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拄拐男縱身跳湖救起落水女 未留姓名離開】昨天下午,一年輕女子落入龍?zhí)逗珗@的水中,其同伴不停呼救,途經此地的一位拄拐男子見狀縱身躍入水中,將該落水女子撈出。救人的拄拐男子上岸后,沒有留下姓名就離開了,但還是被游人用照相機記錄了下來。
@小淘淘:《泰坦尼克號3D》看完之后影院竟響起掌聲,可見回憶真的可以戰(zhàn)勝一切。片子已經很難評價,畢竟摻雜了太多的感情和回憶在里面。當看到“小李子”清秀的臉,影片代表的已遠不是一部電影那么簡單了。如果將攝影比作對死亡的對抗,那么保存在膠片中的除了生命,更多的是記憶。
@徐小平:對于失敗和風險的積極心態(tài),是硅谷文化重要一面。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失敗了,在硅谷最常見反應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經驗!你下一個公司想做什么?”這種文化非常寶貴。中關村創(chuàng)業(yè)氛圍很濃,但對于失敗與風險有這么寬容與樂觀嗎?——如果沒有,讓我們積極推崇這種文化,使創(chuàng)業(yè)者更后顧之憂、更加一往無前!
@林冶波:媒體報道,有統(tǒng)計稱中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不到世界均值50%;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教師工資近乎墊底,僅為加拿大十分之一。建議中央和各級政府好好研究一下,把那些不該花的錢堅決省下來,比如一些論壇、晚會、三公消費、重復建設等,把省下的錢用來提高普通勞動者的收入。現在,物價很貴,勞動者生活不易啊!
@馬光遠:一看唱空嚇唬不行,就索性唱多,即使騙不到錢,但起碼贏了聲譽。這么多年,我認為在經濟增長方面唱空中國者都很愚蠢,他們根本沒有看到中國人空前的發(fā)財欲望,投資熱情以及致富的夢想。要看懂中國經濟,最好還是到大排檔里遛一圈,看每個人都在聊什么,除了各種各樣的八卦,就是如何賺錢!
@李開復:每次駱大使節(jié)省公費,都會成為社會事件。有人說是不是美國太窮了?有人說是不是作秀?有人說大使怎可能有標準?這里是美國外交官報銷酒店每晚的限制:海口181美元,北京258美元,麗江只有71美元。所以駱大使只是在一個比較嚴謹細膩的系統(tǒng)里奉公守法。
@張欣:博鰲論壇今年來的國際腕級人物明顯多。這里和達沃斯最大的區(qū)別是,達沃斯人人平等,無論你是總統(tǒng)、學者、CEO或者媒體都在一起,沒有助手隨從,翻譯都不能帶。你站著等咖啡的時候,旁邊也許就是克林頓,這是達沃斯真正的魅力。博鰲論壇得把那些政要周圍的“人墻”拆掉。
@宋英杰:有人問我什么是雨幡?好像沒有見到過。雨幡,也是一種天氣現象,就是貌似雨從天上下,未到地面已蒸發(fā)。就像一些政策,落到實處的是雨,半路蒸發(fā)的是雨幡。您沒有見過雨幡嗎?
@左曉蕾:手機短信或者打電話傳遞所謂內幕消息或者推薦股票是違法違規(guī)行為,不是簡單屏蔽就完了,應該要刑事問罪的。電信巨頭應該可以查到源頭。一定要提到法律法規(guī)的高度,不能又被“習以為?!绷恕N覀兲嗟膲拿【褪窃凇耙姽植还帧焙蟊粦Z恿得無處不在,好習慣反而被”處處見怪”了。
@押沙龍:經典可能會被忘掉,但不會被惡搞搞掉。沒什么可怕的。一個社會里對經典文化有一些消解、惡搞甚至咒罵,其實是強壯的表現,所有人都對文化經典敬畏贊美,唯恐“褻瀆”,那這個文化一定是生病了?!@跟養(yǎng)孩子一樣,唯恐孩子被風吹著,被雨淋著,走街上還怕他聽見臟話,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是廢物。
@苗煒:王小波去世15周年了,他出生于1952年,要是活著,今年60歲。當年他寫稿子,傳真到雜志社,傳真過來后,我搶先看到,坐在傳真機邊上經常大樂,包括看到那篇《一頭特立獨行的豬》,在雜志社見過他一回,他反復念叨:你們該使電子郵件了!
@新京報:#王小波逝世15周年祭# 如果我會發(fā)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云散。于是我開始存下了一點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戰(zhàn)勝了寂寞的命運?!跣〔ā逗阼F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