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菊香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八○四工廠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湛江 524005)
《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和將來從事本專業(yè)的實際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影響。該課程主要介紹常用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和液壓傳動等內(nèi)容。本課程專業(yè)理論性強,概念多,內(nèi)容廣且前后章節(jié)聯(lián)系不緊密,課堂教學難免枯燥乏味,加上目前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生源質(zhì)量較差,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生學習存在不同的障礙等問題,導致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較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筆者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漸摸索和總結出了幾種教學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作為教師,若能在第一堂課進行巧妙設計,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常見而又從未思考過的問題,不但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筆者在《機械基礎》的第一堂課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1)家中的縫紉機為什么采用圓帶傳動?為什么腳踩縫紉機踏板時,會出現(xiàn)反轉(zhuǎn)或不轉(zhuǎn)的情況?(2)為什么自行車采用鏈傳動?反轉(zhuǎn)自行車踏板時自行車為什么不會倒退?(3)為什么卷揚機提升重物,當機器停止運動時,重物不會掉下來?(4)為什么手表中采用齒輪傳動?等等,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機械基礎》課程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然后,帶著這些問題,讓學生參觀機械傳動室,直觀地感受機械傳動的種類,直觀地感知機械傳動的原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從而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變?yōu)橹鲃拥貙W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欲望和興趣。
《機械基礎》課程概念枯燥,記憶型知識較多,很多學生認為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突擊記憶就可以應付考試了,所以有些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聽音樂等,沒興趣聽課。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巧妙安排教學內(nèi)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常見螺紋的代號與標記時,筆者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個螺栓和一張A4圖紙,要求學生畫圖并進行螺紋標注,課堂氣氛頓時變得活躍??墒菑哪睦锶胧帜兀繉W生開始討論,在筆者指導下,學生先用游標卡尺測量螺紋的大徑,在干凈的白紙上利用拓牙印的方法測量螺距,再通過查表確定螺紋的公稱直徑,螺紋的種類,畫圖,最后再標注螺紋,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簡單的測量、查表、畫圖、標注螺紋,非常有成就感。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再講解普通螺紋在特殊情況下還應標注螺紋的中徑、頂徑公差帶代號、旋合長度等等,學生非常容易接受。筆者乘勝追擊,從普通螺紋的標注、梯形螺紋再到管螺紋的標注,學生接受起來自然而然。雖然這樣安排教學內(nèi)容,看起來會增加教學課時,但合理的利用,不但不會增加課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由于中技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教學中難點的理解相對困難,因此,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沒有信心,對《機械基礎》的學習也就沒有興趣。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模具、掛圖、實物、多媒體等多種輔助教學方法,轉(zhuǎn)化教學難點,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對較抽象的難點知識,模具、掛圖等不足以讓學生理解透徹的情況下,筆者便在生活實例中尋找突破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解差動螺旋傳動,當兩段螺紋旋向相同時,活動螺母實際移動的距離計算公式 L=N(ph1-ph2),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如圖1所示。
圖1 差動螺旋傳動圖
圖1中:1——螺桿;2——活動螺母,只能沿導軌移動;3——機架,相當于固定螺母。
設Ⅰ、Ⅱ兩段螺紋均為右旋,根據(jù)螺旋副(a)可判定螺桿相對機架左移,根據(jù)螺旋副(b)可判定活動螺母相對螺桿右移,活動螺母究竟怎樣移動,學生很難理解。筆者舉出如下例子:一列火車往車站方向開,一名乘客以相反的方向在車廂內(nèi)從車頭往車尾走,那么,乘客相對車站的移動距離是多少呢?
如圖2所示。
圖2 演示圖
Sa——車廂相對車站的移動距離;
Sb——乘客在車廂的移動距離;
S——乘客相對車站的移動距離。
由圖 2 可知,則:S=Sa-Sb
上例中:乘客——相當于活動螺母,(移動距離為:NPh1);
車——相當于螺桿,(移動距離為:NPh2);
車站——相當于機架(固定螺母)。
所以,活動螺母相對機架實現(xiàn)差動移動,移動距離為:L=NPh1-NPh2=N(Ph1-Ph2),當計算結果為正時,活動螺母移動方向與螺桿移動方向相同。同理,也能很好地理解當兩段螺紋旋向不同時,活動螺母的移動距離L=N(ph1+ph2)。通過這個例子,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計算公式,而不是死記憶,對學生靈活運用公式很有幫助,既轉(zhuǎn)化了難點,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中職學生學習成績差,且在初中時大多不被教師關注。在這種不被關注的環(huán)境下,他們對學習越來越?jīng)]興趣,對教師也越來越疏遠,慢慢地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甚至產(chǎn)生了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進入中職學校后,這種不良心理會繼續(xù)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因此,中職教師應巧妙運用溝通藝術,用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溫和的語氣與學生溝通,要及時發(fā)現(xiàn)、肯定和贊美學生的閃光之處。對于學習認真但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要先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再指出需改進的地方;對于課堂中不太遵守紀律的學生,不可大聲地責罵和諷刺,要用理解的心態(tài),學生易于接受的溝通方式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如遇到學生上課時看小說,筆者會先肯定愛好文學、愛看小說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并說明自己也有同樣的愛好,只是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樣用理解的心態(tài)教育學生,學生更易于接受。對于性格孤僻、自卑的學生,教師在很多場合,應有意無意地叫出學生的名字,讓這些學生感受到被關注、被關心,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在課間休息時,教師不要一下課就離開教室,應多與學生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很多學生往往是喜歡這個教師,才喜歡聽這堂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中職學生的學期考試大多是本校教師出題與監(jiān)考,難以杜絕學生在考試中作弊的情況,一些不學習的學生或?qū)W習水平欠佳的學生,在考試中由于作弊而得到一個高分,這種一錘定音的考試制度,大大打擊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筆者以學期評定的成績作為《機械基礎》課程結束的畢業(yè)成績,學期評定的成績按如下比例計算:平時成績(占30%)+期中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期中平時成績包括:上課考勤、遵守課堂紀律、課堂學習表現(xiàn)和課后作業(yè)情況四個方面,并對每個學生的平時成績進行跟蹤、考核、定期公布,有獎有罰,獎罰分明。例如,根據(jù)學生上課回答問題、課堂作業(yè)的態(tài)度、回答問題的準確程度分別給予不同加分;根據(jù)學生上課時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創(chuàng)新給予不同加分,對于課堂全勤的學生給予適當加分,對于期中、期末取得高分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奈镔|(zhì)獎勵。實踐證明,這種獎懲制度改變了以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評先評優(yōu)的標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要提高中職學生《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變化,不能墨守成規(guī),一切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都可以大膽嘗試。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桂和利.提問法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2).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機械基礎》(第 3 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3]陸新建.提高高職學生高等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思考[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8).
[4]孫成林.淺談中職課堂教學的技巧[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