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中學( 312500) 鄒小伶
近幾年來,在高考對地球運動知識的考查中,試題的圖形越來越簡潔。對于太陽光照圖來說,其圖形越簡潔,意味著難度越大,對考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越高。這樣的圖形往往會涉及到一個重要的點——切點。把握好切點的特征,能夠成為解題的突破點。
幾何學上定義:兩條光滑曲線交于一點,使得它們在該點處的切線方向相同,則稱兩條曲線相切,該交點為切點。晨昏圈與緯線圈都是圓形,二者有三種位置關系:相交、相切和相離。如果晨昏圈與某一緯線只有一個交點,那么二者就是相切的關系,這個交點就是切點。除春秋分外,晨昏圈與兩條緯線同時相切,那么同時存在兩個切點,一個在南半球,一個在北半球。例如,圖1中的A、B兩點就是切點。
圖1
在太陽光照圖中,抓住切點的特征,能夠成為解題的突破點。例如2007年全國文綜卷I中的M點。
例1: 圖2所示區(qū)域在北半球。弧線a為緯線,Q、P兩點的經度差為90°;弧線b為晨昏線,M點為b線的緯度最高點?;卮?~3題。
圖2
1.若此時南極附近是極晝,P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
A.5時 B.15時
C.9時 D.19時
2.若此時為7月份,圖中M點的緯度數(shù)可能為
A.55°N B.65°N C.75°N D.85°N
3.若Q地的經度為0°,此時正是北京日出。這個季節(jié)
A.洛杉磯地區(qū)森林火險等級最高
B.長江下游楓葉正紅
C.長城沿線桃紅柳綠
D.南極地區(qū)科考繁忙
解題關鍵點:第1題,M點為切點,南極附近是極晝,則北極附近是極夜,M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很容易推出P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5時。第2題,切點的緯度范圍為66.5°~90°,直接可以排除A、B選項,6月22日晨昏圈與極圈相切,7月份切點應該比較接近極圈,故選C。第3題,由Q地的經度為0°可以推出M點的經度為45°E,由于切點的地方時為0:00或12:00,則北京時間為5:00或17:00(雖然北京時間與北京的地方時有約16分鐘的差異,但這里可以近似地用北京時間來計算),此時正是北京日出,說明北京時間為5:00,北京晝長夜短,所以此時北半球為夏季。
兩個切點相對于地心對稱,為對稱點的關系,即兩點的的緯度數(shù)相同,一個為北緯,一個為南緯,經度數(shù)互補,一個為東經,一個為西經。如圖1,如果切點A的地理坐標為(66.5°N,120°E),則B的地理坐標為(66.5°S,60°W)。
①年變化:每年二至日,晨昏圈與極圈相切,切點位于極圈。由冬至日到春分日或由夏至日到秋分日,切點由極圈向極點移動(如圖3)。因此,切點的最低緯度為66.5°。
圖3
②日變化:由于地球每小時向東自轉15°,那么切點的位置每小時西移15°。
①如果切點所在的緯線剛好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則該切點的地方時為0:00,如圖1中的B點。
②如果切點所在的緯線剛好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則該切點的地方時為12:00,如圖1中的A點。
①切點為晨昏圈上緯度最高的點。
②切點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互余。
③切點的緯度與晨昏圈和地軸的夾角互余。
④切點的緯度等于極點太陽高度的余角。
如圖4,A、B兩點為切點,∠1為A點的緯度,∠2為直射點的緯度,∠3為晨昏圈和地軸的夾角。則∠1=90°-∠2,∠1=90°-∠3。
圖4
①正午太陽高度: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φ±δ|(公式中φ為所求地點的緯度,δ為直射點的緯度),并且切點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互余,即φ=90°-δ。因此,H=90°-|90°-δ±δ|,即H=0°或2δ。剛好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的切點(與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為0°,剛好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的切點(太陽直射點同在一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為直射點緯度的兩倍。
切點具有以下特征: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與切點的緯度互余;太陽直射點與切點在同一經線圈上;切點所在的經線上(直射點同一側)兩地的緯度差等于太陽高度差。以此為依據(jù),可以判斷其他地點的地理坐標和方位。
例2:圖6為北半球某區(qū)域,甲、乙所在經線的經度為120°E,甲地此日正午太陽高度為40°,陰影部分為黑夜,M為緯線。讀圖回答4~6題。
圖6
圖5
②切點所在緯線的太陽周日視運動剛好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的緯線上各地,0:00時太陽高度為0°,12:00時太陽高度為直射點緯度的兩倍,視運動軌跡與地平圈相切。如圖5當太陽直射20°N時,70°N的太陽周日視運動如圖5所示,0時太陽位于正北方,12時太陽位于正南方。
4. 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坐標是
A.(120°W,20°N)
B.(60°W,20°N)
C.(120°E,23°26′N)
D.(60°W,23°26′N)
5. 若圖中乙點此時的太陽高度是10°,則乙點的地理緯度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別為
A. 76°34′N,36°52′
B. 80°N,10°
C. 76°34′N,10°
D. 80°N,30°
6. 一架飛機自①地起飛,沿圖中直線飛行至②地,其飛行方向是
A. 自西向東 B. 自東向西
C. 先東北后東南 D. 先東南后東北
解題思路:第4題,甲點為切點,此時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由于甲地此日正午太陽高度為40°(剛好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的切點正午太陽高度為直射點緯度的兩倍),所以此日太陽直射20°N。由太陽直射點與切點在同一經線圈上,推知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經度為60°W,故選B。第5題,甲點的緯度為70°,此時太陽高度為0°,那么乙地的緯度為80°N,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80°-20°|=30°,故選D。第5題,甲點為晨昏圈上緯度最高的點,由①至甲過程中緯度逐漸升高,由甲至②過程中緯度逐漸降低,故選C。
地方時的計算需要找準切入點,切點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因為切點的地方時為0:00或12:00。根據(jù)切點的地方時還可以推斷季節(jié),如果切點的地方時為0:00,則其所在緯線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所在半球為夏半年;如果切點的地方時為12:00,則其所在緯線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所在半球為冬半年。
例3:圖7表示北半球某區(qū)域,①為晨昏線,①線中B點緯度值最大,②為緯線。A地地方時的小時數(shù)比C地小6時,BD經線的經度為45°E。讀圖回答7~8題。
圖7
7. 此天,D點的夜長為
A.6小時 B.8小時 C.16小時 D.18小時
8.此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區(qū)森林火災進入危險期
B.潘帕斯草原此時降水較少,草木枯黃
C.我國南疆地區(qū)棉花如絮,白茫茫一片
D.南極科考隊員們正忙于工作
解題思路:第7題,由題干中的條件可知,B點為切點,如果B的地方時為0:00,則A為21:00,C為3:00,不符合A地地方時的小時數(shù)比C地小6時的要求。因此,B的地方時為12:00,B所在緯線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弧ADC晝弧,D地晝長為6小時,夜長為18小時,故選D。第8題,B所在緯線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所以北半球正處于冬季,故選D。
切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0°或直射點緯度的兩倍;切點所在的經線上(直射點同一側)兩地的太陽高度差等于緯度差;切點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互余。以此為依據(jù),再結合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太陽高度。
圖8
例4:圖8是70°N上空所視的地球晝夜分布示意圖,陰影部分表示夜半球,E、D、F位于同一條緯線上,OC=BD。讀圖回答9~11題。
9.此時B點的太陽高度為
A.90° B.70°
C.66°34′ D.43°08′
10.該日E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A.90° B.70°
C.66°34′ D.43°08′
11.關于圖中各點的方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位于E的正北方向 B.F位于C的正南方向
C.E位于B的正西方向 D.F位于B的東南方向
解題思路:該圖為側俯視圖,且以切點為中心,比較難以理解。根據(jù)題目中的條件,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側視圖(如圖9),即C為北極點,O為切點,D、E、 F為赤道上的點, B為直射點。第9題,直射點的太陽高度為90°,故選A。第10題,因為切點的緯度為70°N,則直射點的緯度為20°S,E點的正午太陽高度H=90°-|0°-20°|=70°,故選B。第11題,在側視圖中我們可以明了地看出O位于E的東北方向,E位于B的西北方向,F(xiàn)位于B的東北方向,故選B。
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