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小議跨文化交際中的禁忌
馬玲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對象的文化差異是成功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要求。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間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了解禁忌可以使跨文化交際更加得體。
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禁忌
交際是傳遞和交流信息的過程,參與交際雙方如果是來自同一種文化背景,交際則按同一文化規(guī)約進行。如果是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或雖是同種語言但不同文化的人之間進行交際,就是跨文化交際了??缥幕浑H不僅是語言問題,還隱含著文化問題,所以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要使雙方順利傳遞和接受信息,還要了解語言背后容易引起誤會和心理沖突的文化因素,否則雙方容易出現(xiàn)誤會、不解甚至沖突。
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禁忌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禁忌則是文化禁忌的組成部分。在任何一個社會、一種語言里,都存在著語言禁忌。甚至在同一種文化中,由于地域或者次文化的差異,禁忌也有不同之處。在不同的文化中,禁忌的差異就更大了。因此,在交際活動中,在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交際時,就得對這些有所了解,并注意避諱,以使交際順利進行。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異文化的禁忌,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中的禁忌有很多,比如說:稱呼、年齡、屬相、數(shù)字、隱私(個人收入、婚姻與否、婚姻狀況、工作、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政治傾向/宗教信仰、語言詞匯等,除非對方表示不在意,這些情況不宜過問,否則就是失禮,有時甚至會引發(fā)矛盾甚至沖突。
1.稱呼。
國人自古就有尊祖敬宗的習俗,祖先長輩的名字是不可直呼的。漢族、藏族、鄂倫春族、壯族、布依族等許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中都有此類禁忌。漢族忌諱提祖先、長輩的名字。比如,司馬遷寫《史記》,因為父名為“談”,而把“趙談”改成“趙同”。清朝劉溫叟,因其父名為“岳”而終生不聽“樂”。眾所周知《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寫字時一直把“敏”字少寫一筆,她的老師剛開始不理解,后來才知其母名是“敏”字。在與歐美及中亞留學生進行交往時,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留學生會直呼你的大名,而不管你的年齡大小,長幼尊卑。試想,當一位年齡職位相當?shù)闹袊鴮W校的領導,被一位未滿十八歲的留學生直呼其名問事時,內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但在西方這是很正常的,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留學生并不知道中國人的這個忌諱,導致產生誤會。而在學了一段時間漢語,了解了一些中國文化時,他們會很自覺地避諱這些。
2.年齡。
在西方人眼里年齡是secret,尤其是女士和老年人。不像中國人隨便問“你多大了?”中國人比較避諱的年齡是73、84、100歲,俗語說“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窩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等說法。忌言一百是因為百歲常常被說成壽命的極限。到了這些年齡時人們會有一說大一歲,或小一歲。滿一百時會說自己99歲。
3.屬相。
中國人喜歡龍,崇拜龍。時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皇帝稱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保Q自己的兒子是“龍子龍孫”。成語熟語中里有八十多個關于龍的詞,如我們熟知的:龍騰虎躍、生龍活虎、雙龍戲珠、龍馬精神、游龍戲鳳、乘龍快婿、藏龍臥虎等等;水果里有“龍眼”、“火龍果”,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地名中有四十多個帶“龍”字的地方,如:龍口市、龍門縣、龍門山、龍泉市、龍海市、九龍區(qū)等。人中有“成龍”“李小龍”,面有“龍須面”??梢娭袊藢Α褒垺闭媸乔橛歇氱姟6鞣饺藚s不喜歡龍,在《圣經》故事里的惡魔撒旦被稱作:the great dragon,如果你用龍去比喻西方人,他一定會生氣的。如果你說“望子成龍”在漢語里是一句很好的詞語,但用英語說“to hope ones son becomes dragon”是很不合適的,而應翻譯成“to hope ones son has a bright future”。假如你說他是屬龍的,估計他會暴跳如雷。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還有,現(xiàn)代中國人尤其是女性,當她的屬相如果屬“雞”時,會很不情愿說自己屬雞,而會直接說自己是哪一年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現(xiàn)代“雞”被當作“妓女”的代稱。
4.數(shù)字。
眾所周知,中國人喜歡雙數(shù),認為逢雙大吉,喜事都要選個吉利的日子,主要是雙數(shù)的日子。但西方人卻認為偶數(shù)不吉利,奇數(shù)大吉。但“13”例外,人們都避免與“13”打交道。樓層房間號座位號都不設“13”。中國人喜歡“9”,日本人卻忌諱“9”,因為日語中它的發(fā)音與“苦”接近。現(xiàn)代中國人不喜歡“4”,其實在古代,這是事事如意的意思,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些數(shù)字里又賦予了新的含義。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與“死”字同音,一般人們在選擇電話號碼,汽車牌號都不愿意用。在通訊營業(yè)點,尤其是尾號是“4”的號很難賣出去,所以尾號是“4”的號碼都會有優(yōu)惠贈送。
5.隱私。
東西方文化差距很大。在中國人喜歡“親密無間”,關系好的之間幾乎沒什么不談的。西方人喜歡“保持距離”,即使是愛人之間也是要尊重彼此的隱私的。對一些涉及個人的問題,中西方態(tài)度迥然不同。中國人之間詢問“一個月多少工資?”“結婚沒?”“幾個孩子?”“在哪上班?”“住哪呀?”“身體怎樣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親戚朋友甚至關系稍微熟悉一點的人之間詢問他人的戀愛、婚姻、還有夫妻感情之類的問題都很普通。很多人的配偶都是這樣介紹成的。但西方人將此視為純粹的個人隱私,向他人詢問是不禮貌的。在英美文化中,詢問別人的年齡、體重、收入以及婚姻狀況等會被認為是干涉他人的私事,或是沒有知識缺乏教養(yǎng)的行為,輕則會讓雙方的交流中斷,重則會讓英美人非常生氣。在歐美國家里,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都是保密的、是不會輕易告知別人的。而在中國,電話、家庭住址幾乎是公開的。因此,在與外國人進行交往時,一定注意不要讓人反感。
6.政治及宗教信仰。
在國際交往中,由于人們所處的社會制度、政治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不同,所以要真正實現(xiàn)交往的順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須不以社會制度劃線,而以友誼為重,以信仰為重。不要動輒對交往對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見解評頭品足,更不要將自己的政治觀點、見解強加于人,這樣做,對交往對象來說,都是不友好、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xiàn)。
7.語言詞匯。
在與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進行交際時,要避免說與他們宗教信仰相悖的詞語,比如“豬”,回族人把“殺”說成“宰”,“死”說成“無?!?。民間的榮辱觀使一些帶有禁忌的詞語變成了忌諱詞,像生殖器、性行為以及容易引起生殖器聯(lián)想的詞語“拉屎”、“撒尿”、“月經”、“生孩子”、“懷孕”等在各民族語言都屬忌諱之列,一般要改用其他說法代替,“方便一下”、“去衛(wèi)生間”、“例假”,就連正常的懷孕,中國人也往往用“有喜”、“有了”替代。性生活說“同房”、“夫妻生活”等。
此外,還有一些非語言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比如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在洗手時忌諱甩手,忌諱單手接禮物。西方人忌諱單獨豎起中指,蒙古、哈薩克族等游牧民族忌諱用腳踢牲口等。再比如說很多中國人在去別人家做客或者赴宴時一般不把桌上的菜吃完,否則主人是很尷尬的,他會認為自己準備的不夠,很沒面子,但維吾爾族他們是很珍惜糧食的,如果你在盤子中剩了一些飯菜,他們會很厭惡的。所以當你在與這些少數(shù)民族交往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在中國人眼里,用雙手接他人遞來的東西表示尊敬,尤其是長輩,你用一只手接,會被認為大不敬??稍谂c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眼里尤其是在中東國家里,假如你接東西時,按中國人的觀念伸出雙手,主人會很生氣,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骯臟不潔凈的,尤其是食物。其實在通用的國際禮儀中,人們都是使用右手的。
由于倫理道德規(guī)范、文化價值觀念、習俗信仰等的不同,人們在跨文化交際時的禁忌的內容和形式也有一些差異,這些異同和發(fā)展演進往往會給跨文化交際帶來一些障礙,這些是我們在跨文化交際時不可忽視的因素。
[1]張公瑾,丁石慶.文化語言學教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4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1,69.
[3]李儒壽.英漢語言與文化研究[M].胡北人民出版社,2004:135-137.
[4]胡歆.從跨文化交際角度看英漢禁忌與之異同[J].黃山學院學報,2009(4).
[5]馬曉娜.中西文化差異對比與跨文化交際[J].邢臺學院學報,2009(3).
Discussion of Taboos Dealt With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 Ling
To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s taken as basic requirement for people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on goal successfully.The taboo existed in different cult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only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taboos in different cultures can people complete the communication appropriate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difference;taboo
H0-05
A
1672-6758(2012)04-0103-2
馬玲,碩士,新疆大學人文學院2009級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yè),新疆·烏魯木齊。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育。郵政編碼:830046
Class No.:H0-05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