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基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國學中心,廣東 廣州 510610)
新加坡華人詩人詩歌觀察(二)
黃承基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國學中心,廣東 廣州 510610)
美麗的新加坡,有無窮無盡的詩歌與之奇妙地對稱。這些華人詩人的詩,如開放在新加坡河畔的鳳凰花,一片璀璨。
新加坡;詩人;詩歌觀察
郭永秀,1951年生于廣東潮州,為“五月詩社”主要人員。著有:《掌紋》等。請讀其詩《茶話》:“飯后,我是一帖/健胃清腸的消滯劑/杯杯洗盡/你齒隙中的余肴/腸胃中的油污//當你開卷,神游/在先人豐富的精神遺產中/我就為你提神醒腦、清心明目/叫你心平氣和/帶著滿室的書香和茶香/走入 詩書的殿堂//若有朋自遠方來/我就是你最好的敬客禮了/為你們潤潤喉,叫你們/齒頰生香,一口一朵芬芳/友情,就在那一斟一酌的品茗中/氤氳成一種/溫暖而融洽的氣候//老來,我就是/你最好的伴侶了/一杯在手,便可放眼江湖/看畫古今來來往往的過客/在傾杯后的余韻里/你將體會/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原來就是這樣一種/由苦澀到甘香的過程?!?/p>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作為華夏子孫對茶館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正如郭水秀所說的那樣中國人深諳飲茶之道,它可以消除腸內油污,可以在人困倦時起提神功效,更可以招待好友賓朋,特別是步入年邁的老人對茶更是一往深情?!袄蟻?,我就是/你最好的伴侶了/一杯在手,便可放眼江湖/看畫古今來來往往的過客/在傾杯后的余韻里/你將體會/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原來就是這樣一種/由苦澀到甘香的過程。”詩人將絲絲入扣的思茶之情,將昔日生活的畫面聯(lián)系起來,以茶道事,以茶敘人,舊時風物與今日情懷對照來寫,讓品茶這種普通的行為習慣頗有幽遠悠然的空靈之感。
蔡福明,1951年生。電視臺中文部編劇。著有《烙蓮心印》等。請讀他的《墨魂再造》:“魔聲退去/沒有一滴雨的喧嘩/阻得住/生的執(zhí)拗//眾多眼睛/川流在我或深或淺的沉默中/語言冰封/無地種蘭//囁嚼 不是我的本色/縱令我已失去/雄辯的位置/我的耳輪 只為清音才啟開//風嗥鬼哭/不能令我回答/用死亡和淚穿過風火煉獄/人間依舊如此嫵媚。”
古人評詩,大抵講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古代文論中便有許多類似這樣的評語,如“其旨歸在可解與不可解之會”。當然,這是屬于過去的說法。這首詩,指的就是個體的靈魂歷經萬千磨難后獲得新生的強烈呼喚。
魔聲退向何處?自然是指一種人世的騷擾避開了靈魂的拋拗,積淀到各種各樣別的社會層次和社會關系中。它把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困惑的生命的永恒性和無限性的重大命題重又提到面前,使人看到了情感危機的心靈震顫與恐懼,卻仍然充滿斗爭的勇氣和力量。
成君,原名成泰忠,1951年出生。祖籍廣東番禺市。著有《河的獨白》等。請讀他的《淡淡的情愫》:“你說:我們還有多少回選擇/在滿腔熱情的日子里/你說:我們還有幾度夕陽紅遍的呼聲/在萬道流光聚集的夜晚//誰最了解嫦娥的凄切悵惘/倒是月宮外浪子哭起了長歌/誰最了解后羿拉弓的失誤/倒是屋后長工們燃起了篝火//天天盼望一場大醉的陳年老酒/天天期待那群無緣的蜂蝶/能舞過那條多情的河//東方的淚不如混濁的酒/雪白的緞不如烏黑的墨/石墻好久說不出話來/大地被迎面吆喝//雁兒斷了翅/九月天異常晴朗/誰會想/高樓中的一戶又落了幕……”
此詩情感的內斂性非常明顯。它是通過密集的意象群來揭示其的內涵。成君的現(xiàn)代浪漫和古典風流在此詩中相互擴衍,激發(fā)了審美主體的憂患意識,人在困惑郁結的時候,會對詩歌傾注感恩之情。因為它能讓讀者深入“那條多情的河”,這河是精神的神話,那里有我們需要的東西。
“東方的淚不如混濁的酒/雪白的緞不如烏黑的墨”,生活價值的變更建立在可以信賴的生命之上,而最終“又落了幕”的慘淡景象似乎有些殘酷,這是一種人們生存的空間意識。在這種意識里生活的人,都會找到相對的取舍,堅守或放棄。
耕夫,新加坡著名詩人。請讀他的《奮飛》:“暗箭/豎起尖翅/嗖破暮色/追撲野鴨//野鴨/一聲凄叫/哎喲/箭——穿心臟/血花噴濺//心抓熱箭/野鴨一臉蒼茫/它雙翅一搧/風沙吹暗了/夕陽/野鴨,中天飛翔/野鴨拍亂晚霞/野鴨的血啊/滴啊/滴/滴熱了/漫長的——路!”
帶箭奮飛的穿心野鴨令人心顫,嗖嗖破云穿行,隨著一聲凄叫,血花噴濺。此詩敘述語言客觀中更見冷峻,“暗箭”透露出生命的危機無時不在,野鴨“心抓熱箭”也不僅僅是本能的求生。詩人贊美的是生命的輝煌和壯美,野鴨雙翅一掮,風沙吹暗了夕陽,野鴨沖天飛翔,拍亂了晚霞。詩人這是以野鴨觀照人生。展示出對生命強烈的愛,對悲慘命運的無畏抗爭。詩意飽滿,思辨性強。
火雷紅,新加坡華文詩人。請讀他的《鋼軌》:“火車道上的兩條鋼軌/向著遙遠的終點漫漫延伸/時間用銹黃色澤/為他們文身/火車飛馳/輪子匆匆輾過/進發(fā)出幾把星火/劃下兩道深深的傷口//朝陽射千道金光/幻變成萬只纖柔小手/細心撫著鋼軌上/兩道無法痊愈的傷痕/鋼軌睜大一雙堅毅的眼瞳/朝陽下反射出兩道堅強的淚光/即使有撕裂的感覺/也不輕易喊出一聲巨痛/受傷的兩條鋼軌/默默地向著歷史終站延伸?!?/p>
古今中外,詩人往往將生活中的事物同命運、人生聯(lián)系到一起,借世間的事物,表明自我的人生態(tài)度,陶淵明詠菊,象征著高潔的人品;拜倫詠海,海代表著磅礴的氣概。《鋼軌》的作者偏愛鋼軌,詩人從“千錘百煉始得其形”的鋼軌上,看到了奮斗者的堅韌不拔。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助鋼軌這個形象,贊美命運的搏擊和抗爭。“火車道上的兩條鋼軌/向著遙遠的終點慢慢延伸。”旨高意遠,是這首詩的最大特點,當然,《鋼軌》的成功不僅在于立意好,其藝術上的成功也是明顯的。注重詩歌的形象性、生動性,又從更深層的意義上挖掘鋼軌的內蘊。這樣,整首詩就跳出了就事論事的框架,鋼軌作為一種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同命運、人生,乃至歷史的流動聯(lián)系在一起。
賀蘭寧,新加坡著名華人詩人。著有詩集《天朗》等。
請讀賀蘭寧的《古道穿今》:“車轍/輾出悠古的歲月/馬跡/留下豪杰的神采/進入當年魏將揮戈的古道/古道/直通歷史的一端/終點不在三曹故里/古道穿今/思想的道已沒有終點//依稀望見時光的軌跡上/群雄角逐的場面移來/戍馬倥傯/幾番軍事對抗后/多少白骨標志將軍的殞落/風沙雕塑曹孟德的思慮/一統(tǒng)蜀吳的思慮沒有答案/答案/只落在另一段日子的旋律中//綿綿古道/悠悠詩情/朝向亳州/古道直透建安風骨/就讓當年的沛譙人/歌一曲《度關山》/歌一曲《短歌行》/就讓杜康為他解憂/呵呵古道穿今/歷史留下/留下了水晶似的酒/從九釀春酒到古井貢酒//古道上/車轔轔馬蕭蕭過后/誰尋訪洛神/誰登樓銷憂/不老的歐陽醉翁何在/看大江東去的人何在/古道穿今/采來來/當今的阜陽太守/快快接下輕騎傳送公文/紫色桐鄉(xiāng)詩會的公文?!?/p>
詩言志,歌詠情。“進入當年魏將揮戈的古道”,詩人也進入了自我精神的“古道”。“風沙雕塑曹孟德的思慮/一統(tǒng)蜀吳的思慮沒有答案”,語言的張力使表層的形象感傳遞出人物形象的豐滿與力度,暗合詩人對建功立業(yè)積極進取的生存方式的肯定與自我的精神向往。語言的明快感折射出詩人的心理朝向。“古道上/車轔轔馬蕭蕭過后”,詩人已按捺不住思想的涌動,這樣的發(fā)問,指向古人,指向今人,也指向自我。在他的精神向往里,以隱隱可見的自我激勵與鞭策,給了讀者真切的藝術感染。
陳劍,原名陳松沾,筆名嶺上青、陳捷、陳思等。畢業(yè)于新加坡南洋大學。請看他的《悶夜》:“夜/停住的鐘擺/風/掛死在零點//墨黑而不規(guī)則的一串剪紙/貼在那失落了星和月的灰色的蒼穹/凝結的一片鈍臘/讓幾條凄惶的黃線/從寂寥的對岸拖過來//千重錘壓著海/那澎湃的心也喊不出來/唯有那沙灘上的沉沉腳步/格外驚心的響?!?/p>
陳劍的詩寫得較為抽象,“悶夜”便是本詩主題的揭示。
詩人久久注視著一動不動的鐘擺,可以想象這時的心情是多么難受??諝馑坪跄?,因為連鐘擺都擺不動了,時間也停止了,一分一秒都喘不過氣來?!傲泓c”指出這是在寫子夜時的沉悶。但見詩人想象非常豐富,并擅于對敏捷高深的詩意悟性的駕馭。
一顆充滿生命活力的心,但是“喊不出來”,因為“千重錘壓著”,這把“悶”寫到了極點?!拔ㄓ心巧碁┥系某脸聊_步/格外驚心的響”,全詩終于有一點響聲,讀者仿佛看到那個人在“寂寥”的背影上愈來愈清晰,感覺有一個人在詩中顯示出孤高、潔凈的靈魂底色。
適民,原名黃盛發(fā),祖籍廣東。獲法國巴黎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著有《贊雪中炭》等。
請讀他的《山中小調》:“山里的泉水山里的風/白天夜里都使人臉上有笑容//人在山中,山在人心中/山里的水清涼,山里的樹木青蔥//天陰的時候景色有點兒朦朧/天晴的時候紅日總是那么鮮紅//山里的泉水山里的風/日日夜夜都使人臉上有笑容//渴了的時候,喝兩口清涼的溪水/熱天的時候,迎面有陣陣的山風//人在山中,山在人心中/山里的草翠,山里的花紅//山里的泉水山里的風/年年月月都使人臉上有笑容//腳下是世代堅守的土地/頭上是日月照耀的天空?!?/p>
《山中小調》有一股樸素的“民風”在飄蕩。鄉(xiāng)村農事,故鄉(xiāng)山與水,四季與節(jié)氣,視野開闊,視角獨特。適民是在追求藝術的純粹度,而不是思想的深刻度。但適民不想作一個低能的思想者,他也沒有故作深沉的習慣。他把《山中小調》唱得盡情盡性,這些直接意象飽含著詩美風韻,讀來爽口,聽來順耳,讓讀者獲得美的享受。
谷衣,新加坡華人詩人。著有《船民》等。請讀他的《春天,飄落在新加坡河面》:“不知道有多少年/我徘徊在新加坡河邊/卻沒有見過春天/飄落在新加坡河面//這里本來就沒有春天/這里有的是夏日炎炎/偶爾細雨綿綿/帶來惹人遐思的秋天//不知道有多少年/我徘徊在新加坡的河邊/星羅棋布的船只只停在/這靜靜的新加坡河面//每當萬籟俱寂/新加坡河在我耳邊低語/告訴我那斷魂河中的苦力/告訴我那悲壯的英雄事跡//每當蟲聲唧唧/新加坡河在我耳邊低語/告訴我她如何哺育獅城的兒女/告訴我她又如何被人遺棄……//如今,我又徘徊在新加坡河邊/春天,突然飄落在新加坡河面/新加坡又在我耳邊低語/但愿這不是太過短暫的春天?!?/p>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感時傷事的詩。抒情主人公深深地了解獅城華人同胞的歷史,他們的浪游,他們的奮斗掙扎在詩人心中投下深重的陰影,也對他們抱有深切的同情和期望。山河破碎的祖國,使一批又一批的同胞流離失所,投奔異鄉(xiāng),以尋求和平幸福,而外國統(tǒng)治者的欺詐與剝削并沒有給炎黃后代立身之地,艱難的漂泊后所帶來的是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創(chuàng)傷。詩人是從春天的花園之國展開華人遭遇的,異域美好的自然與同胞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感受到的并非南國的生機與繁榮,而是赤道驕陽炙烤的沙漠。全詩貫穿著濃厚的歷史意識,充滿著對同胞遭遇的不平的悲憤,以及深深的期待。
……
新加坡河在靜靜地流淌,為數不少的華人詩人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里,參與開發(fā)這片熱土,創(chuàng)造了精神文明和物質財富。通過他們的詩,我們看到了同胞們用生命換來的果實,也看到他們的精神皈依。同時,我們還看到,雖然他們徘徊在新加坡河邊,卻沒有給中華民族文化帶來異化,反而使其更加富有內涵。從他們這些詩歌作品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內在價值取向的一些端倪。
Reviewing of Singaporean-Chinese Poetry (Ⅱ)
HUANG Cheng-ji
There are countless Chinese poems to describe the beau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an-Chinese poems are like flame trees, which bloom over the Singapore River.
Singapore; poet; poetry reviewing
I106.2
A
1008-7427(2012)03-0080-02
2012-01-04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中國一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