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西北師范大學俄語文化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初探
李朝霞
摘 要:隨著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大量普及,傳統(tǒng)的 “一書一黑板”式的俄語教學課堂也悄悄吹進了 “多媒體”這股流行風。如今的英語教學課堂早已迎來多媒體教學時代,而俄語的多媒體教學才剛剛起步,教學軟件和課件都相對貧乏,教師的觀念也尚待轉變,許多教學資源尚未得到合理的利用。本文就西北師范大學俄語專業(yè)及選修課程中的多媒體教學方法進行初步探究,從文化學的角度著手,希望通過分析俄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及其不足,為未來的俄語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和教案的制作貢獻一己之力。
關鍵詞:俄語教學;多媒體教學;俄語文化教學;文化符號
李朝霞/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日益明顯。傳統(tǒng)的“一書一黑板”的俄語教學課堂早已不能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對俄語知識、國情文化知識的全方位、立體式、感官性的需求。由于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加強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的興趣,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外語語言環(huán)境,通過與俄語國家文化知識相關的圖片、新聞、視頻、影音等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呈現(xiàn),更利于信息的傳遞和記憶,近年來已經受到各大高校俄語專業(yè)的青睞和重視。但是,筆者作為高校的一名俄語專職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和缺憾,在俄語多媒體教學蓬勃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和改正。
西北師范大學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成立了外語電教室,2005年成立了語言實驗教學中心,其中包括11個語言實驗室、10個多媒體教室、1個同聲傳譯實驗室、3個計算機網絡教室、7個自主學習教室、25個微格教室、3個數(shù)字化錄播教室、1套衛(wèi)星接收系統(tǒng)、1套外語調頻廣播系統(tǒng)、1個語言情景模擬實驗室、1個對外漢語教學實驗室。如此功能齊備,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其實際利用情況怎樣呢?筆者調查了近5年來的俄語專業(yè)課程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俄語教學的情況,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下。
30 %的俄語教師較少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70%的俄語老師幾乎不采用多媒體教學,還是按照常規(guī)的“一書一黑板”進行課堂教學。這其中,參加工作超過20年的教師完全不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近10年參加工作的教師較少地、個別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形式(播放聽力、影視新聞、教學電影、PPT課件展示等)。
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課程一直采用多媒體教學。比如《聽力》、《影視新聞》、《旅游俄語》,而精讀課程、文化國情類課程、文學類課程、寫作類課程基本沒有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教師也只是單一的運用某一種媒體進行教學,比如單純地播放聽力材料,讓學生進行聽抄,欣賞整部俄語影視作品等,教師僅僅充當了電影放映員的角色。影視新聞的反復聽抄練習其目的仍然是訓練聽力和速記能力。
將以往的教案實體采用PPT的演示形式進行呈現(xiàn),其形式變了,但實質沒變,只是將黑板的書寫部分和教案死板地轉移到了大屏幕上,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流于形式,反而失了其本真,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從教師的主觀情況分析,一部分老師的教學觀念還比較傳統(tǒng),執(zhí)著于幾十年來形成的教學習慣和教學方法,對于計算機多媒體功能的使用比較生疏,對于軟件的應用比較陌生。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部分教師意識到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帶來的巨大優(yōu)勢和良好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嘗試著使用這項資源進行俄語課堂教學。
從使用俄語多媒體的課程類別來看,傳統(tǒng)的、必須使用影音教學手段的課程仍然保留了這一形式,但是,影音資源相對單一、陳舊,更新不夠及時。許多課程的聽力材料還是上個世紀的信息。當然,其他課程沒有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也是受到教學硬件設備或教學場所的限制。
嘗試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制作的PPT相對簡單粗糙,只是機械地將教案內容和板書內容投影到了大屏幕上,實現(xiàn)了“無紙化”教學,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但失去了和學生交流互動的氛圍。由于要播放PPT,教師一面要進行計算機的操作,一面還要進行口頭上的教學陳述,往往不能保持流暢的教學過程。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還在影響著俄語教師的授課理念,講單詞、講句型、作對話,海量的知識仍然通過老師講、學生記的方式在進行。
教師對多媒體軟件及其功能的陌生,不愿花時間制作圖文并茂、直觀豐富的課件。多媒體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一樣,只是 作為教學手段的一種,并不是要二者取其一。
沒能很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要么讓其登堂入室,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教師和學生反而淪為多媒體的奴隸;要么在某些該使用多媒體的時候不使用,仍然照本宣科,給學生灌輸純文字性的信息,使學生叫苦不迭,難以應付。
語言與文化都是符號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學是符號學的一部分。語言與文化都具有模糊性,亦即語言系統(tǒng)和文化系統(tǒng)的概念、內涵以及外延范圍都有不確定,邊界不明的特征。也正是語言和文化的這種模糊性,導致了跨文化交際中的焦慮和困惑,也給外語教學帶來了困難。在長期的俄語教學中,教師始終把重點放在了學生最終是否達到“目的語文化”,也即是說,就二語習得而言,近似于本族人的語言地道性,合乎語法規(guī)范就視為外語教學的成功之處。但外語教學不應只停留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上,而應以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這種觀點已為當前外語教育界普遍認同。顧嘉祖指出,“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外語的文化因素,特別是交際文化,在很長時間內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碑斍皣鴥葘W生的外語交際能力與他們在外語考試中的高分并不相稱的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對跨文化因素的掌握不夠。正如近5年來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專四通過率均達到80%以上,但是學生的實際外語交際能力仍然很差,對知識的記憶完全是機械性的,和實際完全不能聯(lián)系起來。我們的學生可以很流利地用俄語來背誦莫斯科的著名景點,但是卻不能比對著莫斯科的全景照片來指出所背誦的景點的具體位置,甚至會張冠李戴。過去,我們一直受語法翻譯法、聽說法等主導教學思想的影響,重視語言形式而不重視語言運用,對語言習得與文化習得的密切關系更沒有充分的意識。即便是在目前的交際法教學實踐中,“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實際上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們的俄語教師們往往習慣于把重點放在語言形式的教學上,而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跨文化因素的教學則流于形式。
基于目前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教學的現(xiàn)狀,具體分析其原因,一是地處西北,在觀念上對跨文化因素的教學不夠重視;二是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作為基礎,俄語教學中文的化教學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教學手段多元化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俄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可謂是水乳交融,切不可割裂開來。傳統(tǒng)的俄語教學大都是傾向于單純的語言教學,在多媒體教學的浩大聲勢面前還正襟危坐,殊不知這樣單調的教學方式早已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俄語語言知識、國情文化知識的全方位、立體式、感官性的需求。
那么,如何揚長避短,進行具體的俄語教學實踐呢?筆者根據(jù)西北師范大學近3年的俄語專業(yè)本科教育大綱的課程設置,就俄語的專業(yè)課程和選修課程如何進行多媒體課件設計,舉例進行簡要的說明。
基礎俄語和高級俄語的多媒體課件設計構想。在西北師范大學傳統(tǒng)的基礎俄語和高級俄語的教學中,俗稱精讀課程的教學中,從來沒有運用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2010年以前都是采用外研社的東方系列大學俄語教材,這套教材側重于基本的俄語詞匯、語法、句型的習得,對俄語國家文化知識的攝入非常少。從2010年開始,改用新版的《大學俄語》,目前這套教材還沒有實現(xiàn)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完整教學過程。就當前教學和學習的師生反映,該教材較之老版的俄語教科書,增添了許多文化國情背景知識,課堂容量和密度明顯增大,教師有明顯的趕課傾向,學生也覺得課堂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容量巨大,需要記憶性的語言知識和文化信息陡然增多,時間一長,很容易混淆和忘記,有違教材編者的初衷。那么,該如何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來改善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精讀課程的教授更多的是側重語言基礎、詞匯、常用重要詞組、句型的掌握、基礎的語法以及句法的學習。但是,基于課堂容量大,教學課時有限,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改善這一現(xiàn)狀。目前,精讀俄語每周8課時,利用其中的1個課時,集中將每一課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重要的語法規(guī)則,重點掌握的詞匯、詞組進行集中的總結歸納,通過PPT的演示文稿,可適當插入相關的圖片和影音材料,對于加深學生印象,使其記憶深刻一定大有裨益。
文學、文化國情類課程中俄語多媒體課件設計構想。俄語文化國情類的課程是最適合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的,特別是涉及到俄語國家的地理、歷史、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戲劇文化等方面,單調的書本文字信息、簡單的插圖是不能滿足學生對異域文化的想象和感官追求的。從記憶學的角度說,單純的語言或文字符號的記憶遠沒有在圖形符號、影音符號輔助下記憶信息來得長久深刻。比如說,以往在講俄羅斯地理地形分布、河流分布時,教師就憑一張地圖就把所有的知識講完了,時間一長,學生仍然搞不清東西南北,經常分不清伏爾加河、葉尼塞河、涅瓦河的位置。我們的課件制作不應該把地圖照搬過來,而是適當?shù)剡M行設計,把主要的地理地貌名稱隱去,置于待用區(qū),讓學生用鼠標點擊拖曳到正確所在,正確就會發(fā)出歡呼聲,寓教于樂,視覺加親自動手的感官刺激,一定可以讓學生一次性就記住。
不應該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喧賓奪主,忽略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的主體仍然是以人為本,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課件的制作形式要多樣化,避免單一,讓學生也作為課件參與人加入進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國情文化類課程的課件,并在課堂上講解。把刻板的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操作和思考的主動學習過程。
多媒體教學手段永遠不可能替代真正的教師角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無法替代的,它絕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和手段,也不可能取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向交流。教師的口頭、肢體語言的感染力以及長期的教學經驗是多媒體無法媲美和企及的。
在未來的俄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正確定位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努力探索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母語文化與俄語文化的互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用科技創(chuàng)新來豐富俄語的教學活動,讓教與學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進取,讓多媒體教學手段在俄語文化教學的各個領域中大放異彩!
[1]顧嘉祖,陸昇.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孫漢群,高榮國,魏玉梅.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課件制作[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8,(2)
[3]徐存良,孫磊.俄語多媒體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俄語教學,2009,(3):58-61
[4]董艷梅.淺談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方式與優(yōu)勢[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10)
中圖分類號:G62
B
1671-6531(2012)10-0078-02
:何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