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平
《錯誤》是鄭愁予最經(jīng)典的一首詩歌,意境優(yōu)美深婉,被譽為“臺灣現(xiàn)代抒情詩的絕唱”。此詩帶有強烈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味,深受讀者喜愛。對這首《錯誤》的解讀,一般解說是思婦與過客之間產(chǎn)生了一個美麗的錯誤:思婦在江南的小屋寂寞守候,而過客的馬蹄聲讓思婦誤以為是自己要等待的歸人,而過客則解釋說“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詩句到這里戛然而止,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這樣解說可以算是對文本的正解??墒窃僮x讀這首充滿中國古典詩歌韻味的《錯誤》,我們何不放飛想象的翅膀,做一次有意的美麗“誤讀”呢?說不定能碰出智慧的火花。
一般人對《錯誤》的解讀,是從“過客”與“思婦”兩個視角來看這首詩的?!斑^客”與“思婦”是兩個人,“我”是過客,“你”是思婦,他們本無任何交集,只是因為“過客”的馬蹄聲而讓“思婦”產(chǎn)生了“美麗的錯誤”。如果我們把這首《錯誤》中的“你”“我”看成是一個人,那么整首詩的韻味將會發(fā)生質的變化,眼前將會出現(xiàn)一片新天地。
我們不妨這樣解讀:《錯誤》的主人公“我”是一個打馬江南而過的年輕女子,也許是一個漂泊不定的旅人,以前從沒來過江南,但對江南有著“美麗”的憧憬,“我”這次只身騎馬來江南,也許是為了找尋一份屬于自己的情感,或是獲得一種心靈的安慰,結果卻發(fā)現(xiàn)來江南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第一節(jié)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鄙徎ㄊ侵袊诺湓姼柚谐S玫囊庀?,也只有江南水鄉(xiāng)才有,詩人在“蓮花的開落”和女子等待的容顏之間找到了契合點。“我”以前從沒有來江南,我在他鄉(xiāng)已經(jīng)等了許多年,還是沒有找到一份屬于“我”自己的情感,這次打馬江南走過,希望能找到這份情感。 看到江南的“蓮花”盛開,“我”的“容顏”如“蓮花”般綻放,可是來江南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又如“蓮花”般凋落?!澳堑仍诩竟?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是全詩情感的總括,“蓮花的開落”既可以說是寫實,也可以理解為虛寫,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主人公“我”的情緒變化。
第二節(jié)其實還是“我”的情感表達,只是換成了內心表白?!澳恪笨梢越庾x為主人公“我”對自己的反思,也可以說是自言自語,或者是自我想象。我們都有這樣的情感體驗,當自己與自己對話時,稱呼“我”自己往往變成了“你”,這里的“你”就是“我”自己。 主人公“我”是一個心思細膩,多情善感的女子,這次來到江南,卻沒有找到等待了許久的東西?!拔摇彬T在馬上,走在三月江南青石街道的路上,所有的思緒都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第二節(jié)用了四個“不”,關閉了所有的“視覺”和“聽覺”,營造了一種沉悶而寂寥的意境,這正與“我”的心緒相照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這種“景語”正是“我”的情緒的外露。此時的“我”是惆悵的,“我”只覺得自己的心如這小小的江南的寂寞的城,因為“我”關閉了自己的“心”,只活在自己營造的封閉世界里;在這樣的世界里,“我”看不到任何有生機的景物,聽不到任何有節(jié)奏的聲音,因為“我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第三節(ji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終于,清脆的“達達”馬蹄聲打破了靜到近乎死寂的意境。聽不到“跫音”卻聽到了“馬蹄”,這好像不合常理,其實是“無理卻有情”,不符合理性的邏輯,卻符合情感的邏輯。這“達達的馬蹄”讓主人公“我”從“你”的世界回到了“我”的世界,也就是從“冥想的世界”回到了“現(xiàn)實的世界”?!磅家簟辈皇恰拔摇币覍さ模榜R蹄聲”卻將“我”拉回了現(xiàn)實世界,因為“我”正是騎著馬,帶著“美麗”的愿望來江南找尋屬于自己的一份情感的,可惜我不是“江南”的“歸人”,這里不屬于“我”,我只是一個臨時的“過客”。這正與第一節(jié)形成了首尾呼應。最后一句“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惆悵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的省略號則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不已。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全詩,全詩以女子的口吻并以女子的立場出現(xiàn),對希望得到等待的東西而不可得的心理,做了一次纏綿、憂傷而無奈的回答。而不是張曉峰《“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錯誤>一詩對中國詩詞思婦主題的回應》中的點評:“(這首詩)它第一次以男子的口吻并以男子的立場出現(xiàn),對鐘愛、盼望著他們的女子,做了一次坦白、憂傷而無奈的回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