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湖南科技學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灰畫集》是清代從歷史地理角度論述經(jīng)國用兵方略的文獻匯編性著作。古人用兵,有“灰畫”山川地形典故,王余佑有詩“灰畫何年計得成”,因以名之。(按詩句《五公山人 集》未見,當為王余佑佚詩。)輯訂者李培,字益谿,清初直隸蠡縣(今屬河北)人,即清初北學顏李學派李塨胞弟。鑒于明亡的教訓,畢生致力于歷史地理研究,考訂“今昔興亡得失”,尋求“立定萬世太平”之策(《灰畫集序》)。雍正四年至六年(1726-1728)成書,內(nèi)容包括邊腹總論及各省方輿形勢,凡20卷,約60萬字。采摭著作30多種,多未刊抄本,如王源《輿地指掌論》、李塨《聚米集》等,故極具價值。
《灰畫集》有雍正六年李培謄清稿本八冊,“書寫精美,丹黃滿紙,就連標點符號也是著意設計的”[1]P82,“標識著各種符號、顏色,故獨具價值”[2]。另有上海圖書館藏抄本。民國初有線裝鉛印本,10冊,封面題“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略考“訓練總監(jiān)”相關(guān)機構(gòu),先后有北京政府陸軍訓練總監(jiān)軍學編輯局、陸軍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jiān)部軍學編譯處,此書刊印當為北京政府陸軍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該機構(gòu)設立于1915-1917年[3],當即線裝鉛印本出版之年限。
王余佑,字申之,一字介祺,號五公山人,卒后門人私謚文節(jié),世稱文節(jié)先生。明末清初人,生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卒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享年七十歲。其先世為小興州(今河北欒平北)人,本姓宓,自八世祖時徙居直隸新城,贅于王氏,因改姓王。崇禎十三年,王余佑之伯父王建善出任臨縣知縣,王余佑相隨到山西。王建善后調(diào)魯山知縣,王余佑又到河南。入清,父兄罹難后,王余佑攜伯父母解印歸鄉(xiāng),隱居易州五公山雙峰村,自號為五公山人,不入城市近三十年。晚年主講獻陵書院,為此遷居獻縣,子孫遂為獻縣人。
王余佑一生著述頗多,有關(guān)軍事、地理者,有《乾坤大略》十一卷、《諸葛八陣圖》一卷、《萬勝車圖說》一卷、《兵民經(jīng)絡圖》一卷、《太極連環(huán)刀法》(《十三刀法》)一卷、《居諸編》十卷及《皇輿志略》等?!毒又T編》匯集古人經(jīng)世之事而成,書名取自《詩經(jīng)》“日居月諸”,寓“日月”、“歲時”之意。據(jù)《乾坤大略總序》所說“十年間胸中壘塊悉譜之于《居諸編》一書”等語,當是作者較為注重的一部書。原書不存,收入《灰畫集》中的《居諸編》為原書內(nèi)容多大部分,不得而知。
《皇輿志略》,李培注:“《志略》,王五公《居諸編》一種”,是《灰畫集》中收錄的王五公《居諸編》的一種。明代學者地理著作,多用“皇輿”、“輿地”、“輿圖”題名。王余佑編纂此書時,明室已亡,其書名一方面承接明代學者之舊況,一方面暗寓反清復明之意,所謂“皇輿”之“皇”自是明皇,而非清皇,“皇輿”實際上是指往昔的大明疆土,不言而喻。換言之,此書的編纂乃是為了恢復大明而作。
《灰畫集》中所載《皇輿志略》,包括《序》、《論大明》、《北直》、《南直》、《山西》、《山東》、《陜西》、《河南》、《四川》、《浙江》、《湖廣》、《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總十七篇?!缎颉窞橥跤嘤幼允觥痘瘦浿韭浴肪帉懡?jīng)過,《論大明》為從全局角度總論大明軍事設置,其余各篇則分別講論各省地理,而皆偏重于軍事。
以下將《皇輿志略》依次輯出,約得二千余言,雖非完璧,庶幾略窺原書之大體。
皇輿志略
(一)序①
王五公先生《序》有曰:昔李德裕至蜀,作籌邊樓,圖蜀地形其上,凡山川、城邑、道路險易,廣狹遠近。未逾月,皆若身嘗涉歷。由是練士卒,葺堡鄣,積糧儲以備邊,蜀人粗安。②學者居平,留心世務,蒿目緯恤,不出戶知天下。雖未能如司馬子長之足跡幾遍,然載籍極博。九州四海,輿圖錯繡,班班可考,何可一日不在幾案間也?!痘瘦浿韭浴酚杓仁咒泜溆^矣,所缺者地形未具,殊苦暗索。己丑,山中抱膝之暇,因取直省山川形勢,道里遠近,各繪為圖,即附《志略》之后。雖不敢擬籌邊之勝算,然條分縷析,古稽今考,于天下之大勢,開卷了然,庶幾不至于面溟而問郢也,不猶愈于冥冥決事者乎?若夫至其地,訪其人,險易廣狹,細微畢諳,此身當其事者之任。予山人何能為,然一尺之棰,余而為一,分而為兩,閉門之車,未始不可以行遠也已。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一冊第一卷第五頁。
②《資治通鑒》卷二四四《唐紀六十》:“德裕至鎮(zhèn),作籌邊樓,圖蜀地形,南入南詔,西達吐蕃。日召老于軍旅、習邊事者,雖走卒蠻夷無所間,訪以山川、城邑、道路險易廣狹遠近,未逾月,皆若身嘗涉歷?!?/p>
(二)論大明①
《居諸編》《皇輿志略》曰:大明輿地,東起朝鮮,西至嘉峪,南濱海,北連沙漠,紆縈各萬余里②,共府一百六十,州二百三十四,縣一千一百一十六,都指揮使司一十六,行都司五,留守司二,衛(wèi)四百九十三,屬所二千五百九十三,守御千戶所三百十五,行太仆寺三,苑馬寺二,監(jiān)十八,苑七十七,都轉(zhuǎn)運監(jiān)使司六,提舉司九,監(jiān)課司一百六十九。夏秋二稅,約共米麥二千六百八萬五千九百石零,漕運米四百萬八千九百九十石零,絹二十萬五千五百疋零,絲一萬七千斤零,棉布一十三萬八百疋零,麻布二千七十七疋,鈔八萬一千錠零,監(jiān)價并引價四萬六千一百兩零,洞蠻席布二百五十九條,苧六十五斤,棉花二十四萬六千五百斤零,馬草一千四百六十九萬五千包零,馬騾驢二十萬一千一百疋零。北直,府八,州一十九,縣一百一十六。南直,府一十四,州一十七,縣九十五。山東,府六,州一十五,縣八十九,衛(wèi)一十七,所一十二。山西,府四,州十二,縣七十七,衛(wèi)二十三,所一十二。陜西,府八,州二十四,縣九十四,衛(wèi)三十九,所一十六。河南,府八,州一十二,縣一百四,衛(wèi)一十四,所七。浙江,府一十一,州一,縣七十五,衛(wèi)一十六,所三十五。江西,府一十三,州一,縣七十三,衛(wèi)四,所一十一。湖廣,府一十五,州一十六,縣一百五,衛(wèi)二十六,所二十六。四川,府八,州二十,縣一百四,衛(wèi)一十二,所一十一。福建,府八,州一,縣五十八,衛(wèi)一十六,所一十七。廣東,府十,州七,縣六十九,衛(wèi)一十五,所四十五。廣西,府一十一,州四十六,縣五十七,衛(wèi)一十,所二十一。云南,府二十二,州二十八,縣三十三,衛(wèi)一十七,所一十二。直隸,宣慰司九,府二,宣撫司三,州五,安撫司一,長官司六。貴州,府八,州四,縣六,宣慰司一,衛(wèi)二十,安撫司二,長官司八十,所十三。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一冊第一卷第三七至三九頁。
②羅洪先《廣輿圖·序》:“大明輿地,東起朝鮮,西至嘉峪,
南濱海,北連沙漠;道路紆縈,各萬余里?!?/p>
(三)北直①
《皇輿志略》有曰:北直舊八府②,今九府一州。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二冊第四卷第二二二頁。
②《明史·地理志》:“北直,領(lǐng)府八,直隸州二,屬州十七,縣一百一十六。”
(四)南直①
《皇輿志略》有曰:南直,周末時已有王氣,諸葛亮謂“龍盤虎踞,真帝王之都”②,即此。崇明、常熟,民多強悍弗靖,可以鼓舞收用,蘇松田賦所出,此承平之論也,至今更有不可言者焉?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三冊第五卷第二八九頁。
②《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p>
(五)山西①
《皇輿志略》有曰:山西,山河之勢,俯挹中州,然北抵沙漠,故忻代以外,大同特為大邊,與宣府、延綏東西應援,雁門、寧武、偏頭三關(guān)險要,俱設戍守,至保德河曲②,去套賊甚近,不可弛防,若蔚州潞城礦徒逋民,俱恃山谷深沮,時出抄暴,古既有之,今豈遂靖耶?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三冊第六卷第三八二至三八三頁。②保德河曲:保德,明初為州,洪武七年(1374)改縣,九年復為州,轄河曲縣。洪武十四年(1381)河曲縣分出,隸屬于太原府。明正德年間外敵侵擾邊疆,保德州隸屬山西冀寧道。
(六)山東①
《皇輿志略》有曰:山東其地,土曠人稀,性豪氣剛,易于為變,大峴、泰山、張秋并為境之要害,秦得百二,齊得十二,亦雄國也,若遼東與登、萊,一水之隔,可相資為表裹,今不知何如也已。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四冊第七卷第四二九頁。
(七)陜西①
《皇輿志略》有曰:陜西山河形勝甲天下,周、秦、漢皆起于此,以成帝業(yè),隋唐因之,唐張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外②,布置昭然,榆林河套,兵銳地腴,甘涼以西,番虜可招而用,昔人所云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信不誣也,杜甫詩云:“秦中自古帝王州”,于此益信,若漢中稱重鎮(zhèn),又宜加控制矣。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四冊第八卷四八二至四八三頁。
②《新唐書·地理志一》:“景云三年,朔方軍總管張仁愿筑三受降城?!庇帧吨T夷蕃將列傳》:“時張仁愿筑三受降城,弓仁以兵出諾真水、草心山為邏衛(wèi)?!庇帧缎绿茣す埲跆K薛程唐列傳》:“惟張仁愿議筑受降城,而休璟獨謂不可,卒就之,而漠南無虜患。”
(八)河南①
《皇輿志略》有曰:河南今為水決,彰德道出趙魏,亦甚蕭條,山水民物,汝寧為最,強兵悍卒,河洛稱雄。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五冊第九卷第五九六至五九七頁。
(九)四川①
《皇輿志略》有曰:四川古梁州域,劍閣表云棧之固,瞿塘鎖巴峽之流,地饒而險阻備,高祖資之以成帝業(yè),昭烈得之以紹漢統(tǒng),可以觀矣,然階文陰平涪江之險,而人皆越之,則又不獨以險為恃也,乃若,碉門臂視諸番,播州富藏四省,建昌六衛(wèi),民夷安業(yè),非所憂矣,今日又當別論者也。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五冊第十卷第六三七頁。
(十)浙江①
《皇輿志略》有曰:處州之礦徒,慶元、松溪間,無事則為擾,有事則為資也,倭夷奉貢,風帆直指寧波,豈可不務撫而用之乎?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六冊第十一卷第六七四至六七五頁。
(十一)湖廣①
《皇輿志略》有曰:湖廣諸溪洞蠻,亦可羈縻②為用,永順保靖,世習富強,民好戰(zhàn)功,楚俗輕慓,此為著矣,至于諺云“湖廣熟,天下足”③,則又大業(yè)之所必資也”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六冊第十二卷第七二一頁。
②羈縻:應劭《漢官儀》:“馬曰羈,牛曰縻,言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唐、宋邊境設羈縻州,明、清曰土司。
③《古謠諺·湖廣諺》:“諺曰‘湖廣熟,天下足’,言土地廣沃,而長江轉(zhuǎn)輸便易,非他省比?!?/p>
(十二)江西①
《皇輿志略》有曰:江西,地交吳楚閩粵,險阻形勢自分弱,九江獨據(jù)上流,保境和民,若南康密邇?yōu)l臨巨湖,南贛會汀漳雄韶諸山,皆夙為盜賊淵藪,袁州逼近長沙,逋民客戶頗多,悉用武之資也。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七冊第十三卷第七七四頁。
(十三)福建①
《皇輿志略》有曰:閩粵北以溫處瞿信為藩,右以建昌南贛為壁,惠湖與海為門戶。封壤雖促,而溪山秀美。但政和壽寧,強盜尤多。若古田福寧,魚鹽之利饒。濱海上下,撫倭寇而借其力,通琉球②而收其貢,亦中國之資也。汀漳與贛州聲勢相通,而永春、安溪、沙尤之間,夙稱盜藪,然未嘗不可感以忠義也。興云雨以輔真龍,四海歸命矣。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八冊第十四卷第八九六至八九七頁。
②《明史·琉球傳》:“琉球居東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國。元世祖遣官招諭之,不能達?!?/p>
(十四)廣東①
《皇輿志略》有曰:廣東,五嶺外為樂土,而形勝亦寓焉,民恃山海之利,不務勤四體②,而務剽掠,可以相機撫輯,珠池產(chǎn)珠,亦齊利也。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八冊第十五卷第九二〇頁。
②《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十五)廣西①
《皇輿志略》有曰:廣西今既拱服大明,忠義又當別論矣。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八冊第十六卷第九四六頁。
(十六)云南①
《皇輿志略》有曰:云南非假道貴陽,不能北入中州,然滇池可達馬瑚②,武定可達建昌,其路俱存,因久而榛塞,不知今日之通辟何如也。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八冊第十七卷第九三七頁。
②馬瑚:古僰侯國之境,夷獠所居,漢武通西南夷,始置郡縣,昔有龍馬潛于馬瑚江,因名龍瑚,南距戎瀘,北走普資,夷夏雜居,山箐深密,信鬼不藥,漢為牂牁、犍為。
(十七)貴州①
《皇輿志略》有曰:貴州地薄人貧,不惟無利于國,而費用猶仰給于川湖,奸猾強悍,外患內(nèi)變,難以驟平,今當別論矣。
①訓練總監(jiān)編輯局編刊線裝鉛印本《灰畫集》,第八冊第十八卷第一〇〇一頁。
[1]武新立.明清稀見史籍敘錄[M].南京:金陵書畫社,1984.
[2]王春瑜.中國稀見史料叢刊提要[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3]張建軍.民國北京政府陸軍訓練總監(jiān)始末[J].民國檔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