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黑龍江省醫(yī)院 哈爾濱 150036)
國外對苦參的化學成分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的前蘇聯(lián),國內(nèi)則始于1972年。其所含化學成分主要為生物堿和黃酮類化合物,其次還含有二烷基色原酮、醌類和三萜皂苷[2]等。國內(nèi)外對苦參的研究重點均放在生物堿上,至2003年已從苦參中分離出27種生物堿[3]??鄥⑸飰A大多數(shù)是喹諾里西啶類,極少數(shù)為雙哌啶類,以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含量最高,此外還含有羥基苦參堿、N-甲基金雀花堿、安那基堿、巴普葉堿和去氫苦參堿(苦參烯堿)等,這些生物堿都屬于喹諾里西啶類衍生物。研究表明,苦參中抗肝病的主要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
國內(nèi)學者通過氧化苦參堿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氧化苦參堿有抗HBV及HCV的作用。有動物實驗表明:通過體外實驗證明,氧化苦參堿對HBV-DNA轉染的Hep-2.2.15細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藥物濃度增加及作用時間延長,抑制率逐漸增高,在同一濃度及同一作用時間內(nèi),都表現(xiàn)為對HBsAg的抑制率高于對HBeAg的抑制率,對HBsAg及HBeAg的治療指數(shù)分別為63及6.2,說明氧化苦參堿高效低毒,其抗HBV作用同劑量呈正相關。陳小松等采用HBV轉基因小鼠體內(nèi)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不同劑量氧化苦參堿每日一次空腹注射30d后,肝內(nèi)的HB-sAg和HBeAg的量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下降,各劑量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同一劑量不同療程腹腔注射發(fā)現(xiàn)第10天、20天治療組肝組織內(nèi)陽性細胞數(shù)較治療前明顯減少,染色強度也有明顯下降,而延長療程至30~60d,療程無明顯提高。結果表明氧化苦參堿可降低轉基因小鼠肝臟內(nèi)HBsAg和HBeAg的含量,且對兩者作用一致,無選擇性作用,增大劑量及延長作用時間并不能提高療效??鄥⑺爻擞锌笻BV作用外,進來初步研究顯示其對HCV亦有抑制作用。
肝細胞保持正常功能對機體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多種實驗性肝損傷中,氧化苦參堿對肝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表現(xiàn)為ALT下降,肝組織病理變化明顯改善。薛貴平等以成年vnstar大鼠40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組、苦參治療組(大劑量組)及苦參治療2組(小劑量組),采用豬血清腹腔注射法,導致大鼠肝損傷。采用苦參堿肌注治療。利用電鏡技術和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觀察肝臟超微結構及貯脂細胞a-肌動蛋白變化。實驗表明苦參堿治療后肝細胞膜性結構損傷恢復或減輕,貯脂細胞減少,其胞質中a-肌動蛋白表達減少。證明苦參堿對大鼠免疫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并有量-效關系。
肝纖維化是慢性肝損傷的代償性修復反應,肝臟內(nèi)結締組織呈異常增生。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氧化苦參堿具有抗肝纖維化作用,其機理是通過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等間接途徑起作用,或是直接抑制肝纖維化得形成,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肝纖維化形成過程中,肝星狀細胞的活化增殖是肝纖維化形成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于金華等應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實驗性纖維化,并以復方苦參堿注射液進行實驗性治療,觀察了第4、6、9周對照組,模型組,治療組的血清TGF-B1水平及病理學結構的變化,結果第4、6、9周,模型組及治療組的TGF-B1水平及病理評分均明顯升高,而模型組升高更加明顯。結論,復方苦參堿有效緩解肝纖維化進程。
關于氧化苦參堿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有不同的報道,一般認為,其是一種雙向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即在低濃度時可刺激淋巴細胞增殖,高濃度時則抑制之。但總的來說,以免疫抑制作用為主。因此可利用氧化苦參堿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來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尚智,丁濤,溫富春等以溴化四唑藍比色法測定脾淋巴細胞增值,胸腺細胞增值法和溴化四唑藍比色法測定IL-1、IL-2活性。發(fā)現(xiàn)苦參堿可明顯抑制ConA和LPS誘導的小鼠脾淋巴細胞增值及ConA誘導的小鼠肝細胞釋放IL-2,對LPS誘導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釋放IL-1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說明苦參堿可抑制體外培養(yǎng)小鼠脾淋巴細胞增值和釋放IL-2及腹腔巨噬細胞釋放IL-1。
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肝細胞的異常凋亡與各種急慢性肝損傷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以及肝臟的惡性腫瘤密切相關。胡聰?shù)仍趯⒀趸鄥A應用于體外肝細胞培養(yǎng)體系,觀察期對TNFa及放線菌素D(ActD)所誘導的肝細胞凋亡影響的試驗中發(fā)現(xiàn)氧化苦參堿可防止肝細胞凋亡的發(fā)生,對體外培養(yǎng)的大鼠肝細胞有保護作用,表現(xiàn)在經(jīng)藥物作用后的大鼠肝細胞再用TNFa/ActD誘導,凋亡率明顯下降,由以氧化苦參堿低、中濃度作用明顯。孟凡強等對大鼠肝缺血在灌注中苦參堿對肝細胞保護作用研究后提出其機制可能是“阻礙Fas基因表達,從而保護肝細胞免受凋亡?!?/p>
苦參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氧化苦參堿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保肝、抗肝纖維化、免疫調(diào)節(jié)及抗肝細胞凋亡作用,且價廉易得,副作用少,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戰(zhàn)渤玉,李東霞,高明.苦參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中醫(yī)信息,2009,26(1):23~25.
[2] 趙玉英,張如意.苦參化學成分研究概況[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1991,3(3):93~102.
[3] 袁靜,張宗儉,從斌.苦參堿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進展[J].農(nóng)藥,2003,4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