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于中學生而言,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因此,要與時俱進,就得在中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這正是中學語文教學重要的任務之一。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閱讀方法 文章精選 閱讀思維能力 語文素養(yǎng)
大量閱讀,廣泛涉獵語文,是怡養(yǎng)性靈,健全人格,培養(yǎng)人文精神,積淀民族文化,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但閱讀是一個綜合化的內化過程,在這一內化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閱讀效率,是每個語文教師應深思的問題。閱讀不是單純形式上的瀏覽,其實質是通過展開思維,調動原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對文章進行最充分的感知、領悟和鑒賞,并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內化積淀為屬于自己的精神財富。要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先教給學生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教給方法
(一)深思。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讀有思,邊讀邊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民族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多樣性,以及文章閱讀中許多“可意會而難言傳”的特點,要求閱讀要伴以問題思考,因為這種思考重在過程而不是終結,追求的是主觀狀態(tài)而不是客觀答案。如果教師設計出最佳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將作品內容與社會生活連接,讓作者的情感宣泄與自己的心靈體驗碰撞,那么學生就會展開思維,凝神思考,進而披文入境,由事見情,就會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學氣息和人文精神。
(二)暢想。
想,這里指想象,聯(lián)想。想象和聯(lián)想在閱讀中很重要,因為一切作品的語言無論它的形象性多么強,在文章中總是平面的,毫無生氣的,只有進入讀者眼中,通過讀者心靈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進而形成各種不同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在讀者頭腦中的鮮明度、豐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響著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自身審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閱讀中,教師要煽動起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讓學生盡情縱意地去勾畫,涂抹各種藝術形象。
二、文章精選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學習只不過是個例子?!睂τ趯W生的學習,教師不能只注重這20多個例子,更要教會學生在例子的學習中掌握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語文教學大綱(修寫版)》強調:“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薄斑€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并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學會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的遷移,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從整個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出發(fā),抓住重點課文進行詳細備課,對課文中的重點段重點分析。在語文教材的使用上,除沿用現(xiàn)有的篇目外,精心選編,設計與教學進度對應,適合學生學習,并能對課文學習有幫助的課外讀物,并將其上升到教材的地位來認識和使用。這樣便于學生在教師精講的教材中所習得的方法進行遷移和鞏固,同時又使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開闊眼界,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三、閱讀思維能力
人借助語言進行思維是人的思維與動物思維的最本質的區(qū)別,人類思維的高度發(fā)展與人類語言的高度發(fā)展是分不開的。除了語言之外,人類思維還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表象和動作。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實例很多,舉不勝舉,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尊重事實,積極思考,加強辯證思維訓練。
一切正確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文章,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辯證法規(guī)律展開思維,其中必然包含辯證思維的因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挖掘這些因素,可使學生受到辯證思維的訓練。許多課文中包含著辯證思維的因素,引導學生挖掘此種因素的過程,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又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聯(lián)系背影,認識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每篇文章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的產物。引導學生研究今天如何正確認識這些文章反映的生活,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我們應當“有意為之”,利用適當?shù)牟牧虾蜁r機,精心設計,予以實施。
鑒賞包括對讀物的認知、吸收、欣賞、發(fā)揮、鑒別批判等諸多因素,實質過程是感受、領悟。落實到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通過什么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呢?我認為有最重要的是要品味詞語。漢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其表情達意最為微妙、細膩,是世界上其他語種無可比擬的。語文教材中一些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用詞是匠心獨運,千錘百煉的。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就是要抓住這些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語仔細品味,認真體會,培養(yǎng)學生詞語品評的能力。如《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要引導學生品味詞語,領略其用詞的細膩、用詞的微妙,從而形象地揭示出寶黛二人鮮明的性格特征?!皩汍斐鯐睍r,黛玉初見寶玉:“黛玉一見,便吃了一大驚”;而寶玉初見黛玉:“寶玉看罷,因笑道……”這里一個用“驚”,一個用“笑”,作者用意是深的,需教師引導學生涵泳、品味,挖掘其深厚的、豐富的意蘊。經過教師引導、學生深思、研討、領悟,便可認識到“驚”“笑”二字都是以外表動作刻畫人物的感情活動,揭示寶黛二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內心感受的。但“驚”字符合林黛玉初來乍到的心態(tài)和舉止,刻畫出黛玉聰穎、謹慎的性格特點。“笑”字則刻畫出寶玉率直、愚頑的性格,也更符合他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一“驚”一“笑”,筆力千鈞,意蘊盡現(xiàn),真可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而我們的品味、領略,是收言外之意于眼前、于心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笨梢娔芰Φ呐囵B(yǎng)是何等重要。教師必須尋找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方法,從而優(yōu)化中學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