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霞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70)
中庸思想與現(xiàn)代領導藝術的提升
○劉江霞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70)
行政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行政管理能給人帶來智慧和啟迪,但真正要在行政管理崗位上做到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行政管理實踐中全面準確科學地把握好一個“度”——中庸制衡。
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 行政管理
儒家中庸思想在行政管理領域中的應用,是要將矛盾的雙方在力量上形成相互抗衡,進而保持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那么,行政管理過程中所要實現(xiàn)的中庸之道是怎樣的呢?儒家中庸理論對于行政管理中“平衡”來說,是一個核心范疇,有著獨特的內涵,即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平衡。它起著調節(jié)社會關系的重要作用。行政領導在調節(jié)社會關系時發(fā)揮著兩方面的職能,即:管理職能和控權職能。在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要求我們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行政領導的管理職能和控權職能也應“與時俱進”,及時調整,以實現(xiàn)其對社會關系調整的充分性和互補性(但不一定是等量性或對稱性),達到一定的平衡狀態(tài)。在我國,儒家文化構成了傳統(tǒng)文化的主線,而中庸思想作為一種理論和實踐原則,則構成了儒家倫理文化的核心。中庸之道在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流的當代社會,能夠為和諧世界提供有效的管理、規(guī)范的行政等有益的啟示。首先,“適中”。作為一種認知方法,中庸哲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堅持兩點論來看問題,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某種理論的有效實施作出理性的判斷。朱熹說“凡物皆有兩端,如大小厚薄之類,于類之中又執(zhí)其兩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這即是要求我們做事要避免陷于“過”與“不及”這兩種極端,以求“事事件件理會得一個恰好處”、“無些過與不及”。其次,“時中”。儒家的中庸思想講究“時中”與“權變”。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意思是處理事情要審時度勢,隨時勢的變化而變化,努力做到無時不中?!墩撜Z·子罕》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边@就是說,和他人能否共同學習、能否共同追求真理、能否與其堅定不移地在一起,要權衡輕重,隨機應變。古代儒家中庸思想的“時中”與“權變”觀與現(xiàn)代中國“與時俱進”的理念具有基本相同的哲學涵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領導的過程就是圍繞組織目標對關系網(wǎng)協(xié)調與制衡,從而達到運用和支配人才或其他各種資源的過程。最后,“中道”(中禮)?!爸械馈笔侨寮宜瞥绲睦硐肴烁竦募畜w現(xiàn),是指在思想、言行上不走極端,要求“執(zhí)兩用中”,恰到好處。這是對個人人格進行的規(guī)范和要求,雖然這樣一種人格很難具備;而在行政領導領域,亦要求行政領導在發(fā)揮其管理職能和控權職能時保持一定的平衡,應追求“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行政效率與社會公正、對行政權的保障與法律控制等關系之間的平衡,而不走向其中任何一個極端。其實,我們知道,儒家中庸思想的“中道而立”的君子是不存在的,但這同樣不會阻礙人們追求實現(xiàn)“中庸”的理想人格,這就要求行政領導在處理行政單位與相對方權利義務關系方面、在發(fā)揮管理和控權職能方面做到不偏不倚,實現(xiàn)某種對等,而這與“中庸”要求“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庸思想貫穿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從管理的角度而言,為官之道講究平衡關系,要準確把握上下級與同級的關系,并選擇與權變對應策略。關于上下級,對上要禮讓、尊重,不阿諛奉承為好;對下要外示以威而私予以恩(利),恩威并重;對同級要采取親熱和矜持并重,等距離對應的態(tài)度;另外,在朋友交往方面,應注意處理義利關系。作為一種文化影響而言,深刻了解與揣摩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中庸的思維模式與處事之道,才能更好地制定管理方法。
對于傳統(tǒng)中國人來講,中庸思想也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信仰和觀念。中國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帝制時代,能夠周而復始地延續(xù)幾千年,從文化方面的原因看,人們的社會觀念和信仰能同步化、一體化,主要就是繼承和弘揚了儒家中庸思想。儒家中庸思想強有力地調節(jié)著社會和個人的思想意識,形成了一種社會思想規(guī)范。“中庸之道”就是為了達到完滿的統(tǒng)一性、同一性的思想方法,以四書五經(jīng)作為科舉取士的正統(tǒng)教材,在讀書人和官員中間更強化了這種同一性和統(tǒng)一性。
作為組織的領導者每時每刻都要處理各種利益沖突的問題,因為任何組織都有著其復雜的內外利益關系。如何制衡相互之間的關系,成為領導者要順利完成組織目標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所以說對關系網(wǎng)的制衡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藝術。
第一,選取德才兼?zhèn)涞娜瞬??!爸苿僦?,實在人而不在器”,德才兼?zhèn)涫窃谌寮椅幕绊懴滦纬瑟毺氐倪x人用人的制衡藝術?!巴沃信d”名臣曾國藩的用人策略很好地闡明了這種用人的藝術。曾國藩領導著有著決定晚清命運影響力的龐大幕府,廣納了千百人才。曾國藩的識人之道有四:一看德行操守;二看學識素養(yǎng);三看才干能力;四是看相貌、語言文字和志趣。曾國藩認為一個人的德行操守最為重要,其中核心是德才,德為本質,才為功能。如果德才不能兼?zhèn)?,則寧取才能稍差的,也不可取無德的。德才兼?zhèn)?,德重于才,德才制衡,其內在的玄機與哲學是十分深厚的,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中庸制衡的藝術。
第二,平衡各方“勢力”。領導者應該始終居于支配全局的有力地位,對各種“勢力”起到領導、引導、監(jiān)督、協(xié)調、制約的作用。領導者要妥善利用處理好各種“勢力”之間的關系,就必須對這種形勢的存在與發(fā)展深入了解,把其各自存在的理由與作用做到心中有數(shù),靈活巧妙地運用各種“勢力”,使他們相互間產(chǎn)生微妙的影響與制約作用,這樣就可以根據(jù)組織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種資源,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殊作用,最終實現(xiàn)共同的組織目標。我們知道,一個組織的內部和諧與團結是完成組織目標的重要保證,組織文化與氛圍的營造起著重要的作用。領導者在公開場合中必須使各種“勢力”都感到公平與尊重,從而能贏取各種“勢力”的信賴,獲得權威,從而成為整個組織的引導者與向心力形成的核心。
領導藝術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體系,協(xié)調與制衡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領導者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一直比較嚴肅,給人一種可敬而不可親的感覺;有的領導者則恰恰相反,不分場合,不分對象,與下屬談天說笑,非常親熱,無所顧忌。其實,這兩種處理人際關系的態(tài)度都超越了一個度,前者有“擺架子”之嫌,后者則有淺薄浮躁之意。因此,明智的領導者,往往在工作過程中,扮演的是領導角色,對下屬敢于批評、嚴格要求,始終保持自己應有的威嚴。而在工作之余,則常常與下屬交流思想,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有時還可表現(xiàn)出自己活潑的一面,包括興趣愛好,又扮演著朋友的角色。這兩種角色的轉換,需要領導者去細心把握。
等距關系理論最初源于外交學中。在外交關系處理過程中,有種外交模式叫“等距外交”模式,外交學上的“等距外交”,指的是世界上一切國家之間或國內各政治派別、各團體舉行的政治談判,為了避免各方爭執(zhí)談判的席次,使得參加談判的各方在形式上保持地位平等,于是談判一般采取“圓桌會議”的形式,各方都圍繞圓桌而坐,看不出高低、上下、主次之分,主持人也由各方輪流擔任。這種做法與中國傳統(tǒng)的中庸思想是有關聯(lián)的。
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工作具有綜合性的特點,為所有社會群體服務是行政管理人員的職責。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行政管理人員,除了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自身不斷加強學習外,與各個社會群體之間的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行政管理人員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可以借鑒中庸思想中蘊含的等距關系思想,可以效仿將外交事物處理過程中的“等距外交”的做法,運用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在處理各種關系時,盡量做到恰如其分,既不要“不及”,也不要“過分”。對待上級時,要不卑不亢;對待平級時,要和而不同;對待下級時,要尊重與坦誠。對各個與之交往的對象保持密疏有度,一視同仁,態(tài)度中立,堅持等距,以建立和發(fā)展與行政管理服務對象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心理交往。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動機、情感、態(tài)度與行為等。認知是指個體對人際關系的認知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是從感知、識別、理解開始的,如果彼此之間不相識、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起人際關系,它是產(chǎn)生人際關系的前提條件。動機在人際關系中有著引發(fā)、指向和強化功能??偸蔷売谀撤N愿望、誘因和需要,人與人才會產(chǎn)生交往。情感則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情感直接關系著交往雙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滿足程度,即心理距離。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如喜愛與厭惡、滿意與不滿意等,人們正是根據(jù)自身情感體驗不斷調整著人際關系??梢哉f,情感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當作判斷人際關系狀態(tài)的決定性指標。態(tài)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wěn)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它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變量,人每時每刻都在表現(xiàn)某種態(tài)度,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形成與發(fā)展。
中庸思想所蘊含的心理的交往等距,強調的是對領導者的心理狀態(tài)的把握。使其能對權與利、職與權、職與勢進行清醒的審視,理性把握私人利益與組織利益,權衡輕重。因此,在處理與各類人員交往時,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把握。
上下級之間的交往是與一定的職權、身份相關聯(lián)的,是一種職場的角色交往。解決角色交往中的矛盾,要求協(xié)同矛盾的雙方進行共同協(xié)商,以提出恰當?shù)慕鉀Q方案。這種交往一般是工作成分較大,感情成分較少,它往往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有私人的交往,這種非角色的交往是沒有組織與上級的約束的。應適度、等距地把握感情因素對決策的影響。具體來講,中庸式的角色“等距交往”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要同等尊重,對不同角色要同等尊重;要同等輔助,對不同角色要同等輔助;要同等照顧,對不同角色要同等照顧。要達到角色交往中的等距,還必須要有程序、原則的觀念。保持角色“等距交往”的關鍵是按程序辦事。行政管理人員的分工不同,他們的職權不一樣。只有按照程序辦事,才能正確地運用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權,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越級和越權辦事。這一點,在中庸思想中的“執(zhí)中”和“過猶不及”的觀念中也是有所要求的。
[1]江澤民: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全文[R].2002-11-08.
[2]肖萐文、李綿全:中國哲學史[M].人民出版社,1982.
[3]曹德平:中國政治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丁小萍:中國古代政治智慧[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5]蘇東水:東方管理[M].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