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林 馬世堂 俞浩
安徽科技學院食品藥品學院藥學系,安徽 鳳陽 233100
淺談藥學專業(yè)《微生物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培養(yǎng)
張孝林 馬世堂 俞浩
安徽科技學院食品藥品學院藥學系,安徽 鳳陽 233100
根據應用型本科藥學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利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分級的實驗教學手段,進行微生物學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應用能力培養(yǎng)
微生物學是藥學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橋梁課和應用課程。對于學生把所學的藥學知識應用到新藥的開發(fā)和用藥去治病救人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就促進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淺談自己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改革。
在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思想方法的影響, 其教學方式多數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 以課堂講授為主要途徑的教育方式, 較少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形成了學生對教師過多的依賴性和學習的被動性。實驗也只是為了加強對課堂重點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鞏固課堂學習的“成果”,輕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應用型能力的養(yǎng)成。學生只是完成了由教師傳授知識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轉化, 還沒有完成由知識到應用能力的轉變。這與創(chuàng)建應用型大學的目標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教學內容與應用人才培養(yǎng)相一致
教學內容的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教學改革的本質是課程內容改革[1]。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生物學的新發(fā)現、新資料、新認識、新理論不斷涌現,因此,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更豐富和更新。微生物學教學中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顯得更加特出。根據本課程授課時間安排,讓學生對該課程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前提。否則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在教材選用上充分考慮這個問題,選用的教材不但滿足了學生對微生物該課程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掌握這個要求,而且做到了讓學生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會微生物的基礎理論如:微生物的形態(tài)與結構、代謝和繁殖、生態(tài)、控制、遺傳和變異、感染與免疫及常見的致病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同時還讓學生學會微生物藥物與制藥、藥物的微生物污染與控制、藥品微生物學檢查和抗微生物藥物作用的檢定法等基礎知識,使學生對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的知識也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教材的選用只是完成教學的保障,我們在教學中還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知識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實現了教材、教案相結合,處處體現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新教育思想和觀念,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2.2 教學方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相適應
教學方法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為了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采用多樣化[2]。教學過程包括“教”與“學”,由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活動構成。傳統的教學思想把教師放在主體地位,而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地位,這種方法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地位發(fā)揮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進取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以訓練學生思維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把書本知識及活動過程充分展開,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又能應用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與能力提高。例如,在講授微生物直徑大小時,引導學生思考用該知識應用于不能通過加熱方法的除菌;講到細菌的細胞壁結構,引導學生去思考,抗生素的設計及在細胞及真菌培養(yǎng)中除去細菌的方法。利用病毒對理化因素敏感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在殺滅病毒及病毒菌種保存上的應用;根據質粒的性質和特點,引導學生去思考,質粒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引用等。另外,建立課外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舉辦學術報告與專題講座等形式。人體的微生態(tài)對人體的健康重要性,我們主辦微生物免疫與健康的講座,不但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基礎知識理解,而且把學會的微生物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引導部分優(yōu)秀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科研生產實踐中,實現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改革。
2.3 實驗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
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微生物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研思維意識和動手能力。如何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進行深入的實驗教學改革,優(yōu)化整合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建立全面適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及應用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我們按照實驗內容的難易程度將實驗課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應用設計性實驗3個層次?;A性實驗主要安排一些內容相對簡單的、經典的驗證性實驗,如:利用油鏡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培養(yǎng)基的配制、微生物的接種、抗生素的體外實驗紙片法,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基本實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加深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科學規(guī)范的科研素養(yǎng),為后續(xù)層次實驗做準備。綜合性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設計能力的主要階段,為進行應用設計性實驗做準備。這層次的實驗難度增大,要求有所提高,綜合性強,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交融的實踐性教學過程,如:中藥抑菌和滅菌實驗連續(xù)稀釋法、藥品微生物總數的測定等,目的是進一步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實驗設計和對實驗現象觀察和分析。第三層次的實驗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把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不再安排明確具體的實驗內容,教師只給出選題范圍和方向,具體的實驗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實驗室條件確定,如:請設計不能用加熱方法除去藥品中微生物的方法、設計殺滅痰中結核桿菌的方法等,在教學中教師只負責提供實驗條件,具體實驗設計、方法、步驟、數據采集處理、實驗報告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以此激發(fā)他們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增加綜合性和應用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加強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chuàng)新及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1] 趙宇昊,劉仁慧,王秀娟,許利平.中藥專業(yè)中藥學教學改革的思考.中醫(yī)教育[J],2009,28(6):76~77
[2] 楊麗萍,鄭曉珂.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模式探索.中醫(yī)教育[J],2010,29(3):36~38
張孝林 講師 博士。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