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亮
【摘要】2012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卷總體難度不大,知識點布局相對合理,對重要知識點考查比較到位,主觀性試題涉及的考點都是高頻考點,靈活性很強,綜合性很高。主觀題答題要領主要有三:準確理解,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扣準考題;結合材料全面分析,注重解題方法,縝密思考;綜合把握基礎知識,調動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關鍵詞】準確理解注重方法綜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86-01
2012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卷總體難度不大,知識點布局相對合理,尤其是對重要知識點考查比較到位,主觀性試題涉及《經濟生活》考點主要有:匯率變動及其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企業(yè)經營成功的要素,我國財政的作用,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等;涉及《政治生活》主要考查以下考點: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政府的工作原則、政府的職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對政府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制約等;《文化生活》主要涉及: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生活與哲學》主要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等。雖然試題總體難度不大,但試題的靈活性很強,綜合性很高,想得高分不很容易,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準確理解,靈活運用
高考政治主觀題主要考查政治科的主干知識,尤其是與時事熱點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主干知識。這就要求考生全面把握主干知識,做到了然于胸。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又特別強調能力考查,在答題時考生必須做到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才能扣準考題,高效作答。
先看2012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題T34(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針對上述影響提出兩類企業(yè)各自應采取的對策”。
首先,由于試題涉及的主體是“企業(yè)”,因此能夠自然想到“企業(yè)經營成功的要素”這一知識點。但直接寫出三大要素只能得到部分分數(shù),必須結合材料細化知識、活用考點,才能分析到位。對于“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zhàn)略”,聯(lián)系材料后可以將戰(zhàn)略落實到企業(yè)的戰(zhàn)略定位,將企業(yè)轉型為“對外投資型企業(yè)”;對于“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yè)形象”,要充分理解信譽和形象要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來樹立,便可寫出“增強品牌意識”。
其次,對于“出口貿易型企業(yè)”,根據(jù)材料一的結論比較容易分析出對其影響的因素主要是價格上升,進而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從而不利于商品出口。其中,“價格上升”是關鍵影響因素,分析出這一點就可以基本確定所需運用的考點是“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但將“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的三點內容和盤托出很難得分,因為答題必須結合材料,這樣就必然要求將所用知識點靈活處理。對于“調節(jié)生產”這點不能僅僅說出壓縮生產規(guī)模,減少產量,這種措施只會減少影響,但取法避免人民幣匯率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結合材料,比較一下“出口貿易型企業(yè)”和“對外投資型企業(yè)”,就可以想到“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等形式,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這一措施可以轉化風險,幫助企業(yè)走出困境;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這點也不可泛泛而談,要從管理和技術兩個角度進行深層分析,便可得出結論如下:提升企業(yè)科學管理水平,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于“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這點,要著重在“高質量”三個字上下功夫,因為出口貿易已經堵了出路,只能通過提高質量解決問題,再聯(lián)系第四單元“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的措施”,于是便有了“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品牌意識,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二、注重方法,全面分析
在解題過程中,很多考生容易出現(xiàn)簡單作答,蜻蜓點水的情況。其實簡答題不能顧名思義,以為就是“簡單作答”,否則就會出現(xiàn)答題的片面性。認真結合材料分析,按照解題方法縝密思考,可以避免這樣的失誤。
再看2012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題T35(2)“結合材料二,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如何用好微博”。本題的得分率可能不會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掌握解題的正確方法,解題中分析不夠全面。此題屬于“措施”類設問,“措施”類設問能直接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種設問方式。但此類設問又是靈活多樣的,從設問的方式看,既可以是直接的,即讓學生直接提出有關解決問題的措施或對策,也可以是間接的,即讓學生給有關主體針對某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建議。
“措施”類設問的解答,可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以下四個角度是我們在答題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一是審清設問,明確角度。二是聯(lián)系課本尋答案。三是落實主體尋答案。四是聯(lián)系材料尋答案。在解答本題時,審清設問,明確角度很容易做到,但從試題設問看,很難直接找到相應的課本知識,只有通過結合材料,審清題意,針對性地獲取材料信息,弄清主體后才能落筆。再讀材料發(fā)現(xiàn),本題中使用微博的是政府和公民,于是圍繞政府便可想到:宗旨和工作原則、職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監(jiān)督等;圍繞公民可想到: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則等,至此答案全面得出。
三、注重綜合,觸類旁通
高考命題強調能力立意,體現(xiàn)了一定的靈活性,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檢測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以及論證和探索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上述要求,我們必須在復習中引導學生綜合把握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才可能調動和運用知識,進而通過獲取和解讀信息對知識進行篩選,再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索問題。
最后主要以2012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題T37、T35為例,說明知識的綜合性。T35(1)“請選擇一個最恰當?shù)奈ㄎ镛q證法原理,評析材料中網(wǎng)民的觀點”。解答本題時,首先要考慮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發(fā)展觀、矛盾觀、辯證否定觀等觀點,評析觀點時使用最多的是矛盾觀,這樣就要求再次縮小范圍,重點對比“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三個原理或方法論。當試題涉及“解決問題”時一般使用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本題設問是“評析”,于是舍去;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方法論的原理依據(jù)范疇更大,針對性不強,也可排除;恰好試題涉及的是“分析問題”,最后確定運用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上述的綜合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內部,這是一種范圍較小的綜合。
T37(3)“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請你設計一個有助于吸引中學生了解其文化內涵的主題活動,并從《文化生活》角度說明活動的意義”。此題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的文化與人的關系、文化與社會的關系,第二單元的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等。上述內容顯然體現(xiàn)了模塊的內部綜合,這對學生的要求極高。
還有一種最大的綜合就是模塊之間的綜合,以T37(2)“針對人們把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作普通假日來過的現(xiàn)象,綜合運用《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整合知識,形成知識鎖鏈,達到觸類旁通,增強解題的全面性,提高解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2012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題及答案,《揚子晚報》,2012年6月11日.
[2]江蘇省教育考試院主編,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說明,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課程教育研究·中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