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蓓(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健身方法,是傳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一般體育運動無法替代的。早在1915年,一批武術界和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就提出要將中國舊有的武技推入新興的近代學堂、學校。然而,時至今日,學校武術教育狀況并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大部分學校體育課程內沒有開設武術課或列入武術內容;一些在體育課中列有武術內容的學校,還出現了削減武術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項目的情況。
上海市閔行實驗小學,上海市六灶小學,上海市同濟小學,上海市七寶實驗小學,學生500名,教師10名,校方領導10名。
2.2.1 、文獻資料法
充分利用報刊目錄、文摘、年鑒及百科全書等資料,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了檢索,掌握所研究問題的相關資料的情況。
2.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設計:在查閱文獻資料以及征詢有關專家的基礎上,形成問卷調查表。
表1 :教師對武術健身操的認可度調查
表2 :學生對武術健身操的認可程度調查
發(fā)放學生問卷調查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97%,有效問卷452份,有效率90%;教師問卷調查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8份,有效率80%。
2.2.3 、訪談法
主要訪談上海市部分小學體育教育管理者及校方領導
2.2.4 、數理統計法
將回收問卷中的有效問卷,通過5級評分法,將各題選項分為5分、4分、3分、2分、1分,轉化為數字信息,并運用SPSS最新版本軟件包對其進行數據統計,獲得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
2.2.5 、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學原理,對各種信息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對研究得出的觀點、結論和建議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推理并加以論證。
通過以上表1和表2調查表格看出,在調查的8名來自不同學校的體育教師中,有50%的教師認為在小學中開展第一套中小學系列武術健身操是有必要的。另外4名教師中有3名教師選擇“一般”,認為開展武術健身操必要性不是很明顯,其中還有1名教師認為沒有必要在小學開展武術健身操。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有75.22%的學生喜歡武術健身操,19.91%的學生認為一般,另外4.87%的學生不喜歡武術健身操。
表3可見,教師對武術健身操的認可度平均數是3.75,標準差是1.17。說明教師對武術健身操的態(tài)度處于“比較必要”和“一般”之間,且接近于“比較必要”。學生對武術健身操的認可度平均值是4.04,標準差是0.96,。說明學生對武術健身操的態(tài)度處于“很喜歡”與“比較喜歡”之間,且有“很喜歡”的趨勢,其中教師的離散程度比學生的偏大。
表3 :教師及學生對武術健身操的認可度調查
通過表4和表5調查表格看出,75%的教師認為武術健身操內容適中,符合現階段年齡的小學生學習,25%的教師認為武術健身操內容偏難,不適合小學生學習。對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有42.48%的學生認為所學習的武術健身操剛好符合自己的學習能力,40.05%的學生則感覺這套武術健身操的學習不吃力,甚至這其中有一半的學生認為很輕松。另外17.47%的學生學習這套操感覺到吃力。
對此,我提出以下幾個對策:1、以班為單位,班長記錄課間操考勤。2、每天由專門教師負責對各班級課間操評分,每周評出優(yōu)秀班級給予獎勵。3、每個學期組織一次試行學校體育教師間的學習和交流活動。為了學生的未來,嚴格完善的考評及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是務必要落實的。
武術健身操因為獨特性傳統性吸引著學生的目光,調查顯示學生對武術健身操的兩大部分更為感興趣,一是武術健身操的傳統動作,二是武術健身操動作的攻防含義。武術健身操與廣播體操的不同點正體現在這兩點,同時也是武術健身操優(yōu)于廣播體操的獨特之處。武術健身操的動作不僅對身體有拉伸等鍛煉的作用,而且每一個動作的創(chuàng)編都是集全國最優(yōu)秀武術教師的智慧,這些動作的原型來自武術中的各類傳統套路中,這就決定了動作的攻防技擊性。既然這兩個特點能夠吸引學生,那么以后如果武術健身操中個別動作修改上同樣應該緊扣動作的傳統性和動作的攻防技擊性。
表4 :教師對武術健身操動作難易程度的調查
表5 :學生對武術健身操動作難易程度的調查
根據調查研究,提出三點建議:
1、武術健身操的動作創(chuàng)編,應充分體現“武術、傳統、豐富”的動作特點,遵循“簡單、易學”的原則,在音樂旋律上應體現“傳統、力度、和諧”。2、前人對推廣武術健身操的研究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學生身上,如何開發(fā)學生的興趣等等,忽略了體育教師的重要性。需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宣傳和培訓工作,讓體育教師充分感受到武術健身操的重要性,并了解武術健身操超越廣播體操的優(yōu)勢所在。在推廣教學中,教師培訓不容忽視,體育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到武術健身操的重要性,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與興趣。3、決策部門提供有利的發(fā)展空間。
就本研究調查的武術健身操的現狀來看,武術健身操的創(chuàng)編和推廣都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從這些問題的另一面來看則是可喜的,說明武術健身操被需求、被要求。在調查的四所學校中,領導們對武術健身操的推廣均持比較重視的態(tài)度,而且對于參加學校之間的武術健身操比賽充滿了憧憬與向往。有不少地區(qū)學校之間已經開展了武術健身操性質的比賽,然而比賽中的武術健身操大多是學校體育教師自己編排的,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動作標準和評分標準。據了解,近期舉行的“上海浦東中小學生陽光大聯賽”,其中的動作比武術健身操更為復雜,但是比賽開展得如火如荼。而上海市為何至今沒有推廣武術健身操,筆者尚未得到確切的答復。
武術健身操的前景是可見且廣闊的,可以說是武術進入學校的一把金鑰匙。這把金鑰匙的閃光需要廣大武術工作者的精心鍛造和政府決策部門的愛心使用。
[1]梁春蕾.試論小學推廣武術健身操的作用及意義[J].考試周刊,2007,(29).
[2]郭守靖,孟召峰.論武術健身操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J].體育科研,2006(04).
[3]韓方健.試論武術健身操溶入中學課間操的可行性及開展形式[J].少年體育訓練,2008,(06).8
[4]劉鵬.中學體育教師應掌握武術健身操及套路創(chuàng)編法[J].體育函授通訊,2000,(03).