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和而不同”的思想價值與實踐意義

        2012-08-15 00:49:04瞿孝軍
        關鍵詞:五項原則和而不同和平共處

        瞿孝軍

        “和而不同”的思想價值與實踐意義

        瞿孝軍

        中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傳統(tǒng)文化,“和而不同”是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與精華。它的思想價值與實踐意義在當代中國主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際關系、實施一國兩制、和平統(tǒng)一祖國基本國策、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等問題上已經(jīng)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在這個世界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形勢日益發(fā)展,世界大局急劇變化的時代,挖掘“和而不同”的思想價值,豐富其內(nèi)涵,發(fā)揚光大其文化精神,對于建設一個和諧的中國、一個和平的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而不同;和平共處;一國兩制;和諧世界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5 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文化,并且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全世界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在我國數(shù)千年綿延不絕的傳統(tǒng)文化中,“和而不同”無疑是其核心與精華。

        一、“和而不同”的理論淵源

        “和而不同”四個字最早出自《論語·子路》,原文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睆娬{(diào)的是,君子既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又要用自己的正確意見來糾正他人的錯誤,不可盲從附和。相反,小人只是盲從附和,卻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這里講的是人與人相處的原則。人際關系的和諧是國家興旺、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鬃诱窃诳偨Y前人有關認識的基礎上,并結合自己在生活實踐中的體會,才把它作為一個普遍原則提了出來。這種價值取向?qū)χ袊幕酥潦澜缥幕陌l(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最早論及“和”“同”問題的是史伯。據(jù)《國語·鄭語》所載,史伯對“和”與“同”的解說非常詳細:“夫和實生萬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曇粺o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币馑际牵汉椭C才能生成萬物,同一就不能發(fā)展。把不同的東西加以協(xié)調(diào)平衡就叫做和諧。此后,《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了齊景公與晏子論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边@段話的意思是:“和”與“同”是不同的?!昂汀焙帽茸龈?,用水、火、醬、鹽、梅來烹調(diào)魚和肉。經(jīng)柴火燒煮過的湯,各種元素已融為一體。廚工根據(jù)人的口味,適當加以調(diào)和,太淡就增加調(diào)料,太濃就加水沖淡。中華文化經(jīng)數(shù)千年之演進,綿延不絕,總是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

        孔子繼承了史伯與晏子的思想,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觀點,并且成為儒家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進而發(fā)展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和則生”也是儒、道二家的共同主張,如《管子·內(nèi)業(yè)》主張:“和乃生,不和不生?!薄肚f子·田子方》云:“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薄盾髯印ぬ煺摗氛f:“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禮記·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和則生,同則絕,和而不同,生生不息,從萬物的產(chǎn)生到文化的發(fā)展,莫不如此。故《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中華文化經(jīng)數(shù)千年之演進,綿延不絕,總是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

        古典中所闡述的觀點,語言可能晦澀難懂,但是道理卻是人人知曉的:沒有油鹽醬醋烹不出誘人的美味佳肴,沒有哆來米發(fā)索奏不出動人的美妙樂曲,沒有紅黃藍綠繪不出醉人的美麗畫卷。

        二、“和而不同”的思想價值

        2002年10月24日,江澤民同志在喬治?布什總統(tǒng)圖書館發(fā)表的演講,對和而不同的內(nèi)涵與意義作了足夠充分的揭示,他說:“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發(fā)展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真諦?!边@是黨的主要領導人第一次對“和而不同”思想做這樣全面的論述?;仡櫺轮袊闪⒁詠淼臍v史,黨的幾代領導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對這個思想都有新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這是幾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人類文明做出的新的偉大貢獻。

        (一)和而不同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

        從某種意義上說,“和而不同”體現(xiàn)的正是唯物辯證法思想。不同就是對立,和就是統(tǒng)一。從歷史發(fā)展過程來看,對待“異”有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是黨同伐異;二是求同存異;三是敬其所異。其中,“敬其所異”是這三者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只有注意從“異”中吸納合理的因素,不斷注入新的基因,才能使事物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如果是相同的事物重復相加,那還是原來的東西,那就不可能產(chǎn)生新的事物。這也正是唯物辯證法所揭示的矛盾是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根本內(nèi)容。所謂矛盾是指“事物內(nèi)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矛盾的雙方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的。恩格斯認為:“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绷袑幹赋觯骸鞍l(fā)展是對立面的統(tǒng)一?!泵珴蓶|更強調(diào):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換言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礎,也是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在根據(jù)。從一定意義上說,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或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或世界的發(fā)展。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差異就是矛盾?!薄懊苁瞧毡榈?、絕對的,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串于一切過程的始終?!薄安煌保侵肝镔|(zhì)世界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輔相成、共生共長;和而不同的實質(zhì),是強調(diào)矛盾的統(tǒng)一和均衡,達到總體上的和諧。和而不同,是指在眾多不同因素的對立統(tǒng)一、相互依存中求同存異、化解矛盾,從而實現(xiàn)總體上的和諧。李瑞環(huán)指出:“那種將矛盾簡單化為你死我活的僵化思維,不但在理論上違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髓,而且在實踐中危害甚大。”

        (二)和而不同是人們處世行事的準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許多教人如何待人接物、處世行事的經(jīng)典格言。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等。大自然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全世界當然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正是由于有了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等等千差萬別的人,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不同特點個性的人怎樣相處?是視差異為障礙?還是正確對待彼此的差異,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視他人為師?道理不言而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存在的價值。正因為如此,我們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應該成為全世界人們和睦相處的準則。

        (三)和而不同是文明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真諦

        世界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文化形態(tài),正是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交融,相互借鑒,相互取長補短,才不斷充實和豐富著人類文明寶庫。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聯(lián)系更加緊密而日益不可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鋒與碰撞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茖W技術突飛猛進的進步與社會生產(chǎn)力的長足發(fā)展,帶給人類的是福祉還是禍端?世界文明的格局是走向?qū)箾_突,還是趨向于合作共存?20世紀90年代,賽繆爾·亨廷頓提出的文明沖突理論,認為冷戰(zhàn)后世界沖突的主要根源,是在文明之間的差異。美國學者的文明沖突論,顯然難以令人信服。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世界,一個人類共存共享共生共榮的世界,才是包括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內(nèi)的全人類所追求的。1988年,數(shù)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呼吁“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回到2 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笔澜缟嫌性絹碓蕉嗟挠猩钪\遠慮的人,有遠見卓識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認識到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當代價值,他們甚至把它作為處理不同民族文化關系的基本準則,作為消解文明沖突的一個良方。

        三、“和而不同”的創(chuàng)新實踐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挖掘我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善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毛澤東賦予古老的“實事求是”(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傳》)四個字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把它上升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和黨的基本理論的精髓;胡錦濤賦予更古老的“以人為本”(出自《管子·霸言》)四個字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把它上升為科學發(fā)展觀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仡櫺轮袊闪⒁詠恚袊伯a(chǎn)黨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對“和而不同”思想有新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這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黨的智慧和勇氣,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人類文明作出的新的偉大貢獻。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執(zhí)政初期,我們黨把“和而不同”思想運用到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的首個創(chuàng)造。二戰(zhàn)之后,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亞洲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推動了殖民地國家人民的解放運動,從而敲響了殖民統(tǒng)治的喪鐘。美蘇之間的冷戰(zhàn)局勢,嚴重威脅著亞非國家的獨立與安全。由于帝國主義的爭奪,亞非地區(qū)成為世界各種矛盾和沖突集中的地區(qū)。許多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從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出發(fā),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反對在自己國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認識到,為維護政治獨立,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與文化,必須加強國際間合作,并要求與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關系。195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6月底,周恩來應邀訪問了印度和緬甸,分別同印緬兩國總理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了會談,并在隨后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中重申了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的準則。五項原則一公布,立即得到國際輿論的響應和亞非拉與歐洲國家廣泛的支持,大大促進了亞非各國之間的團結與合作。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了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周恩來在發(fā)言中著重闡述了“求同存異”的思想,主張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放在一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尋找共同點。周恩來的講話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贊同和熱烈反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寫入了萬隆會議公報。

        從此以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成為中國處理同一切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中國在長期的外交實踐中,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fā)展關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更加強調(diào)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重要指導意義。鄧小平指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薄翱偨Y國際關系的實踐,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0多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已經(jīng)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重要國際關系準則?!昂投煌庇商幚砣穗H關系的理念發(fā)展到處理國家間關系的理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相待、和平共處。這是我們黨把“和而不同”思想運用到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的第一個偉大創(chuàng)造。

        (二)“一國兩制,和平統(tǒng)一”

        改革初期,我們黨把“和而不同”思想運用到處理本國歷史遺留問題上的大膽創(chuàng)造。由于歷史的原因,香港與澳門曾經(jīng)長時間是海外殖民地,臺灣至今與大陸分而治之。實現(xiàn)完全的統(tǒng)一,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臺灣問題,毛澤東在1950時代也曾經(jīng)做過各種努力,也提出過讓保留原有制度等的想法。但正式闡述并明確提出是在70年代末,鄧小平在會見日本江藤淳時指出:“如果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我們在臺灣的政策將根據(jù)臺灣的現(xiàn)實來處理。比如說,美國在臺灣有大量的投資,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資,這就是現(xiàn)實,我們正視這個現(xiàn)實。”這是鄧小平最早涉及“一國兩制”構想的談話。后來在會見緬甸總統(tǒng)吳奈溫時,鄧小平第一次明確談到統(tǒng)一后臺灣的某些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不動。他說:“在解決臺灣問題時,我們會尊重臺灣的現(xiàn)實。比如,臺灣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動,美日在臺灣的投資可以不動,那邊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動?!?982年,鄧小平在接見來華訪問的美國華人協(xié)會主席李耀基時說:“在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边@是鄧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概念。后來鄧小平向撒切爾夫人解釋“一國兩制”構想時,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歸中國后,“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984年6月,鄧小平在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時,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即“一國兩制”的思想。他指出:“中國有香港、臺灣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何在呢?是社會主義吞掉臺灣,還是臺灣宣揚的‘三民主義’吞掉大陸?誰也不好吞掉誰。”并明確提出“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编囆∑絼?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和平共處原則,把它運用到解決國家統(tǒng)一問題上來。正如他自己所說:“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僅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而且在一個國家處理自己內(nèi)政問題上,也是一個好辦法?!彼J為:“根據(jù)中國自己的實踐,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tǒng)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庇锰幚韲H關系問題的原則來解決國內(nèi)特殊問題。想一想,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的觀念長期牢固占據(jù)國人的頭腦,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下,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中,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需要多么驚人的膽略和超人的智慧。鄧小平正是憑著這樣的膽略和智慧,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而不同”思想在解決現(xiàn)代社會問題上放射出時代的光芒。

        筆者認為,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而不同”思想在解決現(xiàn)代社會問題上的又一經(jīng)典范例。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到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一國兩制”思想在港澳的正式實施。任何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鄧小平當年與英國領導人就香港問題談判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膽略、智慧和勇氣。香港、澳門回歸以來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已經(jīng)充分說明了“一國兩制”思想的正確性。眾所周知,中國是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主體的,它與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在社會制度方面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制度的不同不是小的不同,而是大的不同,甚至是根本性的不同。但是鄧小平著眼于國家的統(tǒng)一,看到了“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這就是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大家都有共同的歷史文化,大家都樂于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相信,臺灣問題的最終解決也將繼續(xù)證明這一點。

        (三)“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新的世紀,我們黨把“和而不同”思想運用到社會領域和世界舞臺的嶄新創(chuàng)造。從國內(nèi)看,今天我們正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從國際看,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進程加快,世界處于急劇變化之中。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自黨的十六大以來,準確判斷和分析國內(nèi)外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情況,成就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針對發(fā)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平衡不協(xié)調(diào)的問題,適時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并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實行對內(nèi)建設和諧社會,對外建設和諧世界。

        我們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提出 “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在2005年,胡錦濤在雅加達舉行的亞非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亞非國家應“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fā)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蓖?,胡錦濤以國家元首身份在聯(lián)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fā)表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重要講話,在世界舞臺、重要場合、重要國際會議上鄭重闡述建設和諧世界的主張:“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焙椭C世界不是文化一統(tǒng)的世界,不是沒有差異的世界,不是沒有矛盾沖突的世界。建設和諧世界,就要承認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和諧世界就是要重視各種文明的差異,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學習借鑒不同文明的優(yōu)秀之處,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和諧世界”的新理念是我們黨和國家繼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后,在我國社會轉(zhuǎn)型之際,在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世界主題和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以開闊的國際視野,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從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挖掘吸取智慧的寶藏,為人類世界建立和平穩(wěn)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做出的又一嶄新貢獻。也讓人們再次看到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魅力和智慧光彩。

        在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進程中,在人與人(或者說人與社會,推而廣之到國與國、地區(qū)與地區(qū))、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不可能沒有矛盾和沖突,而且新的矛盾和沖突隨時可能出現(xiàn)。但是,只要全世界的人們堅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就一定能做到人與人的和睦相處、國與國的和平相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且真正做到如費孝通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N].人民日報,2005-09-16.

        [5]劉固盛.論“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N].光明日報,2009-11-07.

        [6]方克立.和而不同:作為一種文化觀的意義和價值[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3(1).

        [7]李潔.從和平共處到和諧世界[J].瞭望,2009(39).

        [8]趙磊,郭建平.和平共處和平發(fā)展和諧世界:當代中國國際戰(zhàn)略三大基石[N].學習時報,2010-12-13.

        B222.2

        A

        1673-1999(2012)09-0010-04

        瞿孝軍(1963-),男,湖南醴陵人,中共張家界市委黨校(湖南張家界 427000)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化與文學。

        2012-02-23

        猜你喜歡
        五項原則和而不同和平共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詩書畫苑
        從和平共處到合作共贏——中國國際法治觀的認知迭代
        角 色
        大觀(2018年8期)2018-01-23 18:02:37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人民論壇(2016年22期)2016-12-13 11:09:24
        時代發(fā)展下的詞匯意義流變
        談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中國商人(2016年1期)2016-01-12 21:46:27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習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1:5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集中體現(xiàn)了主權、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
        黨史縱橫(2014年9期)2014-12-01 20:21:17
        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8|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岛国成人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擦边|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av|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乱码|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八戒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国产顶级熟妇高潮xxxxx| 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 午夜一级在线| 色窝综合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特色视频|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人免费| 亚洲精品6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国产| 国产视频激情在线观看|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熟女人妻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精品高|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5|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 日本熟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网站| 日韩美女av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