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詩歌的靈魂。無論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國破家亡之痛,還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遷客之悲,亦或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征人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能體會出詩歌的思想感情,是真正讀懂詩歌的標志,也是讀詩的最大樂趣。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xué)特質(zhì)的文學(xué)樣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語言含蓄凝練而形象性強。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明確指出:“詩者,吟詠性情也。”感情是詩的生命。沒有感情,無以談詩。詩人無論在描寫人、事、物或景時,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樂的情感,通過這些情感可以折射出他對人、事的觀點,或不滿、或歌頌、或贊同、或反對。而詩歌的思想感情,一般不是直接的流露,而是隱晦曲折的,往往言在此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敘事則因事抒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這些都給詩歌的審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只有反復(fù)認真咀嚼,仔細用心品味,領(lǐng)悟意象寓意,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多管齊下、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才能感知詩人的思想情感。所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是詩歌閱讀過程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然而不少學(xué)生對古詩詞的思想感情把握不準,尤其有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比較復(fù)雜,領(lǐng)悟起來就更加困難。而江蘇高考《考試說明》中對于詩歌鑒賞提出了如下要求: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前一考點主要是針對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提出來的,要求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三個方面鑒賞詩歌。后一考點是針對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提出來的。詩歌的形象塑造、語言特色,運用的表達技巧,應(yīng)當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但一首詩歌所體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才是它的最大藝術(shù)價值之所在。因為語言及表達技巧都是為詩歌思想內(nèi)容服務(wù)的,而且一切形象的情感特征都是由思想內(nèi)容決定的。這就要求學(xué)生只有讀懂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才能正確把握詩歌的主旨,才能拿到詩歌鑒賞的金鑰匙更好地答題。
下面讓我們打開智慧的寶庫,以近幾年江蘇高考試卷為例,就高考古詩詞鑒賞題“表達思想感情”類題型的答題技巧作一些初步探討。
【精彩回放】
(2007年江蘇卷)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4分)
參考答案: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guān)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008年江蘇卷)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比喻。
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2009年江蘇卷)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 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gòu)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jié)尾說“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參考答案: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tǒng)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fù)失地的決心,轉(zhuǎn)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2010年江蘇卷)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三、四句,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說“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說明。(4分)
參考答案:由眼前景轉(zhuǎn)為設(shè)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的更為深遠。
(2011年江蘇卷)
春日憶李白
杜 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4分)
參考答案:表達雙方翹首以望的思念之情:杜甫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他。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
下面,讓我們分析近年來江蘇高考詩歌鑒賞涉及“情感領(lǐng)悟”題材料、考查角度、分值等情況。
縱觀這張表格,我們可以對江蘇高考詩歌鑒賞“情感領(lǐng)悟”的要求作如下分解:
1.近年來,高考古詩詞材料來源雖然呈現(xiàn)多元化趨向,但仍以唐詩宋詞為主。
2.江蘇高考題“表達思想感情”類題型往往和“分析技巧”類題型一起考查。
3.高考題題干設(shè)置,都給我們許多信息提示,一定要細讀題干,探究命題者的用意,按照提示答題。
4.思想內(nèi)容、情感理解及領(lǐng)悟上多角度、多層面采點;
5.答案設(shè)置上多層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層面答題。
總的來說,無論是詩歌詩句內(nèi)容上,還是題目的設(shè)置上,亦或是答案的呈現(xiàn)上,江蘇高考詩歌鑒賞題都體現(xiàn)出多角度、多層面的特點。
李季說:“詩,是詩人對社會生活在他頭腦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詩,都是心靈激動的記錄?!痹姼枋怯脕肀砬檫_意的,其中一定蘊含著詩人的思想情感和觀點態(tài)度。它們或直白張揚、開門見山,或含蓄隱晦、托物言志。當然,詩人的思想感情不是孤零零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是通過一定的形象,營造一種意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正確評價詩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的解讀。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迅速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呢?
題目往往是詩歌的眼睛,它往往有最能點明思想感情和主旨的詞或短語。詩歌題目大多與詩歌內(nèi)容有某種聯(lián)系,或標明時間地點,或顯示人物事件,或暗示思想傾向,或表明觀點態(tài)度……把握題目一般可以弄清楚題材,明白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如2007年江蘇卷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根據(jù)詩歌題目中的“送人”二字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詞。知道了這是首送別詞,那么詞中所描寫的“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等意象的含義就容易把握了,詞人所表露的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也就更容易解讀了。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題目既交待了季節(jié)、時間、對象,又著一“喜”字,表達了欣喜之情;而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題目不僅交代了人物間的關(guān)系,同時,又敘述了情節(jié),由“喜”而“又”,則作者喜悅與哀愁的復(fù)雜情感如在眼前。
而中國古典詩歌取材豐富,情感類型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憂國憂民、建功立業(yè)、邊塞征戰(zhàn)、羈旅行役、思鄉(xiāng)懷人、贈友送別、山水田園、閑適隱逸、即事感懷,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詠史等多種類型,而這些情感又因為個人經(jīng)歷、胸襟、氣度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因此,鑒賞時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類型分析它的思想和感情,找到題目中如“思”“送”“怨”“恨”“悲”“喜”之類明示感情的詞語。
鑒賞詩歌,離不開注釋。鑒賞詩歌要因人論詩,因時論詩,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對詩人及創(chuàng)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而古詩的作者離我們較遠,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我們也比較陌生,命題者有時會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注釋。這些文字往往見于詩歌的后面,有的甚至暗藏在考題當中。它傳遞的信息雖小,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大作用。事實上,注釋往往對理解、鑒賞詩歌有較大的啟發(fā)或暗示作用,從而提供解題的相關(guān)信息。因此,鑒賞詩歌時千萬不可小視這些注釋,一定要認真地看注釋。
近幾年的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的注釋,大致有這么幾種類型:
一種是解釋詞句的注釋。有些詩歌遇到生僻難懂的詞句,命題者往往會給出注釋,降低了難度。如2007年北京卷《芣苢》的注釋:①選自《詩經(jīng)·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車前(草名),可食。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這些注釋看起來只是對詩歌中的生僻字詞加以注解,幫助理解詩句,其實它是解答題目的關(guān)鍵所在。注釋①“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有助于解答第③題,注釋③~⑦有助于解答第②題。
一種是介紹作者的注釋。有些詩歌考題中出現(xiàn)的作者是我們所熟悉的,但對那些不熟悉的作者,考題往往有注釋,幫助我們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有一道高考模擬題是閱讀兩首詩,一首是朱余慶的 《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绷硪皇资菑埣摹冻曛鞈c余》:“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痹谶@兩首詩的后面,命題者給出了一個注:朱慶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如果沒有這個注釋,許多考生恐怕看不懂詩的內(nèi)容,更談不上回答準確了。
一種是交代背景的注釋。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chǎn)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時代印記。命題者往往會對一些影響詩歌內(nèi)容理解的背景作注釋。如2009年廣東卷杜甫的《月》:“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弦。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弊⑨專骸阿裒奶疲忽奶翇{,位于長江三峽奉節(jié)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后,杜甫曾困居于此?!比绻麤]有注釋①,我們就很難把握住作者“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蕩不定的凄涼傷感之情”。
當然,除了這些作用之外,有些注釋還能替我們介紹有關(guān)典故的出處以及提示用典的作用,有些還會暗示詩歌的內(nèi)容、意境或者寫作風格等。
劉勰在 《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窺意象而運斤?!痹姼璧膭?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大都借助“意象”表情達意。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是詩人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與外在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鑒賞詩歌不僅要著眼于詩人所描寫的客觀物象,更要透過客觀物象的外表體悟注入其中的感情。讀詩就是要從尋找、感悟、分析意象入手,仔細品味意象及其內(nèi)涵,進而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是我們鑒賞詩歌的一把鑰匙。
一般說來,一首詩可以有多個意象,詩人常常會選擇最能表達情思的意象。如馬致遠的 《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十八個字,九個名詞,這些意象的疊加都融合了詩人主觀的情思,都帶有一種蕭條、衰敗、冷落的悲涼情調(diào),共同營造出了一種羈旅漂泊、凄清、傷感的人生意境。
然而不是詩歌中每一個物象都能成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動的物象。在反復(fù)使用中,物象的某些內(nèi)涵會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而被代代繼承沿用,繼而成為人所習見的含義或者約定俗成的含義?!霸隆笔侵袊诺湓姼枳畛R姷囊庀笾弧摹对娊?jīng)》至清代,吟詠月的詩詞作品不可勝數(shù)。它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意蘊十分豐富:純潔友誼的見證、思鄉(xiāng)懷人的寄托、離愁別恨的情絲、失意孤寂時的伴侶……同樣是月,不同詩人筆下月的內(nèi)涵卻大不相同。李煜悲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劉禹錫感慨 “淮水東邊舊時月”,柳永高唱“楊柳岸曉風殘月”,李清照沉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里“月”的不同意蘊,形成了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們不同的情懷。
古往今來的許多詩人喜歡吟風弄月、把盞賞菊等,原因就在于這些物象本身具有濃厚的詩意內(nèi)涵,能夠觸發(fā)不同時代詩人的不同感慨。因此,不從意象出發(fā),就不僅無法進入優(yōu)美的詩境,而且無法解讀詩歌思想情感的真正內(nèi)涵。
詩歌“貴含蓄,忌直露”。詩歌會運用各種各樣的表達技巧,但表達技巧是形式,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wù)。而內(nèi)容就是詩歌的思想感情。換句話說:表達技巧的運用,就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服務(wù)的。
表達技巧是詩人用來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我們不僅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采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表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
表達技巧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構(gòu)思上的巧妙使用。其實這些概念之間是互相交叉的,很多時候又是互相包含的。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比、對偶、借代、反復(fù)、設(shè)問、反問、雙關(guān)、互文等。如徐蘭《出關(guān)》“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將關(guān)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guān)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在征馬這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借代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光易逝,好景不再的無限惋惜之情。分析修辭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表達方式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其中抒情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夫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敝苯邮闱橛纸兄笔阈匾埽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的結(jié)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詩人借助客舍緊緊封閉、春寒陣陣襲來、杜鵑聲聲悲鳴、夕陽徐徐西下的景象構(gòu)成的凄清意境抒發(fā)了凄厲無窮的羈旅之愁。
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對照、襯托、渲染、烘托、用典、鋪墊、象征、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白描、抑揚等。如趙師秀的《約客》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地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總之,在解答詩歌鑒賞思想感情類試題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借助古代詩歌蘊藏的各種信息,認真品味詩歌的意象,體悟詩歌的意境,抓住詩歌的關(guān)鍵詞句,讀懂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從而理清詩人在詩歌中滲透的思想感情。再結(jié)合試題要求,按照一定的解題步驟規(guī)范作答,那么答題時一定會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