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華
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科學化探究
王向華
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客觀要求。目前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過程中,存在黨員民主權利得不到保障,主體作用發(fā)揮不明顯,民主決策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黨務不夠透明,缺乏寬松的民主環(huán)境等問題。應該加強教育,增強黨員民主意識,提高黨員民主素質;進一步搞好相關制度建設,做好黨務公開工作,營造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良好氛圍,提升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水平。
黨的建設;農村;基層組織;黨內民主;選舉制度;黨務公開;監(jiān)督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科學執(zhí)政”的概念,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命題?!包h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因此,提升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科學化程度,是實現(xiàn)黨的建設科學化的需要。
提升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科學化程度,是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客觀要求。
第一,加強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科學化是促進黨內和諧的基礎。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于黨,黨的建設的著力點在于黨內和諧。促進黨內和諧是不斷化解黨內矛盾的過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要用民主的方式化解黨內矛盾,以黨內民主促進黨內和諧,重點在于抓好基層黨內民主建設工作?!霸诔浞职l(fā)揚民主的基礎上,才能夠建立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黨,有紀律的黨,有戰(zhàn)斗力的黨?!保?]沒有基層黨內民主就沒有基層黨組織的和諧,就沒有黨的和諧。所以,搞好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提高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水平是實現(xiàn)黨內和諧的基礎。
第二,加強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是增強黨在農村執(zhí)政合法性的保證。黨內民主建設要立足基層,加強黨在農村執(zhí)政的合法性。所謂“合法性”,是指民眾對于現(xiàn)存政治秩序和政權的信任、支持和認同。在黨政合一的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合法性來自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的合法地位,來自上級黨組織的授權和相關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但是隨著村民自治制度的日趨完善,村委會的成員由農民選舉產生,權力來自于民選的基礎上。農村基層黨組織傳統(tǒng)的合法性基礎已經(jīng)削弱,新的合法地位有待農民的重新認可,可以說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處于黨執(zhí)政底層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摒棄在農村執(zhí)政屬于天經(jīng)地義的傳統(tǒng)觀念,不斷完善基層黨內民主,增強黨組織在農民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在農村領導地位的長期有效性和合法性,鞏固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
第三,實現(xiàn)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是促進農村民主政治進程的要求?!霸谖覈瑘?zhí)政黨黨內民主的狀況,決定著社會民主的狀況?!保?]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科學化是促進農村民主政治進程的保證。目前,部分農村地區(qū)隨著村民自治的推行和相關實踐探索,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一旦這種發(fā)展速度超過了政黨的發(fā)展,執(zhí)政黨失去了掌控能力,就會出現(xiàn)無序發(fā)展的局面。”[3]只有加快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的進程,讓黨內民主趕超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步伐,執(zhí)政黨才能避免被邊緣化的危險。同時,農村基層黨內民主政治建設如果沒有執(zhí)政黨的正確的引導,將陷入西方民主的泥潭,最終無法推動民主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村民自治的引導和示范,有助于加強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發(fā)展進程。
(一)黨員民主權利得不到保障,主體作用發(fā)揮不明顯
黨內民主建設的關鍵是“保障黨員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目前,農村基層黨員的民主權利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證,黨員主體作用發(fā)揮不明顯。究其原因,一是黨員的民主意識淡漠,素質不高。有的黨員對黨內民主認識不到位或者根本沒有認識。二是部分農村黨的干部文化水平低,思想意識滯后,領導方式落后。三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由于自身能力弱化,缺乏有效手段,帶領農村黨員群眾致富,幫助黨員群眾增收,對農村黨員群眾缺乏較強的凝聚能力和控制能力,致使農村黨員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得不到保障。
(二)制度建設不科學、不系統(tǒng)
1980年8月,鄧小平在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中就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在新農村建設的今天,基層黨內民主制度還不夠完善。第一,農村基層黨內民主決策機制不健全。一方面,決策層面過窄,黨組織的決策往往都是少數(shù)領導干部決定的。另一方面,決策程序不規(guī)范。決策前沒有經(jīng)過充分的調查走訪和論證,決策過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現(xiàn)象,決策后缺乏及時有效的公開和群眾監(jiān)督。第二,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監(jiān)督力度不夠。在農村基層黨建過程中,一般只存在具有直接上下級關系的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的監(jiān)督,還往往因為領導對于自己下級的溺愛而監(jiān)督不嚴。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害怕打擊報復等因素的影響,普通黨員對于領導干部、下級對于上級的監(jiān)督往往流于形式。而同級之間的監(jiān)督往往由于“老好人”思想的影響,造成有名無實的局面。
(三)黨務不夠透明,民主環(huán)境不夠寬松
十七大修訂的黨章規(guī)定了“黨務公開制度”,但是黨務公開在實踐中還很不完善。對于基層黨務公開,全國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原則性的文件規(guī)定。農村各地在推行黨務公開的過程中,往往根據(jù)各自的情況來進行實踐。公開的內容和程度由各個地方的基層黨組織自己決定,因此,領導的思想素質、工作水平和能力就決定了黨務公開的成效。各地方黨組織對黨務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序等方面的界定和認識存在差異,操作起來隨意性較大。在農村基層實踐中,有的領導干部甚至認為黨務公開就是政務公開,有的地方把政務公開當成黨務公開。同時,黨務公開執(zhí)行落實不到位。有些黨務工作者對黨務公開不夠重視,甚至認為公不公開都無所謂,有的把黨務公開當成一種“形式”。雖然有公開的文件和公告欄目等,但注重形式,缺乏內容。
(一)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黨員民主意識和素質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抓緊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按照建立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大力宣傳黨內民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黨員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貼近農村黨員思想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堅持不懈地學習黨的相關理論,努力提高農村黨員的理論修養(yǎng)和水平,培養(yǎng)黨員的權利意識,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針對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現(xiàn)狀,黨支部和基層黨委要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和內容,注意方法的靈活性和內容的通俗性與實用性,加大黨員的參與力度。同時,各地要不斷加大實踐創(chuàng)新的力度,總結經(jīng)驗,提升黨員的民主素養(yǎng)。
(二)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
列寧說過,民主要包括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完全的公開性;二是一切職務經(jīng)過選舉[4]。改革選舉制度,是探索實現(xiàn)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在選舉的方式上,可采取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的直選范圍。針對“公推直選”等選舉中存在的問題,要科學設置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采取組織推薦、黨員推薦、群眾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辦法,產生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候選人。在選舉前,加大對候選人和選舉地區(qū)情況的全面深入的宣傳,保證選舉過程中信息的對稱性。嚴格制定并科學細化選舉程序,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的方針,保證選舉的真實有效性。
(三)探索創(chuàng)新基層黨內決策機制
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tǒng),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為此,領導干部和黨員都要樹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意識。在作出重大決策前,要充分調動黨員群眾和專家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并多渠道征求群眾意見,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保證民主決策的前提科學。同時,制定嚴格的決策程序,對決策問題的內容、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等事項作出嚴密的規(guī)定,堅持和完善一事一議制度,盡量使決策切合客觀現(xiàn)實需要。
(四)完善監(jiān)督體系,保證監(jiān)督的可行性
完善監(jiān)督制度,主要是積極探索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社會評價體系,對各地農村黨組織的工作進行社會評價。對于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群眾特別關注的中心工作和大事實事,開展黨員和群眾滿意度評價,把評價結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并與領導干部的政績和工資待遇掛鉤。同時,在日常的工作中,拓寬基層黨內民主監(jiān)督渠道,推廣黨員論壇、網(wǎng)上述職、在線評議、黨員信箱等監(jiān)督形式。要在實踐中以《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為依據(jù),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訂黨員黨內監(jiān)督的具體運行機制和相關規(guī)章制度,從而切實保證黨員和普通群眾參與監(jiān)督的可行性。
(五)完善黨務公開制度,營造民主氛圍
擴大黨內民主,黨務公開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除了涉及黨的秘密之外,凡是與黨員利益密切相關的事宜,都要實行黨務公開,讓黨員了解內情。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黨務公開的重要性,并把黨務公開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要成立黨務公開執(zhí)行機構,制定公開的程序,明確公開的時間、內容。建立黨務公開相關機制,加大黨務公開的監(jiān)督考核力度,把黨務公開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目標管理考核之中,激勵領導干部自覺執(zhí)行黨務公開制度,激發(fā)黨員群眾監(jiān)督黨務公開執(zhí)行情況的信心和決心,提高黨務公開層次。要積極探索,長期實踐,努力提高黨務公開水平。通過完善和實施黨務公開制度,營造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良好氛圍,提高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水平。
[1]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7.
[2]王長江.發(fā)展黨內民主,以黨內民主促進帶動社會民主[J].黨政干部文摘,2009(11).
[3]王長江.大力推進黨自身的改革[J].中國報道,2009(9).
[4]列寧選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47.
D267.2
A
1673-1999(2012)11-0006-03
王向華(1978-),女,湖南湘鄉(xiāng)人,碩士,洛陽師范學院(河南洛陽 471022)講師。
2012-03-20
洛陽師范學院201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項目 “河南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科學化研究”(2010-QNJJ-017);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聯(lián)調研課題(SKL-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