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勝,周俊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5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預防性腦照射在局限期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
郝文勝,周俊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5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目的 觀察預防性全腦照射(PCI)應用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90例采用根治性治療腫瘤達完全緩解的局限期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并隨機分為兩組,45例患者在常規(guī)放療和化療基礎上采用預防性腦照射(PCI)治療作為觀察組,45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放療和化療治療作為對照組,隨訪所有患者3年,觀察兩組患者腦轉移及生存情況,同時對觀察組治療期間及隨訪期間PCI治療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結果9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放療及化療,隨訪所有患者3年,觀察組有6例患者在PCI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頭暈等顱內壓增高癥狀,2例出現間斷頭暈及記憶力下降,未見其他癥狀。兩組患者1年腦轉移率和3年內腦轉移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觀察組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在根治性治療腫瘤達完全緩解后采用預防性全腦照射可顯著降低腦轉移率,可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對改善患者預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且在嚴格掌握預防性腦照射劑量的前提下,該法是安全可行的。
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預防性全腦照射;腦轉移;生存率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中約20%的患者為小細胞肺癌(SCLC)。小細胞肺癌生物學特性較為特殊,病變早期易發(fā)生遠處轉移,統(tǒng)計數據表明,生存期超過2年的患者,有高達50%的患者可發(fā)生腦轉移[1]。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采取單一治療療效差,術后常需要輔以輔助放療或化療[2]。我科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間對45例局限期SCLC患者采用預防性腦照射并隨訪3年,探討分析其在局限期SCLC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90例局限期SCLC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歲,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2.6±8.7)歲;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小細胞肺癌,且根據國際肺癌研究會(IASLC)1989年臨床分期標準均確診為為局限期SCLC;卡氏評分≥70;本組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治療(即手術+化療或放射治療+化療),腫瘤達完全緩解(CR),即患者在經過根治性治療后根據全身檢查(如胸部CT、顱腦MRI、全身同位素骨掃描ECT及腹部超聲檢查)未證實有腫瘤存在。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45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預防性腦照射(PCI)治療作為觀察組,45例患者常規(guī)治療后不行PCI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手術患者均術后給予EP(E:依托鉑甙,P:順鉑)化療方案進行4個周期的化療后臨床檢查達到完全緩解;放療患者先行肺局部腫瘤三維適形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采用采用美國Varian 21EX直線加速器,6 MV X射線,對患者腫瘤原發(fā)灶、患側肺門行54~60 Gy[3]照射,5次/周,1次/d,每次2 Gy。放療結束后再接受4個療程的化療。觀察組患者在化療達CR后10~30 d采用30~36 Gy/15~20 F的照射劑量采用分割照射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照射野為雙側,下界平顱底線、上界、前界和后界開口,5次/周,1次/d,每次2 Gy[4]。
1.3 觀察指標 隨訪所有患者3年,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1年腦轉移率、3年腦轉移率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同時觀察觀察組患者PCI治療期間及隨訪3年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一般情況 本組9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根治性治療,觀察組患者順利完成PCI治療,所有患者均采用電話或回訪等方式獲隨訪3年。觀察組中有6例患者在PCI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頭暈等顱內壓增高癥狀,2例出現間斷頭暈及記憶力下降,未見其他癥狀。
2.2 兩組患者隨訪結果比較 ,觀察組1年腦轉移率與3年腦轉移率分別為6.67%、17.78%,對照組分別為22.22%、40.0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腦轉移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1年生存率為95.56%,對照組為88.89%,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3年生存率為82.22%,對照組為60.0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例(%)]
肺癌是一種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SCLC是各種肺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腫瘤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手術治療輔以術后化療和放療,近期療效好,可是遠期療效差,易發(fā)生遠處轉移及腫瘤復發(fā),致死率高[5]。臨床實踐表明,SCLC遠處轉移尤其是腦轉移是影響其預后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多認為,引起腦轉移率較高主要與血腦屏障使得腦組織中抗癌藥物濃度明顯低于腦外組織有關[6]。
為了降低SCLC患者腦轉移的發(fā)生率,許多臨床工作者也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預防性PCI可降低SCLC患者腦轉移的發(fā)生率。但預防性PCI對未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與患者在腫瘤局部控制后發(fā)生了肝臟和骨等其他部位器官的轉移有關[7]。。我國學者曹卡加等[8]也曾做過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接受PCI治療可減少SCLC發(fā)生腦轉移的機率,這一點已經得到證實,而且也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確定。由此可見,接受PCI治療對于患者可明顯降低腦轉移的發(fā)生率,但是對于生存率是否可以提高仍然報道不一。我們認為腦轉移的發(fā)生是影響SCLC患者預后的重要原因,采用PCI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腦轉移率,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而對于接受PCI的患者生存率并未得到明顯提高這可能與患者病灶發(fā)生其他部位轉移等其他因素有關。從本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無論是1年腦轉移率還是3年腦轉移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年生存率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于SCLC患者PCI治療時的照射劑量應當準確把握,避免分次劑量或總劑量過大增加放射性腦損傷的發(fā)生機率,有專家認為PCI治療劑量以25~36 Gy為宜[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劑量未超過36 Gy,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及隨訪3年期間僅發(fā)生惡心、記憶力下降等可逆性并發(fā)癥,并未發(fā)生任何嚴重后遺癥,這一結果說明只要掌握好照射劑量,預防性腦照射是安全可行的。
綜上所述,預防性腦照射應用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可明顯降低腫瘤腦轉移率,對提高患者生存率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對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在采取手術治療加術后放療及化療后,可采用預防性腦照射,對改善患者預后仍然有著重要的作用。
[1]姜 新,曲雅勤,辛 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預防性腦照射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8):1024-1025.
[2]蔣 月,葛 紅,袁 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術后預防性全腦照射與化療的比較[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5,8(7):687-688
[3]谷銑之,殷蔚伯,余子豪,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578.
[4]沈文斌,祝淑釵.局限期小細胞肺癌腦預防性照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雜志,2006,33(16):956-958.
[5]姜 新,曲雅勤,辛 穎,等.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預防性腦照射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醫(yī)學,2010,4(8):1024-1025.
[6]劉字鵬,葉盛開.進展期小細胞肺癌預防性頭顱放射治療可延長生存期[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87(42):8964.
[7]陸嘉德,Michael F.Back.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現狀及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06,16(8):33.
[8]曹卡加,黃忠英,涂名恥,等.小細胞肺癌腦預防性照射的遠期療效[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2,11(4):224-226.
[9]庹秀林.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預防性全腦照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49(9):126-127.
R734.2
B
1003—6350(2012)20—08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0.035
2012-05-04)
郝文勝(1969—),男,安徽省合肥市人,主治醫(yī)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