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榮 有 新 丁會杰
(青州一中實驗學校)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劉桂榮 有 新 丁會杰
(青州一中實驗學校)
當今的教育,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更注重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心靈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來越多。值日時互相推脫,當班委怕影響學習,缺失責任心;不懂感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愛心;承受挫折能力差,一遇逆境就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意志力薄弱,等等。因此,德育工作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顯得尤為重要。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的這句名言把“傳道”作為師者的第一要務,所謂傳道,也就是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墩Z文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明確了文化素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的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從而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語文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以其進步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謳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丑惡,情感色彩極其鮮明強烈,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會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課堂教學中應使德育與智育相統(tǒng)一,教師應使學生學好語言文字,了解字、詞、句的含義,進一步深入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講析中。還應該配以與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用朗讀制造氛圍,使學生似親臨其境,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深刻的體會。
“文因道存,道以文顯?!钡掠蛩丶脑⒂诿枋龅墓适虑楣?jié)、刻畫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藝術性、形象性的文學內容之中。因此,教師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讓思想品德教育在春風化雨的無聲滋潤中,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去。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為例,課本編排了六個單元,分別圍繞六個主題;“成長的煩惱”“愛國情懷”“杰出人物”“文化藝術”“科學探險”“動物世界”,六個單元編排的課文,從不同的層面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都德的《最后一課》,集中體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學習這一課,在深切的感受阿爾薩斯人失去國土時悲憤沉痛的心情的同時,也升華了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尤其是賞析小說中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不僅學習人物刻畫的方法,也培養(yǎng)了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刻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學生很快找出一些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我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韓麥爾先生為什么這樣穿戴?他臉色慘白是因為什么?他寫下“法蘭西萬歲”時是什么心情?讓學生在語言賞析中感受他內心對祖國的熱愛,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不知不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薩克雷說:“讀書能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fā)人們的美好志向?!崩首x能夠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能夠讓讀者邊讀邊思,加深理解,最重要的是朗讀聲情并茂,能培養(yǎng)語感和情感。朗讀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jié)奏鮮明,并將讀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讀物中去,大大增加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而思想品德教育就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體現。仍以七年級下冊為例,課本中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黃河頌》《土地的誓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安塞腰鼓》等課文文質兼美,感情充沛,非常適合朗讀。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授《安塞腰鼓》一課,在學生預習基礎上,為學生展示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那恢弘的氣勢,鏗鏘的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尤其是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在小組中練習朗讀,再要求學生選取自己最有感悟的句子展示,讀完談談感受。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在安塞腰鼓視頻創(chuàng)設的火爆氛圍中,學生聲情并茂的展示成果,談出自己對文章感情的理解。有的選排比句,氣勢磅礴;有的選反復出現的“好一個安塞腰鼓”,感受作者贊美之情。學生在朗讀中,還逐漸感受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復雜感情,對厚重的黃土高原的無限熱愛,對改變家鄉(xiāng)落后貧窮面貌的信心。自然激發(fā)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淳樸感情,在朗讀的樂趣中進行了思想教育。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和傳遞,更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它加強了課程與學生和現實社會的聯系,實現了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課堂拓展常常以是“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等形式出現,在閱讀課文基礎上,聯系學生的實際,加深對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達到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學《偉大的悲劇》這一課,在學生理解了“一個人雖然在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這句話的含義后,讓學生談談生活中他了解的“失敗的英雄”,學生們暢所欲言,有談烏江自刎的楚霸王項羽的,有說刺秦失敗的荊軻的,有的想起了探險家葬身戈壁荒漠的彭加木,還有談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罹難的航天英雄們。我又及時引導,讓學生們談談收獲,“如何看待成功和失敗”,學生在討論中,認識到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教會學生樂觀自信,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失敗。
“隨風潛入夜,人物細無聲?!痹谡Z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語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時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關系到培養(yǎng)具有健康人格人才的關鍵問題。它對于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如何立志,引導學生去尋求做人的道理,澆開學生理想的花朵,萌發(fā)學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扒Ы倘f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痹谡Z文教學中,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去澆灌祖國的花朵,讓我們將德育進行到底。
[1]吳曉峰.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2]李希貴.主題閱讀叢書.山東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