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長期以來,在我們小學,無論是中年級的習作教學,還是高年級的寫作教學,都重視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如果把這種“生活化”的個人性情抒發(fā)式的寫作形態(tài)作為人文性的體現(xiàn)的話,那么,寫作教學的工具性應體現(xiàn)在哪里呢?黃偉教授指出:寫作教學的價值至少有二:一是對于學生內在發(fā)展的價值,即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升華德性情操,養(yǎng)育情感美感。簡言之,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二是對于學生外在的價值,即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生活中的交際需要通過寫作進行得體的文字表達。而我們當前的寫作理念往往只重其一而忽略其二,只關注寫作的“真情實感”“有感而發(fā)”的個人抒懷,而忽視了寫作教學應對社會之需的能力操練。筆者認為寫作教學的工具性應直接體現(xiàn)為“實用性”,我們的寫作應關注“實用性”,這應是小學寫作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
國外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能夠做像模像樣的研究性閱讀、文學分析,寫像模像樣的研究報告、小論文,而我們的大學生有許多直到畢業(yè),還沒學會研究性的閱讀,也沒學會基本的論文規(guī)范。這不是我們的學生水平低,人家水平高,而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教過那種樣式的閱讀、那種體式的寫作。
實用性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沒有明晰界定,也沒有設立獨立單元,缺少內容體系,更談不上寫作方法上的指導。我們的作文教學如何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通過作文教學使學生具備適應未來工作與生活所必須的寫作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現(xiàn)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如果從實用性的角度來審視,從為了學生實際的需求來衡量,還是有所欠缺的。首先,教材的編寫重人文輕語文。在多次課改之后,我們的語文教材高舉“人文”大旗,強調人文精神,選文上注重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以“人文話題”為結構方式,克服了課改前教材過于“技術化”的傾向。但是,這樣又出現(xiàn)了“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語文教材變成了人文教材。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功能,但絕不能變成語文的全部宗旨。其次,教材的編寫重思想統(tǒng)一,輕獨立思維。教材中許多選文仍致力于確立精神核心占據思想的制高點,卻沒有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拓展思維維度的角度來考慮。
1.實用性閱讀材料與文學性閱讀材料篇數相比嚴重失衡
縱觀人教版小學三至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教學選文,文質兼美,文學色彩濃厚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是要找實用性文體的文章可謂少之又少。請看如下統(tǒng)計:表1
年 級三年級上冊四年級上冊五年級上冊五年級下冊六年級下冊實用性閱讀選文第六組《太陽》(說明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書信,略讀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訪談錄,略讀課文);第三組《鯨》、《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沒有灰塵》(說明文)在第六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兩篇關于研究報告的閱讀材料第六組綜合性學習有兩篇書信的閱讀材料,一篇建議書的閱讀材料
人教版教材中的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共233篇,實用性閱讀文章僅7篇,占選文總量的3%。如果加上綜合性學習中的5篇閱讀材料,實用性閱讀范文也僅占閱讀選文總量的5.1%。
2.實用性寫作教學與文學性寫作教學安排次數相比嚴重失衡
筆者整理了人教版小學中高年級有關實用性寫作的教學內容(筆者把綜合性學習活動也做了統(tǒng)計),如表2、表3:
表2
表3
從統(tǒng)計結果可知,人教版教材中,小學中高年級總共安排了64次寫作練習,其中實用性寫作15篇,占作文總量的23.4%,可以說比重非常輕。這15篇實用性作文及5次綜合性活動如“天女散花”般分布于八冊語文課本中,編排比較散亂,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有序性,教師和學生很難對其有整體的把握。
對比國外的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所學的教材中有像模像樣的研究性閱讀、文學分析等等,通過學習,他們就能做像模像樣的研究報告、小論文。而我們的教材,當一個實用性寫作內容進行訓練之前,很少有這個主題的系統(tǒng)、有序的實用性閱讀做鋪墊。因此,往往是學生還在云里霧里一片迷茫,還沒有真正掌握其方法時,教師便要求他們動筆寫了。這樣的寫作如何有質量呢?
當然,這不是我們的學生水平低,而是因為我們的教材沒有提供系統(tǒng)的實用性閱讀和寫作例文,我們的教師也沒有真正進行過實用性閱讀和寫作教學。
我們的語文教學要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要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服務,就應該在編寫教材時重視實用性閱讀教學和實用性寫作教學。
平時測驗、期末考試及區(qū)市組織的抽測統(tǒng)測中,基本不考實用性文體,致使實用性寫作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基本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tài)。
國外的學生在小學三四年級就能夠寫出結構、形式相當嚴謹、規(guī)范的論文來,這與他們受到的嚴格而又開放的寫作訓練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讓我們的教師沒有此類寫作的知識儲備,而教材中關于實用性寫作的敘述過于籠統(tǒng)含糊,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指導。與之相配套的教師最主要的參考用書——《教師教學用書》也只羅列了幾點教學目標,欠缺有效的指導。如此開放的編排體系,一線教師對實用性寫作教學目標就很難準確把握。教師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寫,如何能指導學生?在我們小學階段的實用性寫作中,我們的教師只能是“腳踩西瓜皮”——方向不明,或是“上轎穿耳洞”——準備不足。
1.現(xiàn)在的實用性寫作教學只停留在側重寫作格式的初級階段
實用性寫作在我們的教學中是有的。但我們所教的都是我們習慣視野中的“日常應用文”,即便條、通知、啟事、廣告、書信、申請書、感謝信、倡議書、產品說明書、調查報告等。而這些“日常應用文”,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實踐中,大多并沒有得到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講講格式而已。而這種只側重教授寫作格式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高度的實用性寫作教學,它并沒有一定的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并不能提升學生多少語文素養(yǎng)。
2.注重培養(yǎng)思維、實踐、表達等能力是實用性寫作教學的方向
我們的課堂實用性寫作教學應側重寫研究報告、讀書評論、調查報告等為學生以后的學習需要為指向。例如,我們讓學生寫“我的媽媽”,可以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記敘文的形式,指導學生用實用性的方法去進行,讓學生去采訪爸爸媽媽、親戚、鄰居和爸爸媽媽的同事等等,用調查報告或紀實文學的體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寫作過程,就不是簡單的以回憶的方式完成的,它是一種綜合的學習實踐活動,融合了思維、寫作、人際關系協(xié)調、活動實踐、口頭表達等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綜觀我國現(xiàn)行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作文似乎已成為考試的衍生物,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寫。而現(xiàn)行小學語文的考試評價,實用性寫作甚少涉及到。這一現(xiàn)實情況,顯然是不利于此類寫作教學的。筆者認為,只有將實用性寫作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去,我們的老師才會真正重視起來,才會對其進行研究,實用性寫作教學才會有改革,才會有創(chuàng)新,才會有突破。
寫作教學應該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而實用性寫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現(xiàn)代文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關注交際目的,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內驅力,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
我們可以將實用性寫作練習創(chuàng)設成各種生活情境,從而生成一個個實用性寫作訓練的內容。只有在學生入情入境時,只有在學生產生言語動機時,我們的寫作練習才是最有效的。例如,我們學校是開發(fā)區(qū)的一所品牌學校,每個學期來校參觀的嘉賓絡繹不絕。于是,學校開展了“校園導游詞”征集活動。這樣的寫作題目很有創(chuàng)意,學生們也有話可說。
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實用性寫作的練習機會,使他們學到的實用性寫作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得到重溫和強化。
例如,教學人教版第六冊第6課《燕子專列》一課,當上到“燕子在瑞士境內遭遇惡劣天氣,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的時候,瑞士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號召居民救護燕子”時,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如果此時你就是電視臺的主持人,在燕子面臨死亡危機的時刻,你會用怎樣的話語打動你的觀眾或聽眾呢?請你寫一份主持稿”。此時,同學們已經入情入境,都為那些凍僵的燕子著急,讓他們寫,那真是文思泉涌。這時,教師即可相機指導。再比如,開家長會了,請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一份邀請函,教師指導后,選取一份公布在班級主頁上;還可以圍繞大隊部的活動,給自己的假日小隊寫一份活動策劃書,策劃書包括活動目的、活動內容、活動主題、注意事項等等。通過這樣的寫作鍛煉,學生不僅積極主動,趣味盎然,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實用性寫作能力。
小學階段的實用性寫作,不僅僅是作文教學,更是一個對自然、社會的觀察研究過程,涉及文理等多個科目的問題,因此,它具有綜合學習的特征。語文教師可以與科學教師合作指導學生寫觀察記錄、實驗報告;可以與品德與社會教師攜手指導學生寫有關歷史、社會問題的調查報告。
我們所在的學校校園大,學生人數多,每天的課間餐可謂是眾口難調,家長的意見不一。大隊部便組織三至六年級的學生設計營養(yǎng)課間餐的方案。同學們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去超市尋找合適的糕點去水果店查看各種水果;他們記錄同學們愛吃的餐點;上網查找各種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他們絞盡腦汁計算合理的價格等等。同學們都希望自己的方案能成為學校最佳課間餐設計,于是他們進行廣泛的調查,擁有了充足的資料,并將這些資料進行選擇、歸類、整理。他們知道,只有內容詳盡、分析透徹的方案設計才能獲得大家的喜愛。許多學生喜歡這樣的作業(yè),希望老師多布置這樣有趣的作業(yè)。
其實,很多的實用性寫作內容在我們的身邊,《蛋糕and面包之秘密——食品銷售調查報告》、《關于下沙“00后”課外生活情況的調查》、《關于小區(qū)健身器材的使用與維護的調查報告》、《新華河水質污染調查報告》、《關于人們一天所收短信量的研究報告》。
我們班同學在調查報告《關于信息時代人們是否還去郵局投遞信件》中認識到:
1.大多數人在信息時代不會經常去郵局投信,他們嫌太累,不肯往郵局跑一趟,他們覺得使用電子郵箱真的很方便。
2.使用電子郵箱也不是萬無一失、萬事大吉的,有時也會讓人懊惱,會耽誤事情。
3.電子郵箱雖然方便,但使用多了會影響視力,還會影響脊椎、頸椎。
4.用手在信紙上寫信,再到郵局投遞,更能傳達真情實感,表達的內容更豐富、更具體。信件讓郵遞員親手送到對方手里,更讓人放心。
5.使用電子郵箱和到郵局寄信各有利弊,我們可以交替使用這兩種方法,既可以增添生活樂趣,又可以鍛煉寫作能力。
這些話語還很稚嫩,但孩子們通過親身調查、觀察、認識、思考,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表達,學會了與他人打交道,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從前文筆者統(tǒng)計的實用性閱讀和實用性寫作內容分布來看,我們的教材,很多時候,一個單元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脫節(jié)的。也就是說,學生在進行本單元習作時,并不能從前面的選文中進行模仿。而實用性寫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方法的指導。沒有方法的指導,沒有專項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是不可能掌握各類實用性文體的寫作的。
那么,教材的缺陷,教師是否應該補上呢?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美國學者格雷夫斯認為,教師只有和學生一樣,也經常在課堂上寫點文章,才能懂得寫作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其次,教師寫作可以給通過樹立寫作的榜樣。通過是通過學習榜樣和親身實踐學會寫作的,老師的下水文就是學生的最好的學習對象。第三,教師只有通過寫作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自己的寫作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對于實用性寫作,如果我們老師都對教授這樣的寫作心里沒底,自己不會寫,那么,我們的學生實用性寫作水平肯定上不去。因此,在實用性寫作教學中教師親自動筆是很重要的。只有我們親自下水嘗試深淺,教學才會得法,教學才會有效。相信,我們的范文豐富起來了,學生的文章也會精彩起來!
[1]曾宣偉.“實用性寫作”應成為寫作教學的一項基本內容[J].教學月刊,2008.2.
[2]王犇.語文,魂兮歸來——淺析中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特點與理想選文考察[J]文藝生活,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