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孫曉達
如何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走出班級管理的困境
黑龍江 孫曉達
目前,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軟硬不吃,好壞不知。一位資深的老教師對這一現(xiàn)象概括為“現(xiàn)在班級管理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管理教育者的困惑和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比绾蜗龑W生的逆反心理,走出班級管理的困境是我們每位班主任值得探討的問題。
消除;學生;逆反心理;班級管理
班主任似乎不約而同地形成共識,這就是,做班主任工作,盡管辛苦勞累,但無論從學校領導對你的信任,還是學生對你的尊重、接納、認同,特定的角色都賦予你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促使你起早貪黑,奉獻付出,毫無怨言,并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慰和滿足。然而,我們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你誠心誠意地對學生負責,校正學生行為的偏差,他反過來對你的誠意表示反感。這種反常現(xiàn)象帶有普遍性,若我們班主任不能找出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應對策略,這表示我們的工作是低效的,有時甚至是負效勞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本質是什么?《心理學大辭典》的解釋是:“逆反心理是客觀環(huán)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它的主要特點是你不讓我那么做,我偏那么做,具有明顯的對抗情緒和反控情緒,具有這種情緒的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對老師的教育不以為然,對教師的教育具有明顯的“抗藥性”。這種穩(wěn)定的抵觸情緒往往使學生行為偏離正常的軌道,是影響思想教育效果最常見的一種消極因素。
中職學生,他們已步入青春期,心理慢慢趨向成熟,他們獨立意識增強,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控制,把別人的管理視為自己人格價值的貶低,一些學生過分地強調自我,為顯示自已的獨立性往往把和教師的觀點對抗視為光榮,用逆反心理來表現(xiàn)自我。
他們受好奇心驅使,看問題片面、偏激,容易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要滿足這種需要就往往對老師的要求表現(xiàn)逆反。另外,一些學生看問題缺乏辯證思維,他們看到老師的管理行為對他們的個性發(fā)揮有約束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個性如果缺少約束,形成不良習慣而貽誤終身。比如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早戀現(xiàn)象,他們頭腦中尚未形成一個明確的、成熟的戀愛觀,看不到“過早地放飛感情的信鴿銜回來的定是一枚青果”。
對于班主任來說更要注意的是逆反心理產生的客觀原因。通過正確引導,改變學生逆反心理的主觀誘因,教育者的能動作用就在于此?,F(xiàn)分析如下:
1.教育觀念陳舊,古訓“天地君親師”、“教育為尊,居高臨下”。為師就得“讓人敬畏”,為學生就得“程門立雪”?!皫煹雷饑馈比匀怀蔀橐恍┌嘀魅蔚男艞l,對學生的教育不是積極疏導而是用“堵”的方法。我校有位班主任以嚴厲著稱,對學生的行為只靠管、卡、壓,她所帶的班級到了二年級,學生的逆反情緒與日俱增,長期的壓抑迸發(fā)出來,把矛頭一齊指向班主任,結果是壓也壓不住,使班級大亂。這位班主任責任心強是大家公認的,但堵的工作方法卻是失敗的。
2.教育內容脫離學生實際。時代的前進沖擊著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學生的價值取向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時常使他們處于彷徨之中。而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仍是陳詞老調,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能達到“軌道對接”會形成共識差位,認知認同的“短路”造成了教育失敗。
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與學生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有出入而導致逆反。比如教師批評過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僅會使學生不愿接受批評承認錯誤,而且還會使其他學生同情被批評的學生,一面倒,群體逆反,這猶如酒精消毒一樣,酒精濃度過大,不但不能殺死細菌,反而保護了細菌。
4.暈輪效應使教育者給予學生不平等的愛,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所謂暈輪效應,是指評價一個人時,由于他的某一特點突出,就掩蓋其它的特點和品質。不少班主任在對學生認知的過程中,思想認識常為暈輪效應所困擾,造成了偏激、片面等思維方法。具體地說,后進生學習成績不好,使教師產生了失望、厭惡的心理,便錯誤地認為這些學生一壞百壞。這種不平等的愛,能使受歧視者身上進步的動機消失,微弱的“閃光點”熄滅,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自暴自棄,最終使我們的教育失敗。
根據產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觀原因,我認為班主任必須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正確認識學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觀因素,積極進行疏導。更重要的是要自我更新觀念,由管束人到發(fā)展人,由消極防范到積極引導。要研究社會的變化,更新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方法,注意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愛護,要在愛學生的基礎上尋找和創(chuàng)造巧妙的科學教育方法,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則,可以三個方面進行。
班主任要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角色互換,就會理解到學生逆反的根源并找到處理的方法。其實,學生和教師的隔閡就是互不理解造成的,所以教師要經常進行“心理換位”,就能更好地安排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就更能符合他們的實際,受到他們的歡迎,就會達到情感上的共頻共振。
要做到心理相容,班主任要考慮到學生對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教育方法,班主任都奉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名言,但包上糖衣的藥片不是一樣利病嗎?為什么一定要讓它苦口呢?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日臻完善”。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轉化人思想的環(huán)境氣氛,不要對他們形成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和他們做知心朋友,使師生感情得到升華。
實踐證明,班主任決不能憑借自己的“天然權威”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應設法創(chuàng)設學生“心理認同”的環(huán)境,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并由此引發(fā)雙方人格的升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從而重塑學生的心理世界,使他們消除逆反心理,使班主任走出班級管理的困境。
【1】翟廣順著.班主任專業(yè)化與班級建設縱橫談.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7.
【2】郭毅主編.班級管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作者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