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方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溫州325011)
對于一家財務管理完善的上市公司,每一筆應收賬款自形成之日起就應當進行有效的管理成本分析,現(xiàn)代成本收益理論將應收賬款管理成本分為兩部分:一是收賬成本。是指包括工資、通訊費、辦公費、信息資料費等一系列相關費用在內的應收賬款日常管理費用和在催收賬款過程中發(fā)生的其他一系列開支。二是壞賬成本。是指對包括現(xiàn)金折損、拒付成本及相關延期支付成本在內的一系列壞賬損失。在上市公司具體的應收賬款管理成本中,A成本同B成本之間存在著數(shù)學上的反向關系,具體如左圖:
在A成本上升的開始階段,B損失的降低并不明顯,當A成本繼續(xù)上升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具體到交點的這段時間內,B損失會急劇下降,過交點之后,A成本的繼續(xù)增加所帶來的B的減少幅度將越來越不明顯,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A增加的邊際收益開始時候是呈遞增態(tài)勢上升,過交點之后開始下滑,所以針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而言,針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應當按照B的損失幅度、損失時間段來盡可能的找回最大范圍的A成本。
要更好地從根本上避免應收賬款的壞賬,應當在其形成之前對其進行收益分析。收益指的是如果在提供少量信用額度甚至是不提供信用額度的情況下,買售方可能會通過壓低價格或者轉向其他賣家的形式所造成的一種短缺成本,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損失,有直接造成的銷售總收益的減少,同時包括市場份額減少所帶來的一系列隱性的連鎖損失,從理論角度來說是指喪失的投資于新項目而獲得的收益,但現(xiàn)實中卻不能完全用“喪失的投資于新項目而獲得的收益”來衡量。因為在給買受方提供信用后,上市公司有好投資項目時的理性做法是向金融機構融資,此時機會成本應該用“投資于新項目”,需要融資成本來衡量;上市公司沒有好投資項目時則可通過資本市場來獲得等信用期間內的資金時間價值,即獲得這一段期間內資金的市場無風險收益。很明顯,給買受方提供信用的條件為:有新項目時,應收賬款的收益須大于新項目的融資成本;無新項目時,應收賬款的收益須大于市場無風險收益。如果在不滿足上述條件情況下給買受方提供信用,將會降低上市公司企業(yè)價值。
要想更好地改善應收賬款管理,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在應收賬款產生前后嚴格把關,做好財務分析、測算控制、賬款催收、賬款管理等工作,筆者認為,運用現(xiàn)代成本收益理論角度解決相關應收賬款問題主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上市公司應當依據(jù)公司具體的業(yè)務情況和財務賬款,分析測算出能夠提供給買方信用的能力,尤其是嚴格控制應收賬款占其主營業(yè)務的比例,同時最大限度地精確測算應收賬款的收益與機會成本,為財務部門的賬款管理提供決策依據(jù)。二是強化上市公司的風險控制程序。具體而言,市場銷售部門要對客戶的具體信用情況、業(yè)務的真實風險狀況做出分析判斷,然后根據(jù)每筆業(yè)務的收益狀況和整個市場狀況確定合理的信用方案(包括信用期限、信用額度和現(xiàn)金折扣政策等方面),并將客戶資料和信用方案交給財務部門審批,只有經過財務部門審核通過之后方可與買受方之間開展應收賬款業(yè)務。三是建立有效的應收賬款責任制度和完善相關基于風險分散原理的貨幣多元化策略。
一是根據(jù)上市公司自身的壞賬成本與收賬成本的具體情況來采取催討賬款的措施。二是要利用應收賬款的抵押融資和售讓方式來轉嫁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和延期支付風險。三是進一步完善“壞賬準備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