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我科近期對206例乳腺癌患者進行了改良根治術治療,部分患者術后應用2條多管腔硅膠管進行負壓引流,并與采用同期2條單腔引流管負壓引流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兩組對象術后置管時間及皮下積液發(fā)生率,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連續(xù)選擇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患者,納入標準:①首次經(jīng)臨床、影像學表現(xiàn)和病理學確診的乳腺癌患者。②接受了改良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排出標準:術后出現(xiàn)其他嚴重合并癥患者。本文實際入選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患者206例,全部為女性,年齡32~76歲,平均(53.17±9.12)歲。
1.2 方法
1.2.1 分組及多管腔硅膠管應用方法 入選對象按接受手術時間和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觀察組(使用多管腔硅膠管患者,104例)和對照組(使用單腔引流管患者,102例)。觀察組術后使用1條多管腔硅膠管置于腋下,其尖端距離腋血管和神經(jīng)2 cm,遠端從背闊肌前引出。另1條多管腔硅膠管尖端置于鎖骨下,沿胸骨旁走行至肋弓,于腋前線引出,切口包扎前先用吸引器通過引流管吸出皮瓣與胸壁之間腔內(nèi)的積液和積氣,再接一次性負壓球持續(xù)負壓吸弓。因腋窩、鎖骨下、胸骨旁腔隙大,以紗布團均勻填塞,外置棉墊,以使作用到皮瓣上的壓力均勻,以透氣膠布固定,再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胸帶稍加壓包扎固定。包扎壓力以能使皮瓣與胸壁相貼為宜,切忌壓力過小或過大。加壓包扎后注意上肢末梢血運及有無麻木感。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2條單腔引流管,因傳統(tǒng)單腔引流管長度有限,1條置于腋下,一條置于胸骨旁及肋弓上,常規(guī)負壓吸引及加壓包扎。兩組對象術后均預防抗感染治療和常規(guī)支持治療,待負壓引流的液體量低于10 ml/24 h后,一次性拔出引流管,繼續(xù)加壓包扎至引流管走行區(qū)愈合。
1.2.2 皮下積液的判定標準 本研究皮下積液診斷標準為手術部位脹痛及局限性隆起或波動性腫塊,穿刺抽出不凝固淡血性液體。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兩組間計數(shù)指標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間計量指標比較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測定,P<0.05代表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平均置管時間為(5.62±2.19)d明顯少于對照組(9.37±2.85)d(t=2.418,P<0.01);觀察組術后發(fā)生皮瓣下積液7例(6.73%)明顯少于對照組明顯少于對照組(38例和37.25%)(χ2=8.930,P<0.01)。
迄今為止,根治性手術仍然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而皮下積液是乳腺癌根治術后最常見并發(fā)癥,后者一旦發(fā)生不但延遲切口愈合,而且推遲術后的化療、放療進行,嚴重影響患者的整體治療計劃。據(jù)文獻[1-3]報道,乳腺癌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率高達35% ~42%,主要由下列因素引發(fā):①術中過多使用電刀電凝,致使脂肪液化滲出。②術中淋巴管遭到破壞,結扎不徹底。③術后淋巴管或血管重新開放,造成淋巴管瘺及二次出血。④手術操作不當形成醫(yī)源性腔隙,滲出的血液、淋巴液和液化脂肪積蓄。⑤引流不通暢,多因放置引流管位置不恰當,或管腔及引流孔堵塞,局部加壓過緊導致積液不能引出。⑥術后加壓不夠,患肩活動過早過度,致皮瓣不能與創(chuàng)面緊密牯貼,形成持續(xù)滲液。其中④和⑤更為重要,如果術后引流不暢,腔隙不能盡量縮小,會使積液停留時間長,皮瓣長期處于游離狀態(tài),失去營養(yǎng),不能及時與胸廓建立血運聯(lián)系,甚至成為皮瓣壞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術后采用充分、有效引流技術成為預防和避免皮下積液的重點,我們選擇一組近期來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觀察組術后應用2條多管腔硅膠管進行負壓引流,并與采用同期2條單腔引流管負壓引流患者(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兩組對象術后置管時間及皮下積液發(fā)生率。我們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術后平均置管時間和皮下積液發(fā)生率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國內(nèi)另一些作者[4-5]采用類似方法防治乳腺癌根治術后皮下積液,也得出了與本研究近似結果。這些數(shù)據(jù)提示,多管腔硅膠管使乳腺癌術后引流更通暢,機制可能為:①多管腔硅膠管由多條高彈硅膠皮條均勻排列形成,其內(nèi)管腔由相鄰硅膠皮條間隙組成,可以在引流管走行區(qū)全程負壓引流積液,避免了單腔引流管因側孔過少引起的術區(qū)積液。②多管腔硅膠管因不需要人為剪制側孔,管身的強度得到最大程度保證,避免單腔引流管因側孔過大至拔管時引流管斷裂。③多管腔硅膠管因有多個管腔,最大限度的避免引流管堵塞。④多管腔硅膠管內(nèi)多個導梁支架支撐管腔,避免了單腔引流管因局部加壓過緊導致積液不能引出。
綜上所述,乳腺癌術后術后充分有效引流是避免皮下積液的前提條件,應用多管腔硅膠管可保障引流通暢,有效地縮短術后平均置管時間和減少皮下積液發(fā)生率,可在普外臨床中推廣應用。
[1]楊金庸,崔自介.普通外科診療術后并發(fā)癥及處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92.
[2]張青松,丁煥然.乳腺癌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防治.中國綜合臨床,2006,22(12):1129-1130.
[3]陳華軍,余漢毅.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瓣下積液的預防和治療.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7):795-796.
[4]張青松,丁煥然.乳腺癌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防治.中國綜合臨床,2006,22(12):1129-1130.
[5]陳國林,王鳳軍,薛英威,等.乳腺癌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的預防.實用外科雜志,2001,21(4):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