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學(xué)院數(shù)學(xué)與計算科學(xué)系 周宇劍
剛學(xué)完正弦定理,小明先后做了以下幾道題:
小明第(1)題填了60°,同桌說他錯了.小明想了想,發(fā)現(xiàn)自己丟掉了和60°正弦值相等的120°角.
小明接著做第(2)題時,很得意地填了30°或150°.但同桌又說他錯了.小明疑惑了,這次考慮到和30°正弦值相等的150°角,怎么又錯了呀?仔細一想,發(fā)現(xiàn)150°不符合題目要求.
小明更仔細地計算完第(3)題,說“這下總該對了吧?”,與同桌一對照,兩人的答案不同,仔細對比了一下,求c邊的結(jié)果一樣,之后的解法不一樣,他倆的具體解法如下.
故B=75°或105°.
當B=75°時,A=180°-B-C=75°.
當B=105°時,A=180°-B-C=45°.
仔細看完解題過程和步驟后,小明和同桌都茫然了,真看不出來到底誰的解法有問題?小明拍拍腦袋說:“哎,都是正弦定理惹的禍!到底怎么做才能對啊?”
對剛學(xué)完正弦定理的學(xué)生來說,很容易出現(xiàn)上述錯誤.這幾道題目涉及到已知兩邊和一角解三角形的問題.這類問題又分為兩種類型:已知兩邊及一邊的對角和已知兩邊及它們的夾角.現(xiàn)就這兩種類型的問題分析如下:
1.已知兩邊及一邊的對角.
在△ABC中,已知BC=a,AC=b,A(0°<A<180°),求B.
該問題需分三種情況討論.
(1)當a>b時(已知角的對邊大于所求角的對邊).
(2)當a=b時(兩已知邊相等).
若90°≤A<180°,由B=A,知原題無解;若0°<A<90°,由B=A,知原題有一解.(3)當a<b時(已知角的對邊小于所求角的對邊).
教學(xué)過程中要提醒學(xué)生在實際解題中要注意判別已知條件中的兩邊之間的關(guān)系,依情況和是否具有實際意義而解.
2.已知兩邊及它們的夾角.
在△ABC中,已知BC=a,AC=b,C(設(shè)a<b,0°<C<180°),求A和B.
這種類型的題目如果按照上種類型用正弦定理來求角,均要考慮A或B是否為鈍角,如果為鈍角時又要驗證是否有實際意義,則解題既加大了計算量,又耽誤時間.教學(xué)中要幫助學(xué)生理解判斷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中就有邊角邊(SAS)判定定理,因此,已知兩邊及它們的夾角時,能夠唯一確定三角形.故此類型必定有唯一解.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
方法1:用余弦定理求A或B(唯一確定解),再用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求出另一角.這種計算免去了對所求角是銳角還是鈍角的思考,但計算量稍微大一點.
方法2:用正弦定理求A或B,再用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求出另一角.這種方法計算量相對簡單些,但一些初學(xué)的同學(xué)理不清頭緒,現(xiàn)剖析如下.
(1)當90°≤C<180°時.
此時,A、B均為銳角,可用正弦定理任意求A或B的值,原題有一解.
(2)當0°<∠C<90°時.
求出c后,比較a、b、c的值.
若c值最小,即c<a<b,則用正弦定理求出a、b中較小邊a所對的角A,因為a<b,所以A不能為直角或鈍角,原題有一解.
若c值處于中間位置,即a<c<b,則A<C<B.先用正弦定理求最小邊a所對的A,由于A最小,故A不能為直角或鈍角,原題有一解.
若c最大,即a<b<c,則A<B<C.A、B均為銳角,原題有一解.
前面小明與同桌做的第3題表面上解得很好,但都存在問題.在已知條件中包含一個隱含條件:a<b,所以,在△ABC中,A<B.因此,小明的解法中A=135°、B=15°這個結(jié)果要舍去;小明同桌的解法中A=75°、B=75°這個結(jié)果要舍去.
已知三角形的兩邊及它們的夾角,求其余兩角的問題解題策略:求出第三邊c的值后,比較三條邊a、b、c的大小,可用正弦定理求出已知邊a與b中較小的邊所對的角,這個角就不可能是鈍角或直角,可直接確定該角的值.這樣就避免了用正弦定理時討論各角是銳角還是鈍角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