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根 龐彥更
構建以人為本的財政精神文化理念
■宋立根 龐彥更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拔幕敲褡宓难},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是國家和民族得以存續(xù)、傳承和延綿的動力?!吧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必斦幕巧鐣髁x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煉“財政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核心要素。
文化是人類社會長期實踐活動的結晶,是人類社會生存發(fā)展的印記和特有財富。“文化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情懷;文化是一種影響;文化是一種溫暖”,充分說明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財政文化的力量,是提煉“財政精神”的強大動力;財政文化的影響,是提煉“財政精神”的主要內容。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共財政建設宏觀背景下,從政府財政角度來定義,廣義的財政文化,是指政府在財政實踐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的獨具財政特色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狹義的財政文化,是指政府在財政經濟實踐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
從財政實踐角度來定義,財政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財政工作中創(chuàng)造、積累和形成的歷史、道德、經驗、文學藝術、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是財政工作的精神動力和源泉。財政文化,是特指圍繞財政發(fā)展過程當中所形成的各種精神財富,是按照財政職能、符合財政本質和做好財政工作,所形成的理財觀念、意識形態(tài)及制度與行為規(guī)范,是財政人員活動的物質與精神表現。
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角度來定義,財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財政領域的體現。財政文化是文化大范疇的一個窗口,不是一般意義上寬泛的文化,而是承載財政精神價值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tài)的有機統(tǒng)一。財政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與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多個層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層面;制度與行為文化是組織精神、組織價值觀的動態(tài)反映;而物質文化是組織文化的最外層面,是無形文化的有形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fā)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fā)展為了人民、文化發(fā)展依靠人民、文化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因此,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財政文化賴以存在的文化環(huán)境。
從社會學角度來定義,人是存在于自然中,同時也存在于歷史和時代中。文化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財政文化,是財政部門的文化,是財政工作人員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財政部廖曉軍副部長指出:“財政文化的內涵,從文學的角度可以這樣認識,是財政人仰望星空的思想視角,是腳踏實地的奉獻精神,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良知,是關注人民幸福安康的愛心?!币虼?,財政文化,是財政部門所特有的文化,是財政領域有別于其他領域的文化,是財政工作在文化層面的延伸。既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又受財政實踐的檢驗與制約。是財政實踐過程中凝結升華的各種財政思想、行為規(guī)范、管理制度、價值觀念、職業(yè)道德整合而成的文化體系。財政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由財政思想、財政精神、財政制度、財政作風和財政道德構成。財政文化建設,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化規(guī)范,按照“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宗旨,財政精神文化理念,要體現財政“取公眾之財、辦公眾之事、盡公共財政之責”所特有的品質,也是財政精神文化的核心價值之所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財政文化建設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必須注重堅持“以人為本”,“深播細種”財政文化的理念,從財政文化發(fā)揮作用的角度,提煉“財政精神”:
一是強調“以先進思想啟迪人”和“以先進思想教育人”發(fā)揮靈魂導向作用。財政文化的導向作用是指潛移默化而使財政人員共同接受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先進思想啟迪和教育財政人員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培養(yǎng),把所有財政人員的思想、行為引導到實現財政事業(yè)的目標上來。提煉“財政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石,從財政改革與發(fā)展各個角度,以先進的財政思想,總結提煉成能夠反映財政人員價值理念、行為規(guī)范的表述詞句。
二是強調“以班子垂范引導人”和“以高尚行為激勵人”發(fā)揮振興激勵作用。當財政人員從內心認可財政部門共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時,必定會為實現財政部門的共同目標和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工作,各級財政部門領導班子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準則會形成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驅動力,成為引導財政人員自我激勵的一把標尺。提煉“財政精神”,集中高尚行為反映財政人員精神面貌,超越個人苦樂于社會、于國家、于人類、于他人有價值的理想追求,更加有效、更加積極地發(fā)揮價值理念的凝聚、導向、激勵作用。
三是強調“以豐富載體充實人”和“以崇高精神塑造人”發(fā)揮行為自我約束作用。財政文化對財政人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guī)范作用。財政文化的約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約束,而是一種軟約束。這種約束產生于財政部門的文化氛圍、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形成一系列豐富載體,群體意識、社會輿論、共同的習俗和風尚等精神文化內容,以崇高精神塑造人,會造成強大的群體心理動力,使財政人員產生心理共鳴,繼而達到行為的自我控制。提煉“財政精神”,凝聚人心,達成共識,形成共同價值取向,以引導培育團隊精神,形成合力做好財政本職工作。
四是強調 “以人文關懷凝聚人”和“以良好環(huán)境影響人”發(fā)揮團隊凝聚作用。財政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是通過塑造財政人員積極向上的共同價值觀,在財政人員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內在的、深層的心理目標和精神力量,使廣大財政人員的思想、行為自覺地統(tǒng)一到積極工作的總體目標上來,從而在財政人員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煉“財政精神”,能夠引起價值共鳴,體現文化傳承,凝聚精神力量,是富有鮮明財政特征的解讀。
五是強調 “以嚴格制度約束人”和“以‘陽光財政’服務人”發(fā)揮形象美化作用。優(yōu)秀的財政文化向社會大眾展示著財政部門成功的管理風格、財政資源配置平衡、效率、優(yōu)先、傾斜的原則,良好的運營狀況和高尚的精神風貌,從而為財政部門塑造良好的整體形象,樹立信譽,擴大影響,是財政部門巨大的無形資產。提煉“財政精神”,嚴格遵循“以服務樹形象、以形象樹品牌”的宗旨,強化服務質量,著力打造服務品牌。強化為人民服務、強化財政文化建設,是形成思想共識、凝聚精神力量的實踐過程。
總之,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將財政精神文化的理念,融入每個財政工作崗位和業(yè)余生活之中,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嚴格遵循財政部門的各項制度和職業(yè)操守,使全國財政人員處處能夠感受到財政大家庭的鼓勵與關懷,有效地保障公共財政可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提煉“財政精神”,是全國財政系統(tǒng)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總結和弘揚財政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實際需要,是推動新時期財政改革與發(fā)展的內在要求。財政精神,是財政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財政精神建設,是財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財政精神,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時代特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公共財政職能不斷完善,財政精神亦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提升。當前,提煉“財政精神”,對推進財政改革與創(chuàng)新、崇尚民主與法治、形成堅持以人為本與注重人文關懷的良好氛圍,對強化財政人員綜合素質,促進公共財政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提煉“財政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謂核心價值體系,就是人們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在長期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提煉“財政精神”要從公共、民主、法治、創(chuàng)新、人文精神等各個層面著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結合。
現代社會對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是公共精神。所謂公共精神,是指公民具有超越個人狹隘眼界和個人直接功利目的,關懷公共事務、事業(yè)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為態(tài)度。體現為公民自覺關懷與維護公共安全、公共衛(wèi)生、公共環(huán)境、公共資源、公共財物等公共利益的態(tài)度與情懷。隨著建設公共財政目標的確立,培養(yǎng)財政干部的公共精神,推進財政系統(tǒng)公共精神建設的重要意義愈發(fā)凸顯。財政作為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代表國家行使大量公共資源的分配權力,財政管理直接涉及公眾的切身利益,提煉“財政精神”應表述為“為公信念、公平正義、愛民情懷、優(yōu)質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 “公共財政精神”。
所謂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讓政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公仆。財政是公共服務型政府組成部門,在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職責。綜合運用支出、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轉移支付等財政政策工具,并與貨幣政策相協(xié)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國民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為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任務是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作為各級政府的核心職能,完善財政投融資管理模式,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體制,解決好財政“越位”、“錯位”、“缺位”問題。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必然要求,財政作為公共資源籌集和配置主體,不僅直接決定著社會公共資源配置能否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是直接制約社會發(fā)展總體能否沿著科學發(fā)展觀指引的方向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財政在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財政針對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面臨的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推進了多項改革:實施了把公共財政陽光普照 “三農”的改革;優(yōu)化公共資源配置結構,向民生傾斜,建設民生財政;強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力地促進了地區(qū)間協(xié)調發(fā)展;著力建設綠色財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及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提煉“財政精神”應表述為不斷推進建設“陽光財政、民生財政、綠色財政”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xù)財政精神”。
財政精神,是公共財政文化,更是公共財政的核心,只有將財政精神貫徹于財政管理實踐中,才能真正體現其公共性。財政工作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工具,著力結構調整,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調整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資金保障,著力解決改善民生問題;積極推進財稅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著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的財稅體制;堅持依法理財,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著力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公共財政的規(guī)范運作需要有財政精神的文化環(huán)境,注重引導財政人員在公共財政管理實踐中發(fā)揚和升華財政精神,融入財政文化體系之中。提煉“財政精神”,是提升財政“軟實力”的一把鑰匙。為財政改革與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堅持財政“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宗旨,健全完善各項常規(guī)管理制度,把日常財政行為納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法治化的軌道。充分體現權威性、可操作性、適應性、有效性,注重財政資金管理在部門預算以及資金申請、撥付、使用、監(jiān)督一系列內部制約機制,嚴格程序保障機制,對核心崗位和敏感職位實施制度監(jiān)控,以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的安全。把“創(chuàng)一流財政工作業(yè)績”作為行為準則,積極推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增強財政工作的大局觀念、法治觀念、創(chuàng)新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觀念和責任觀念,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打造“胸懷大局、開拓創(chuàng)新、民主集中、爭創(chuàng)一流”的優(yōu)秀財政團隊。提煉“財政精神”應表述為培養(yǎng)全體財政人員“創(chuàng)新財政、務實財政、廉潔財政、高效財政”的財政精神。
河北省財政廳、唐山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