用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對兩個班進行兒科學教學對照實驗。結果顯示,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可增強學生對不同年齡兒童常見病的認識及臨床診療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唤虒W模式
兒童處在生長發(fā)育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解剖、生理和免疫功能等具有動態(tài)變化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與年齡相關的規(guī)律性,因此,在不同的生理期,兒童疾病發(fā)生的特點不同,常見病也不同。掌握兒童不同年齡期的常見疾病,能夠幫助學生在兒科臨床工作中盡快對常見病做出診斷。為進一步探討適合三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兒科學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我們嘗試應用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對象與方法
選取我校2009級臨床專業(yè)兩個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118人,2班119人。兩個班學生入校成績及第一學年考試成績相當,無顯著性差異。教材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全國高等??茖W校供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用的《兒科學(第6版)》。1班作為實驗組,采用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進行授課。2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按教材編排順序的兒科學教學模式進行授課。
1.2 教學實施過程
實驗組:制訂教學計劃,從疾病部分開始,將教材中的小兒常見病提取出來(包括新生兒疾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肺炎、小兒腹瀉、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另設一章,按不同年齡分期設置本章課程(如新生兒常見疾病、嬰兒期常見疾病、幼兒期常見疾病等),將該部分內容置于兒科學基礎知識之后,而其他疾病置于這部分內容之后,按教材編排進行講解。對照組:按教材編排順序進行授課。兩組授課內容、授課學時均一致,均適當使用多媒體資源配合教學。
1.3 評價
課程結束后,使用相同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及實踐技能測試,理論考試試卷采用綜合題型,滿分100分;實踐技能測試采取病例分析題型,滿分100分;考試成績以≥60分為及格,≥80分為優(yōu)良。對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兒科學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張掖醫(yī)專2009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兩組237名學生兒科學理論考試成績比較[n(%)]
2.2 實驗組與對照組兒科學期末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比較(見表2)
表2張掖醫(yī)專2009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兩組237名學生兒科學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比較[n(%)]
2.3 統計學處理結果(見表3)
表3 張掖醫(yī)專2009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實驗組與對照組兒科學期末考試及格率及優(yōu)良率比較(%)
經統計學處理,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及格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yōu)良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踐技能考試及格率及優(yōu)良率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特別是在實踐技能方面效果顯著,是適合三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教學模式,值得在兒科學教學中推廣應用。
3.1 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
臨床上當我們見到一個患兒時,通過感官首先感知到的是其大概年齡段,再結合患兒的病容就能對其所患疾病種類做出初步判斷。因此,加強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對不同生理期兒童常見病的認識,能夠提高其臨床實踐診療能力。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授課,按系統講解疾病,較少改變教學程序,造成學生對兒科常見病缺乏年齡相關性的認識,導致學生的臨床實踐診療能力較差。采用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一方面突出了兒科的常見病,使學生從思想上加以重視;另一方面,這種不同于以往的臨床課授課方法,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聽課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該模式突出體現了某些重要疾病的年齡相關性,使學生見到某個年齡段的兒童時就能自然聯想到該時期兒童的常見病,從而提高臨床實踐診療能力,為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2 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我們發(fā)現基于兒童不同生理期常見病的兒科學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問題:(1)改變了以往傳統的臨床課教學順序,導致部分學生不能適應,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控制和引導;(2)突出了不同生理期兒童的常見病,卻使學生對不常見的疾病產生不重視、無所謂的不良態(tài)度,導致影響學習效果,學生獲得的知識可能達不到通過傳統教學方法所獲得的相關學科知識的廣度。
3.3 對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模式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因而不存在適用于一切教學環(huán)境的最優(yōu)模式,教學設計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1]。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掌握并靈活運用一系列適用于不同目標、內容及對象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在工作中根據實際需要選取并綜合運用各種模式,才能達成各種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出最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滿足來自學生、教學和社會3方面的不同需要。
[1]季芙紅.兒科學教學中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21(9):91-92.
G424.1
B
1671-1246(2012)16-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