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玲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70)
在教育教學中,網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利用網絡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其次,開展網絡教學有很強的選擇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再次,通過網絡以及“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立足網絡的特點和優(yōu)勢,綜合羅杰斯的意義學習理論、拉斯韋爾的傳播理論、現(xiàn)代主體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設計“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并在《Flash》學科教學中進行實驗。
意義學習是一種使個體行為、態(tài)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學習,不僅是一種知識增長的學習,還是一種與每個人的各種經驗融合在一起的學習?;诰W絡的 “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是集多媒體優(yōu)點為一體的教學,在相關情境的刺激下,激發(f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有利于實現(xiàn)意義學習。
哈羅德·拉斯韋爾 (Harold D Lasswell)的傳播理論也叫“5W”理論。 W 指 Who(誰)、Says What(說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過何種通道)、to Whom(向誰)、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拉斯韋爾的“5W”理論主要是發(fā)揮傳播者與受傳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和組合適合的教育內容,通過媒體直接傳遞給受傳者。而網絡則是一種更直觀、更快捷、更具體化的傳遞方式之一。
該理論把發(fā)展學生的自律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在基于網絡的《Flash》“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內容的梯度設置,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學生有選擇地學習意味著自由地學習,意味著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基于網絡的《Flash》“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中,網絡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通過互動,學生能了解到他人的長處,提高自身的認識。這種教學結構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廣義知識的學習要經歷習得、鞏固與轉化、遷移與應用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學習者的內部活動過程,它需要外在教學手段的誘發(fā)。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采用不同的行為指標或設計不同的情境,以獲得良好的教學結果。
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踐活動,為第一主體;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為第二主體。以探索Flash制作奧妙為中心,以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民主、創(chuàng)新、互動、互惠。在教學過程中,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學生自主探究;在教學方法上,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加強課堂調控,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可接受性和發(fā)展性,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有收獲。
喬伊斯(B Joyce)和威爾(M Weil)給教學模式下的定義是:“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長時間的學習課程)、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他環(huán)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型”。國內對教學模式的通用定義為: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的指導下,對某一類型的教學活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以系統(tǒng)、有序、簡明的形式表達其結構、關系、狀態(tài)和過程的教學行為范型?!皢栴}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圍繞問題展開課堂教學,以提出問題為先導,以解決問題為中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示意圖
構建學習小組 學生按自愿原則組成學習小組??紤]到近距離有利于直接交流和互相幫助,所以,每小組成員數(shù)不多于3人,允許學生自成一組。
建立網絡教育資源 網絡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了在不同類型的信息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機會。在網絡基礎上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應用,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和操作系統(tǒng)、應用軟件的共享,為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可能,并可以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計算機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立體交互。
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夸美紐斯認為,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種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相聯(lián)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聯(lián)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建立《Flash》教學網站供學生學習時使用 該網站主要模塊設置如下:(1)教學目標:提出教學目標,從而提出問題,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斗志。(2)任務分析:把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分別設置問題情境,同時提示本次課程所要用到的主要技術,必要時給出相關例子,為本次課程提供技術支持,創(chuàng)設技術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學習。(3)教學總結:點評學生作品,提出教學要點。(4)課后作業(yè):提出課后作業(yè)要求,鞏固學習成果。(5)參考作品:依據教學需要制作參考作品并放在網上。
下面以《Flash》教學中“標志制作”這一章“機電標志”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對“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進行介紹。
步驟1:請學生瀏覽導向性學習資源——教師自己設計制作的網站(可供學生在客戶端隨時調用和瀏覽),使學生了解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禙lash》教學網站首頁如圖2所示。
圖2 《Flash》教學網站首頁圖
步驟2:查看Flash動畫“機電標志”,如圖3所示,請學生考慮如何才能將其又好又快地做出來。
圖3 “機電標志”Flash截圖
步驟3:設置四個問題情境如下:(1)這個動畫的實質是什么動畫?(2)圓點是如何變化的?(3)要怎樣做才能讓圓點均勻排列,有沒有比較快捷的方式?(4)如何實現(xiàn)圓點從少到多地出現(xiàn)?
教師在學生進入情境進行質疑時充當啟發(fā)引導者角色。首先,請學生思考上面提出的幾個問題情境,允許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展開討論,提醒學生注意控制音量。其次,請各組反饋思考結果,教師及時總結學生的思考成果。參考答案:(1)實質上是一批圓的動畫、改變透明度的動畫。(2)圓點有兩種變化,一種是從小到大再變小的變化,另一種是三段顏色的變化。(3)可以使用對齊工具,最快捷的方式是:插入→時間軸的特效→幫助→復制到網格。(4)可以利用幀動畫刪除圓點結合翻轉幀命令來實現(xiàn)。最后,教師結合網站資源提示一些基本的技術要點,比如遮罩的原理及實例、時間軸特效制作實例、翻轉幀的使用、打字效果。
學生上機實踐,教師巡回指導,在學生遇到問題求助時教師充當答疑解惑者。要及時給學生一些提示,如在影片剪輯中要插入足夠幀(比圓點動畫多的幀)才能實現(xiàn)效果;作遮照的標志要打散才能做遮照;以及透明度的設置要點。
步驟1: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網上,互相查看評價。步驟2:教師挑選較典型的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小結。步驟3:教師對“機電標志”的制作要點作一小結,特別是總結學生易出錯的地方:在做遮罩時,處于遮罩層的標志應打散,否則會看不到標志輪廓;應用了復制到網格的特效后,要把最初的那個圓點刪除,否則,標志左上角會一直出現(xiàn)一個動態(tài)的圓;做透明度變化的標志圖應與遮罩層的標志圖對齊,否則,會出現(xiàn)跳動感。步驟4:請學生完成課后習題“精品購物網頁”的制作,提示制作要點。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教學網站上的其他標志動畫進行制作。
為了檢測網絡環(huán)境下“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準實驗研究。實驗設計如下:
網絡環(huán)境下運用“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后學生的學習成績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沒有差異。
從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的計算機班中選取前測平均成績相近的2009計算機高職班和2008計算機2班,同時,在網絡環(huán)境下做實驗,兩個班級的人數(shù)分別為43人和25人。并將2009計算機高職班作為實驗班運用“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2008計算機2班作為控制班,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按以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教學。兩個班級的執(zhí)教者都是筆者本人。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
實驗班和控制班前測和后測的數(shù)據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班和控制班前測和后測的數(shù)據表
對兩個班的平均成績進行Z檢驗。前測Z檢驗的值為|Z|=|-0.17|<1.96,差異不顯著。 后測 Z 檢驗的值為|Z|=2.24>1.96,差異顯著。數(shù)據表明,實驗假設是不成立的,在網絡環(huán)境下運用“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后,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的成績差異是顯著的。
試驗后,作為實驗班的2009計算機高職班總體平均成績高于作為控制班的2008計算機2班,標準差低于控制班,說明學生的成績相對比較集中。這表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Flash》總體成績的提高。
“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不再依賴于課本和教師,而是利用網絡平臺和數(shù)字化資源,學生之間以協(xié)商討論、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等方式進行學習。因此,“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yōu)點。
一是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觀?!皢栴}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網絡系統(tǒng)的應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和保持,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二是有利于學生體驗合作樂趣。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驚人的潛能,小組成員間能取長補短,使問題分析得更透徹,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寬廣,從而完善認知結構,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三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主動狀態(tài),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發(fā)揮。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了一種興致勃勃的知識探究過程。
四是有利于實施個性化教學。采用基于網絡的“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既能進行集體協(xié)作教學,又可因材施教進行個別化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五是有助于學生《Flash》成績的總體提高。教學實踐表明,作為實驗班的2009計算機高職班學生的成績相對比較集中,并且在總體上有明顯的提高。
總之,采用“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進行《Flash》課程教學,一方面,有效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學變得輕松愉快起來;另一方面,教師只要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角色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因而,在課堂上也相對輕松了。當然,應用這一模式時,對教學的準備工作要求比較高,最少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收集相關資源、制作相關教學網站、設置問題情境、考慮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在《Flash》課程教學的多種模式中,“問題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良好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1]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54.
[3]Bruce Joyce,Marsha Weil.Models of Teaching[M].Prentice-Hall,1980:1.
[4]扈中平.現(xiàn)代教育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5
[5]李彩玲.基于情境教學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S4).
[6]陳會連.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 提升計算機課堂質量[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34).
[7]高磊.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在《Flash動畫制作》課程中的實施[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1(3).
[8]張廣群,汪杭軍.情境教學法在Flash課堂中的運用[J].計算機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