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梅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文學作品研究
簡論 《牡丹亭》中春香的存在意義
陳小梅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春香是湯顯祖在 《牡丹亭》中塑造的一個婢女形象,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至關重要。她對于劇中主人公杜麗娘來說承載著重要的形象意義。她是杜麗娘感情的引路人,是杜麗娘性格另一面的映照,是杜麗娘反抗封建禮教的啟蒙者,同時也承載著劇作家深刻的思想意義。
《牡丹亭》;春香;杜麗娘;存在意義
一部偉大的經典作品,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人們代代傳頌的往往是那些巨作中楚楚動人的主人公——《西廂記》里由愛而欲的崔鶯鶯, 《牡丹亭》中由欲而愛的杜麗娘, 《紅樓夢》中至真至純的林黛玉,她們?yōu)槲覀冄堇[了一段段感天動地、穿越生死的愛情傳奇。然而在這些美麗動人、光鮮亮潔的女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位與她們的性格品質相輔相成,承載著作者思想內涵的熠熠生輝、光彩照人的侍女。她們或為自己的主人得到美滿愛情而勇敢地反抗封建禮教,或為主人開啟生命的春天,或面對主人的生離死別不離不棄。紅娘之于崔鶯鶯,春香之于杜麗娘,紫鵑之于林黛玉,她們不僅對主人公的情感發(fā)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承載著劇作家深刻的思想意義。
一部 《牡丹亭》,讓我們記住了一位至情至性、為情而死為情而生的傳奇女子——杜麗娘。而就在這位至情女子的身邊,劇作家湯顯祖塑造了另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女性形象——春香。春香雖不能與在文壇上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紅娘相比,但她的存在對于杜麗娘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春香作為太守府中一個普通的侍女,沒有小姐那樣嚴格的禁錮和管制,因此在她的性格中更多彰顯的是人性的 “真”與 “純”。她崇尚自然之美:“原來有座大花園?;髁G,好耍子哩”[1]“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2],她對自然界的美表現出了極大的生命熱情。她敢于彰顯個性之美: “《昔時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jié)則好教鸚哥喚茶”[3],對封建禮教扼殺人性的本質,她直言不諱。后又大鬧學堂,直接頂撞禁錮人性的老腐儒陳最良。這些都看似不是杜麗娘能夠做到的,因為作為大家閨秀的她早已溫順地接受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她似乎不該這樣叛逆封建禮教賦予那個時代的女人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然而春香的這些行為與喜好恰恰也是杜麗娘心中深深所愿,從后來她走進大花園喚起生命的春天,并因夢而死,又為情而生,可以看出麗娘對自然的熱愛,對美的向往,對封建禮教的叛逆。這些一開始就通過春香側面表現出來了。
春香活潑開朗,天真單純,與溫柔賢淑的杜麗娘形成鮮明對比,這正表現出了杜麗娘本性中未曾展現出的一面,她的天真單純映襯著杜麗娘深沉的苦悶。在春香鬧學一出中,表面看似春香直接頂撞老腐儒陳最良,陳最良在杜麗娘的幫助下責罰了春香,實際杜麗娘并不是真正在懲罰春香,相反是在間接批判陳最良。因為杜麗娘同樣有著追求精神自由和愛情自由、愛美愛天然的少女情愫,她們在追求精神的自由上是一致的。因此春香那些擁有人性氣息的自由品質與性格,杜麗娘同樣具有,只是她的地位使她不能像春香那樣去釋放,而是被深度地壓抑著。
雖說春香可以作為麗娘的一個影子,然而春香與杜麗娘反抗封建禮教的強度、追求自由的心愿還是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這在 《閨塾》中也初露端倪:春香對 “昔氏賢文”的痛恨,對美對自由的向往更多的是發(fā)自內心的需求,是不自覺的盲目行為,是出自天真爛漫的人的天性。而杜麗娘的沉穩(wěn)、矜持體現了她很有主見,是自己思想、行動的主宰,是自覺的行為。后來她主動而又熱烈地用生命與封建禮教抗爭的行為便是這種思想性格的自然演繹。但從整體上來說,春香這樣的性格及作為杜麗娘的影子映襯著麗娘的本性,這對戲劇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鬧”出了杜麗娘反對封建禮教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意識及愛情萌發(fā)[4]。
春香對于麗娘的愛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她發(fā)現了大花園,她的這一發(fā)現使杜麗娘發(fā)現了美,發(fā)現了春天的美,發(fā)現了生命的美,發(fā)現了愛情的美。
春香是 “春天花香”之意,正蘊含著春天花開,招蜂引蝶,是 “色媒”的象征[5]。春香告訴杜麗娘: “有座大花園, 花明柳綠, 好耍子哩!”[6]在 《閨塾》中,她將一個很普通的園子說得特別富有生氣。如“有亭臺六七座,秋天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各花異草,委實華麗。”[7]一個荒園在她的感染下,猶如一座仙境一般美好。這同時也體現了春香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她帶著杜麗娘走進了這個花園,使得杜麗娘從被禁錮的院落步入了姹紫嫣紅的花園,喚起了她的春情。在游園中,杜麗娘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春天,第一次發(fā)現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樣的美麗。自然美景喚起了沉睡的心,朦朧的希望。從杜麗娘信念的告白中可以看到大自然之美在她內心喚起了共鳴,春香借此機會熱情地贊美春天的美好:“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盵8]并以成對鶯燕挑逗之情來刺激杜麗娘對外界大千世界的渴望,進而喚醒她追求愛情的意識[9]。
在 《寫真》一出中,春香看到杜麗娘容顏憔悴,勸麗娘將其美貌留于人間,并幫其 “寫真”,促使杜麗娘得以與夢中情人幽會。在 《鬧殤》一出中,春香與病危的杜麗娘談心消遣,并完成杜麗娘的囑托,將其畫像放于太湖石邊。正有春香這樣的盡職盡責與不離不棄,才會有后來的借尸還魂,與柳夢梅有情人終成眷屬。
可以說,是春香將杜麗娘帶入了擁有人性的王國,充滿美與愛的王國。在這個王國里讓她發(fā)現了美,擁有了愛,并鑄就了一段可歌可泣、超越生死、至情至性的愛情神話。雖說春香發(fā)現大花園、游花園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間接引導了杜麗娘“驚夢”,這對杜麗娘是一種無意識的啟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出情節(jié)。但是這出情節(jié)對全劇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人為杜麗娘開啟春天的大門,或許杜麗娘還在自己的深閨中消耗著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春香無意之間做了這樣一樁 “善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春香就沒有大花園,而沒有大花園,就沒有 “游園與驚夢”,沒有 《牡丹亭》,也就不會有杜麗娘這個鮮活靈動、光艷照人的形象以及這樣至情至性、超越生死、千古傳誦的愛情。
與 《西廂記》中的紅娘相比,春香更多彰顯的是人性中的 “真”與 “純”。紅娘在幫助小姐成全愛情婚姻上起了很大作用,她熱情支持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思想弱點,大膽促成他們自由結合,并機智、勇敢地向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作斗爭,保證了張生和崔鶯鶯愛情的成功[11]。春香沒有紅娘那樣的圓滑世俗和成熟老練,她就像一朵未被封建禮教侵染的純凈之花,她的 “天真”與 “單純”,使她不了解情,因而也就不理解杜麗娘為什么會為夢中 “折柳情人”產生出這樣的相思情。
【一江風】(貼扶病旦上)(旦)病迷廝。為甚輕憔悴?打不破愁婚謎。夢初回,燕尾翻風,亂颯起湘簾翠。春去偌多時,花容只顧衰。井梧聲刮的我心兒碎。
【行香子】春香呵,我 “楚楚精神,葉葉腰身,能禁多病逡巡!(貼)你星星措與,種種生成,有許多嬌,許多韻,許多情。 (旦)咳,咱弄梅心事,那折柳情人,夢淹漸暗老殘春。(貼)正好簟爐香午,枕扇風清。知為誰顰,為誰瘦,為誰疼?”(旦)春香,我自春游一夢,臥病如今。 不癢不痛,如癡如醉。 知他怎生?(貼) 小姐, 夢兒里事, 想他則甚! (旦)你教我怎生不想呵![11]
她單純得像個孩子,她不能理解杜麗娘夢中那種虛幻的情事:“夢兒里事,想他則甚!”杜麗娘為情憔悴甚至憂傷而死時候,春香對她的情感并未察覺一二。有這樣單純的侍女在身邊,杜麗娘注定不會有像紅娘那樣的助手去幫著大膽追求愛情,她的愛情注定只能靠自己的本能覺醒,靠自己靈與肉的不懈追求。因而,她的反抗比崔鶯鶯更加主動、堅決、徹底,性格也更為堅強[12]。崔鶯鶯與張生的成功結合,關鍵在于紅娘的牽線搭橋以及積極促成,而且他們的 “情”更多是男女之間一種互相愛慕的情感情愫;杜麗娘的 “情”,更多則是一種本能的情欲,一種天然的原始生命沖動。肯定人的欲望存在和存在的合理性,而這種發(fā)與本能的情欲,也注定使杜麗娘的反抗意識更加強烈,追求愛情更加執(zhí)著[13]。因此才會有杜麗娘超越生死的愛情傳奇,才會有杜麗娘為情而死為情而生這樣至情至性的人性極致美,才會有千古不朽的 《牡丹亭》。
春香作為邊緣化的角色,她的重要性畢竟不足以與主人公杜麗娘相提并論。從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看,湯顯祖只要借 《牡丹亭》來展示自己的 “情觀”,麗娘是劇中 “情觀”的主要實施者,因此主軸線必須圍繞麗娘展開;從角色定位來看,春香是作為麗娘的配角出現的,她最重要的角色意義是作為未受程朱理學浸染的自然之子來對杜麗娘進行無意識的人性啟蒙,一旦杜麗娘的人性意識全然覺醒,這位啟蒙者便完成了她的啟蒙使命,自然退隱其后。這也是春香在后面劇中越來越不重要的原因。但對杜麗娘及整個 《牡丹亭》來說,春香的存在有著重要意義,她使杜麗娘的形象更加飽滿與完善,亮麗與鮮活,自然與人性,使整個 《牡丹亭》增添了不少生機與趣味,使文本承載作者更多的思想意義[14]。
[1][2][3][3][7][8][11]湯顯祖著.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27、43、25、27、28、42、82-83.
[4]宋綿有.論湯顯祖“情”的美學觀[J].南開學報,1988,(6):28.
[5]孔刃非.《牡丹亭》原型解析[J].南通大學學報,2010,(6):68.
[9][13]鄒自振,湯顯祖綜論[M].成都:巴蜀書社,2001.126、55.
[10]寒 聲,賀新輝,范 彪.西廂記新論[M].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1992.54.
[12]李春霞.綻放在理學藩籬外的一株純凈之花——《牡丹亭》春香形象文化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07,(6):119.
[14]危 磊.論湯顯祖的戲劇美學思想[J].南寧師范學院學報,1985,(1):67.
I206.2
A
1674-3652(2012)05-0136-03
2012-03-15
陳小梅,女,陜西寶雞人,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趙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